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香载道 诗意传德

2021-08-26方盛东

求知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古诗词德育

摘 要: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线上+线下”古诗词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其设计原则及具体优势,以期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古诗词;德育;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79-02

引 言

在对古诗词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将线上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笔者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形成良好诗词素养的同时,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道德哲思,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一、设计缘由

本研究的设计核心可概括为“两个融合”:一是“古诗词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二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自学相融合”。

古诗词不仅凝聚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蕴含了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情感,是德育教育的良好工具。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也是本研究以古诗词作为核心教学手段的原因。在本研究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丰富性与交互性,还增加了线下自学的辅助教学途径,以实践学习为主,充分保障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本研究的教学活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这是由古诗词教学与线上教学的独特性共同决定的。古诗词优雅简练,意蕴深远。古诗词教学不仅要以“理解”为目的,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古诗词的意蕴产生独具个性的想象和理解,这是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提升道德情感的基础。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教学整体性原则

本研究遵循教学整体性原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途径的完整性。

第一,本研究实际的教学过程涵盖教学准备、课程教学、作业提交与批改、线上讨论、课后评价等教学环节,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第二,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本研究涵盖了对古诗词的诵读、理解、实践、创作,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第三,本研究采用“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与线下自学的实践性,做到教学途径的完整性。

(三)形式趣味性原则

本研究在教学流程和内容的安排上,充分遵循了形式趣味性的原则,将课程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吸收和内化。首先,在线上直播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呈现;同时,安排富有趣味的线下自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体味诗词中的德育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规划

(一)线上教学

本研究中的线上教学活动主要通过钉钉直播课的形式实现,将线上教学分为常规性教学与试验化教学两大板块,在保障正常教学进度、适应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的试验化教学内容。

1.线上常规性教学

在本研究开展的古诗词德育教学模式中,线上常规性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内容——浅吟低唱、日积月累与墨香落纸。线上直播课借鉴并优化了传统课堂的内容安排,在古诗词新课教学中,按照“读—解—思—写”的学习顺序,充分保障课堂的丰富性与完整性。

第一,在“浅吟低唱”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读”的过程,安排学生在课前通过自由朗读熟悉古诗词,初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与基调。此外,教师还将古诗词朗诵的音频、视频作为课堂引入素材,加深学生对诗词的体会。第二,在“日积月累”环节,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背景解读、字词释义、情感分析等基本教学内容的讲解,尤其是对古诗词中民族精神、优良品质与道德情感的解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古诗词的积累,实现“解”的过程。第三,在“墨香落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与梳理,并对重点内容和所思、所悟进行笔记归纳与整理,定期在课堂上对优秀笔记进行展示与鼓励,完成“思、写”的过程。

2.线上试验化教学

线上试验化教学是常规性教学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主题式教学,二是阶梯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即按照基调、内容、意蕴、形式等因素,将学生已学或将学的诗词归纳为不同类型,再进行对比教学[1]。而在德育目标下,古诗词中体现的道德情感成为重要的归纳因素。例如,在本研究的教学中,教师将体现爱国情怀的《出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做对比,将体现不屈品格的《石灰吟》《竹石》做对比,将表达珍贵友情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做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弹幕、线上讨论等方式参与对比与讨论,比较同类古诗词在表达手法、情感细节处的异同,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理解及对道德情感的体会。

阶梯式教学,即秉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并通过实时弹幕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同时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与难度。其次,笔者采用自选的方式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任务。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设置了三个课堂问题,一是解释“扬州”“之”“辞”“唯”在诗中的含义;二是分别指出诗中写事与写景的诗句,并解释其含义;三是请解释“烟花三月下扬州”能被评为“千古丽句”的原因。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练习,也可以参与课堂讨论,采用合作的方式探討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尝试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含义及内涵的充分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线下自学

线下自学活动涵盖了诵、写、行、呈四个板块,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多角度思考。

(1)诵。古诗词的积累是“从口到心”再到“从心到口”的过程,因此,诵读是学习古诗词必不可少的过程。在本研究开展的线下自学活动中,笔者安排了“晨读暮思”环节,即学生每日通过微信群聊的语音消息功能分享诵读音频,由教师进行点评、纠正字音与停顿。每天坚持古诗词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还能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不自觉地将古诗词中美好、高尚的道德观念内化于心。

(2)写。在本研究开展的线下自学活动中,笔者安排了“诗意隽永”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将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倾注笔尖,自由表达所思、所感。例如,在教学《竹石》一诗时,笔者安排学生通过网络、书报等资源了解那些具有“竹石”精神的人物,并采用随笔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笔者还会将优秀的习作在微信群聊中进行分享,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方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行。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使学生养成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上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这一目的,在本研究的教學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将古诗词中体现的道德品质付诸实践。例如,在学习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古诗词时,让学生通过制作电子卡片、帮忙做家务劳动等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敬爱之情。

(4)呈。为了体现线下自学活动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本研究在线下自学活动中安排了对古诗词的创意呈现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在“经典诵读”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内外古诗词进行个人配乐诵读、小组直播诵读等诵读表演活动;在“诗情画意”环节中,学生可以为古诗词配上自己绘制的插图,或是将古诗词的内容改编为小漫画;在“情景演绎”环节中,学生可以将古诗词内容改编为短剧,与家人、朋友合作共同表演,并用视频录制,还可以录制古诗词小故事短视频,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现古诗词的魅力,并与同学一起分享,在学习中收获乐趣与成就感。

四、评价与展望

从“线上+线下”古诗词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对古诗词教学与德育教育均有促进作用。首先,从古诗词教学角度来看,相比于传统课堂,学生在线上课堂的专注度、课堂互动积极性与作业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并通过线下自学活动自由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可见,“线上+线下”古诗词德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均有促进作用。此外,从德育教学角度来看,学生在线上课堂学习和线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情感进行了思考,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阐述和演绎,进一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达到了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的目的。

结 语

从线下自学活动的情况来看,家长的参与度非常高,不少家长自发地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合作完成线下学习任务,甚至许多家长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探索以“线上+线下”古诗词德育教学活动为核心的家校合作新途径,从而更加全面地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石清霞.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54-55.

作者简介:方盛东(1986.11—),男,浙江宁波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古诗词德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猜诗词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