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2021-08-26边菁玉
摘 要:各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压力,导致他们产生情绪困扰,小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就会遇到许多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以育心为主,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方法,进而逐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育心;小学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08-02
引 言
在當前的教学管理中,有的班主任会采用较为严格的方法来管理班级,如学生犯错时,会给予其严厉的批评,这种做法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导致学生即便有新奇的、大胆的想法也不敢提出,进而不利于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应该一改以往落后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好的班级管理建议,主动为班级管理做贡献。
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班主任角色错位问题
结合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可知,班主任角色错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班主任放任学生不管和班主任独自垄断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其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会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不可强制性要求学生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更不可完全放任学生[1]。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注意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位学生。但是,现实情况是,部分班主任没有明确自身的定位,这就导致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进行反思,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二)班级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多,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小事而产生不同的矛盾,如果班主任不及时处理矛盾或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学生之间产生交往障碍。分析班级人际关系形成障碍的原因,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对社会认知存在偏差或情绪上的波动等。人际交往障碍是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班主任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协调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进而打造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三)班级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有一部分班主任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凭借主观意愿或自己以往的班级管理经验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下。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教师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同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部分教师错误地将班级管理计划与学校规划画上等号,扩大了班级管理的范围,这就导致班级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整体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四)未能获得家长的帮助
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未能借助家长的帮助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这主要体现为班主任和家长未能进行有效沟通,双方均不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班级环境中的实际情况,且个别家庭不重视管理孩子,认为依靠班主任的管理就足够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班级管理效果,同时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缺乏民主性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事事亲力亲为,没有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因此,不少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分身乏术。同时,这样的管理方式也缺乏民主性,不利于提高班级内部的凝聚力。
二、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公平对待每位班级成员
有的班主任受到落后管理理念的影响,将后进生定义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将优秀生定义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往往以成绩为主,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因此,这些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明显偏袒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经常把错误归咎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区别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做法,只会导致师生间产生隔阂、矛盾,也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因此,班主任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班级管理中及时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但也要提醒他们不可以骄傲自满;要鼓励并关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提高对其关注度,让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例如,在选班干部时,班主任要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候选人,然后让全班学生投票表决,且班干部最好是一学期选举一次,使全体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进而增强他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二)不断完善班级奖惩机制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表明了规矩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想妥善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需要完善班级奖惩制度[2]。因此,班主任可以邀请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并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管理制度,对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例如,部分学生表现优异,在班级中贡献较大,教师可以在期末时将这些学生评选为“三好学生”;若学生犯错,班主任要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通过简单的惩罚让其吸取教训,如分发作业、打扫教室等,使学生意识到自身错误并积极改正。由此可见,班主任不仅需要学会育人,还需要学会育心,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加强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视
后进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难点,班主任必须主动与其交流,尊重后进生,用心感化他们,让他们与教师更为亲近。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不可以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如可对后进生适当降低要求,不可按照班级统一管理方法来要求他们。班主任在管理后进生时应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鼓励其严格按照计划来学习,进而逐步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让其快速投入学习中。只要后进生能认真执行班主任帮他们制订的计划,那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是,班主任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给后进生一些时间去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以学生为主进行班级管理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有的放矢地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优化以往所运用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体会到温暖。小学班主任还应紧紧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学会彼此照料、彼此帮助,从而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进而凸显出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内涵与意义。
(五)进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
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通常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这不但会增加班主任的管理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中,这一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做到以育心为主,对学生进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一方面,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班级管理是一项光荣的任务,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管理意识,可让学生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班干部,使班干部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辅助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也有利于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学生以严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努力争当班级干部来进行班级管理。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应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可让学生轮流当班干部,这样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也能挖掘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为班级管理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同时,上述管理方式还有利于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六)以育心为主,促进家校合作
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以育心为主,切实转变学生的心智,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班主任也应从以往的知识讲授转变为素质的综合提高,需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或是某些不良习惯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以促进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此外,班主任要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让家长明确育心的重要作用,使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若想实现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高效沟通,班主任应善于利用现代化沟通媒介,如QQ或微信等,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将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告知家长,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家长和班主任均能够对学生进行育心管理。
结 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师生共同的责任,要想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应该以育心为本,精心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从而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许长智.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优化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0(04):27.
韩留军.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J].教育革新,2020(04):8.
李环.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研究[J].学周刊,2020(10):167-168.
作者简介:边菁玉(1977.11—),女,甘肃定西人,本科学历,一級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