APP下载

榆林市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26张建峰姬慧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榆林市林业实践

张建峰 姬慧霞

摘 要: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不仅对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增加落后地区农户收入、改善其生活状态,是目前山区开展脱贫工作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榆林市的实际,对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扶贫脱贫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实践;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078-02

在生态环境的优化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贫困落后的区域,林业可作为人口扶贫的关键途径予以推广,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在当前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完成精准扶贫脱困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促进林业发展[1]。在经济落后、贫困的山区发展林业经济,可大力推广观光林业、林下经济等,以达到增加农户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目的。近些年推广的林业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对于提高贫困山区农户收入、调整山区经济产业发展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近些年来,榆林市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对林业开展全面深入的改革,不断地推进林业体制机制的完善,以实现“城市增绿、农民增收”的生态条件。要实现当地林业发展的精准扶贫,在实施的战略方面要求合理化[3]。本文结合榆林市实践,对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措施进行了探讨。

1 优化调整林业扶贫项目

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充分落实,需要对相关扶贫项目加强调整,并在林业发展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1],设置相关的扶贫攻坚工作小组,为当地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在推广相关政策时,需要林业部门对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投入更多精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贫困人口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需要发挥出政府部门的作用,对扶贫机构、财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进行不断地强化,确保整合项目的过程合理、资金充足[3]。

榆林市近些年在生态脱贫项目中加大了资金投入,2020年时项目投入的资金在6000万元以上。以榆林市横山区为例,在2018年生态扶贫中,对当地各级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整合,并对贫困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该区在生态林业精准扶贫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1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在确保国家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有量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将坡度超过25°的耕地全部纳入工作范畴中,退耕还林的项目的安排以贫困村优先,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经济树种,如山杏、核桃等。

1.2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方面,横山区积极争取,对贫困村予以倾斜,加大林业森林抚育方面的支持力度,2018年该区实施的森林抚育项目给予当地的贫困农户优先权,如果验收标准合理,则可给予一定的补助,当地的标准为1500元/hm2;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扶贫政策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实施、确保落实到位,横山区在《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对当地生态效益的补偿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完善,并积极就补偿方案进行足额兑付到位,直接以“一卡通”的方式打入到享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贫困户账户中。有的贫困户未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畴中,可经过认真核查识别后从县级统筹的管护费用中拨付部分给予补助;对于一些区域的荒山、荒地,可建立起鼓励机制激励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到生态林的营造中,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

1.3 造林绿化工程 针对榆林市一些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指标,横山区范围内对南部区域的贫困村予以倾斜,针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指标,对北部区域的贫困村给予倾斜,针对国家造林补贴试点项目指标,往往对贫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的林业大户等予以一定的倾斜。此外,在林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针对贫困农户进行优先的安排,以增加其经济收入,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

2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实施林业产业扶贫

针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林业机构在相关体制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一些科学化的手段进行充分整合,统筹安排好贫困地区尤其是重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尤其是新栽植林分的管护力度[4]。在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统一做好林业发展的规划工作,并将当地纯天然林的保护纳入合理范畴中,结合当地实际对扶贫政策进行适当的拓展,建立起来的补偿机制要求具有稳定性、长久性,制定的效益补偿额度可结合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林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确保资源的安全、获得被扶贫人员的同意作为前提条件,不仅在生态体制方面予以创新,还可以实现被扶贫人员的增收目标。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推进可实施产业扶贫,以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为例,当地依托于林业产业项目,对林业扶贫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一些林业重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推进土地流转的速度,对于贫困户经营的经济林地较为分散的实际,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其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流转给合作社、林业大户等,以林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将林木资源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实现增收脱贫的目标。当地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积极进行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包括核桃、山杏等,并推进低产低效林的改造。还可以结合当地林业实际发展林下经济,如林药模式、林畜模式、林菌模式等,为农民稳定脱贫提供长期、稳定的产业来源。

3 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实施林业科技扶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取得了进步,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中要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将保护与先进科技充分结合起来[3-4]。提前对林业资源的保护、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做出规划、合理整合,科学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提高育苗环节的技术水平以获得大量优质苗木、重视病虫害的提前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等。在林业精准扶贫脱贫中,进一步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指导、咨询、培训等力度,可将辖区内的生态建设经济林项目采取技术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每年从技术人员中抽调部分到林区指导、以把好技术关,确保各项技术指标的充分落实;依托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将林业的发展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便于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辖区内的林业贫困户,可建立起台账制度,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以不断提高帮扶的林业贫困户的技术水平。目前,榆林市每年都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讲座、对林农开展技术方面的培训等,使得参与到培育、收益的贫困农户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很好地促进了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积极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实现精准扶贫

在确保不破坏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以实现林业资源保护的同时兼顾到经济发展[5-6]。以榆林市横山区为例,该区对当地的一些湿地保护区(包括王圪堵水库、波罗古堡等)、林地等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投入机制上不断创新,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的观赏性,以带动生态旅游、林间采摘等产业的发展,对周边贫困农户的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有着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嘉.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农机化,2020(3):65.

[2]秦玉臻.广西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与策略探索[J].南方农业,2020,14(15):114-115.

[3]華曼.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林业产业,2017(2):12.

[4]李波,梁勤彪,麻文建,等.广元市林业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J].四川农业科技,2020(7):69-71.

[5]安黎哲.发挥特色优势决胜脱贫攻坚——北京林业大学定点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2):6-8.

[6]韩江万.浅谈迭部县林业精准扶贫的潜力优势及主要对策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4):9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榆林市林业实践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land produces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