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1-08-26尹春英
摘 要: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他们的学习时间很紧张,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会将学习重点放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上,认为语文学习无关紧要,而且在一定时间内看不到学习成果,提高不了成绩。因此,有的学生会减少语文阅读的时间。然而,学习语文的重点就是要不断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获得阅读感悟,进而提升语文学习水平。因此,作为初三语文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阅读教学计划,进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40-02
引 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必不可少的科目。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阅读。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學生在阅读中思考,并学会怎样总结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思想情感。这些都是阅读学习的重难点,而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明显成效。因此,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笔者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很多初三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这些表现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1]。
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有的学生认为理科的学习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而语文学习则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将自己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理科科目上,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这种学习思想非常片面。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给学生灌输每门科目的学习都十分重要的思想,让学生从“重理轻文”的思想中转变过来。此外,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比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在课堂上只着重讲解诗词内容,然后便留出时间让他们进行背诵。这样的语文教学缺乏趣味性,而且语文教师没有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其实,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无论教师讲多少堂课,如果学生不具备阅读能力,他们的语文水平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很多初三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记忆、背诵作为学习重点,让学生机械地背诵、默写、做练习题。这样显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涉及面较广,因而教师能轻易地找到一些阅读材料。如果教师想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就应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并和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
二、有效延伸和拓展语文阅读教学
初三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一些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某篇文章进行自主分析和理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死板地规定答案。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我们在观察初三语文教学活动时发现,有的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总是设定一些答题模板,让学生根据模板套答案。这样的做法显然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法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内涵。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维,不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要清楚语文学习的重点是阅读,并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在平常上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也可以将阅读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如教师可以找一篇人物对话较多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表现出自己扮演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就需要反复阅读文章,进而掌握某个角色的情感思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既可以激起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脉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前,仍有一些初三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采用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语文需要感情投入,如果只是根据模板来做练习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得到有效提升的。要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考查。比如,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目增加了很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还有一些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学生如果不会灵活变通,不知道如何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就不能取得理想成绩。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就必须有阅读兴趣。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教学工具也变得更加智能化。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或设备来辅助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PPT,或者是利用相关微课资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阅读和分析多篇在某一方面有共性的文章来学习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当然,群文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要尽量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而且多使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或者在课堂上插入一些幽默故事。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四、还学生一个完整的审美世界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被当成课堂的主体,教师也很少关注学生在想什么,只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步骤来学习,认为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会逐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自主思考的意识,他们只会依照教师给出的答案来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即便是主观题也有了固定答案。这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若教师对主观题也设置固定答案,就是在扼杀学生的思想和审美。语文是充满灵性的,所以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应认识到当前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弊端,是否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职责是教書育人,教师如果将教书看得比育人更加重要,就会偏离教育的功能初衷。此外,教师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会逐渐降低,并丧失自己的审美观。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尽可能还学生一个完整的审美世界[3]。
五、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让学生爱上阅读
初三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没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物,他们接触最多的阅读素材就是课本和试卷上的文章。这种阅读量显然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使其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偷懒”,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如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材料上做出批注,对一些典型句子进行分析。这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全身心投入,能够做到认真分析文本内容。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且学生要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如一个星期安排两次阅读课或者是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自己选择时间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养成摘抄的习惯,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与教师、同学分享。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此外,学校也可以适当增加初三语文课程的课时,并规定这个时间任何教师都不能占用。语文教师也应利用好这个阅读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阅读上的帮助,使他们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中考成绩的提高。
结 语
语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现在的语文考试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文章脉络和中心思想把握的考查。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读物。这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张春燕.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亚太教育,2015(13):32.
黄初松.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信息周刊,2018(08):259.
李静芬.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华少年,2019(14):263.
作者简介:尹春英(1977.1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