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高考方案之物理解读
2021-08-26钱丽洁
摘 要:在以往的高考中,物理一直是理综试卷中的重点考查内容,然而在2019年江苏宣布并实行的“3+1+2”的新型高考方案中,以往文综、理综分科考试的模式成了历史。虽然各考试科目在内容上仍然沿用全国卷,但是组合式的新型高考方案使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本文对江苏新高考方案下的物理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物理教学方法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促进新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江苏新高考方案;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26-02
引 言
在江苏新出台的高考方案中,学生不再被文理分科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考试科目,但语、数、英三门则是必考科目,而历史和物理之中学生也要选择其一,而在剩余的四门科目中,学生则可以任意选择两门。新高考方案的推出,不仅代表了未来的高考变化方向,还对各科目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物理教师也要根据新高考方案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教学需求。
一、江苏新高考方案下物理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高考方案不仅对考试的科目选择设置了新的标准,也对各个科目的内容及知识点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对于那些选择了物理学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实现深入的理解,还要帮助其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1]。在选择了物理作为高考科目后,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较为积极并且也有在大学进行物理学习的倾向,那么教师就应为学生安排相应的选修课程,使其能够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并实现知识面的拓宽,进而为其今后在大学中的物理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那些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完成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或者可以找到一些较为前沿的物理知识来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实现物理水平及自身探究能力的提高。而对于那些只是将物理作为高考中的一项科目并且主要以获得较高成绩为目的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解上,包括力与运动、磁场、电场、电磁感应等内容的教学,使其能够全方位、高质量地掌握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而言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往往更加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一定的介绍,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加轻松地实现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二、江苏新高考方案下物理教学的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高考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实现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相较于其他科目的知识而言,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依靠教材并通过板书及口述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部分班级中配置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进而实现课堂氛围的营造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多媒体来对相关的实验及现象进行一定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实现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曲线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曲线运动的例子进行一定的探讨、交流。当提到曲线运动时,学生往往会想到人造卫星在地球周围所进行的是曲线运动;骑自行车进行转弯也是一种曲线运动;铅球运动员在抛出铅球后,铅球自身也呈曲线运动,等等。通过学生所能联想到的曲线运动的例子,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往往对曲线运动的理解停留在其运动轨迹上,对其物理性质与本质属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做好知识点的引入,进而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视频,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知识点的引入。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实验的视频。在一个水平的实验台上摆放着一个特制的轨道,由几个圆弧轨道构成。而当钢球从轨道入口进入时,它就会沿着轨道进行曲线运动。这时在轨道下放置一张白纸,并且让钢球沾满墨汁之后进入轨道,而当其从轨道出口滚落时其相应的运动轨迹就会在白纸上显示,白纸上的痕迹就是对钢球下落的运动方向最好的体现。之后,撤去一个圆弧轨道,而这时钢球在轨道中离开的出口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样,当掉落时,钢球也会在白纸上留下相应的运动痕迹。在视频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结果,对“白纸上的两种痕迹与其在轨道中的运动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再次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而在这一次的视频观看中,学生就会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从而发现在两次实验中墨迹和轨道之间所形成的交点只有一个。这就说明了墨迹所处的直线是轨道曲线通过该点的切线,所以就可以得到质点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由该曲线这一点上的切线方向所决定的结论。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曲线运动的具体概念及性质进行介绍。如此一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实验现象的展示,也可以避免实验失败的情况的发生,从而使学生在一個更形象的实验展示中加深对曲线运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二)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占有主导地位,并且使课堂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如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法通过自主探究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同时,新高考方案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其进行自主探索,使其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2]。
例如,在教学“单摆周期公式”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适应新高考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单摆周期这一实验时设置以下问题:(1)单摆周期是否和小球自身的质量存在关系?(2)单摆周期是否和绳长存在关系?(3)单摆周期是否和小球进行简谐运动时的振幅存在关系?(4)如何使单摆周期的测量更加具有准确性?如何实现误差的缩小?除了设置以上问题来对学生的实验及探究进行一定的引导,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其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实验结果。在实验及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对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产生一定的认知。在进行单摆周期的测量时,学生在多次操作之后就会想到可以利用小球运动时的平衡位置并对其进行标记,而在小球到达这一标记时就开始計时。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数据获取,进而对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进行总结。
(三)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互动,而且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教师会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并没有关注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然而,新高考方案则要求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及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且通过积极的互动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木块及玻璃板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实验。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以提出“把木块放到玻璃板上并用手给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那么木块会发生变化吗”这一问题,而学生往往可以很快给出答案“木块会向左运动”。之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给木块儿施加一个力的作用使其发生了运动,这是什么现象?”学生会回答:“木块儿自身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从原本的静止转变为运动。”此时,教师就可以对这一过程提出更加深刻的问题:“木块在哪一个物理量上发生了改变?”这时,就有学生给出“速度”这一答案。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进行一定的了解。而接下来,教师还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对更深刻的问题展开探讨,进而促使学生对速度进行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为接下来的加速度知识点的导入做好铺垫,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 语
综上所述,高考新方案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物理教师则要勇于面对其所带来的挑战,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使学生在理解及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
[参考文献]
刘希伟.新高考“3+1+2”模式的一种观照:江苏“2008方案”及实践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01):45-52.
林伟.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效落地:江苏新高考方案研制纪实[J].江苏教育,2019(34):7-12.
作者简介:钱丽洁(1984.10—),女,江苏武进人,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