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微

2021-08-26王尚

求知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大数据高中数学

王尚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逐渐被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大数据与教育行业有效融合,可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数学教学的合理分层,保证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评价正确分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步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影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51-02

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并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大数据保证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牢牢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还应当运用大数据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将分层教学、大数据的融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一、大数据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产生的影响

如今,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学技术,都在快速提升,大数据被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大数据也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它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在计算和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时,因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单靠教师的力量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教师就可将大数据的作用充分發挥出来,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生个人近期的考试成绩、全班的平均成绩、全班的综合成绩等,还能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应的排名,也可对比学生近期的考试成绩,列举取得进步的学生名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进行班级划分时,学校也可利用大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班级中,保证班级教学、分层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大数据是一种非常有用且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并将其与分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则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存在较多不同,同时,他们的家庭环境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遵从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层次化,并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将这些内容作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将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数据化[2]。

(二)系统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环节之间紧密关联,每个教学环节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分层教学通常拥有较强的系统性,要求教师从整体进行构思,从全局的角度准确把握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协调多方面的情况,如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等,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合理开展分层教学,努力营造有较强探究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氛围,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数据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保证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同时,它们也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3]。在应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当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要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如入学考试的成绩、阶段考试的成绩、近期的学习态度等,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理。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在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后,教师就能更加客观和全面地看待学生,进而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内容之前,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相关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视频完成自主学习。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相应的随堂测试。该部分测试的成绩占整体成绩的30%。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总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需正确书写三角函数公式的诱导过程。该部分的分值占据总分值的20%。再次,剩下的50%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堂表现、学习能力等进行系统、完善的评分,保证分数的合理性。最后,教师需要利用大数据去分析之前收集的数据,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A层次,该层次的学生属于优等生,普遍具有较扎实的学习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第二,B层次,该层次的学生属于中等生,知识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也一般,能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拥有一定的上进心,但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第三,C层次,该层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不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部分学生属于后进生。在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层次进行合理划分后,教师就可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划分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知,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4]。数学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划分教学内容,遵从从易到难、由简及繁的原则有层次化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先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入手,先激发C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A、B层次的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为C层次的学生答疑解惑。之后,教师就可在保证C层次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较难知识点进行讲解,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先从C层次学生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过程,保证该层次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同解法,同时还能了解较为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对B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牢牢掌握解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学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还需引导B层次的学生学会利用数轴去学习、理解和解决带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对A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要牢牢掌握前两个层次的内容,还要学会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完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同时渗透分类讨论、等价交换、函数与方程等方面的数学思想,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大数据高中数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