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食俗有哪些

2021-08-26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烙饼凉茶饺子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每年盛夏的三伏,长沙人会做六样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吃叫鸡(即公鸡)。此外,还有吃姜、晒干姜、喝路边荆煮水、喝凉茶和贴三伏贴。

长沙人起伏吃鸡,最地道的做法是:把切成块的鸡肉和生姜爆炒一番,有的一只鸡加半斤姜,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加一点料酒,再将提前熬好的路边荆水倒进锅里,用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慢地煨,直至里面的汁水半干。

路边荆,学名六月雪。根、茎、叶均可入药。淡、微辛,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按传统说法,湖南民间伏鸡的吃法上很有讲究,吃时最好将门窗关闭,穿长袖衣,将鞋袜整齐穿上,并将裤脚用绳子扎紧,不用纸扇、蒲扇,然后倒一小杯酒,一边品酒一边食鸡。吃得大汗淋漓,效果也就出来了。

凉茶最地道的方子是把车前草、淡竹叶、菊花和麦冬等4种中药材一起熬煮。

扬州则有说法称“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指的是入伏以后有一种传统进补方法,就是吃童子鸡,一般以清蒸为主,有温中健脾、补气补血之功效。

在北方,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来有麦收后尝新的意思,二来提醒人们,夏季饮食不能含糊。夏天人们容易食欲不振,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恰好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称,饺子的外形像元宝,也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伏日吃面的习惯也由来已久。《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既营养丰富又能发汗。

“三伏烙餅摊鸡蛋”,末伏时天气往往会稍微凉爽一些,烙饼也不会觉得太热。再煮上一锅绿豆粥,摊几个鸡蛋与烙饼一起食用,也十分美味。

烙饼也好,饺子也罢,每逢三伏,人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避暑,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食俗文化。比如,北宋的“伏日绿荷包子”,用荷叶裹包子,据说有清暑的作用。

老北京的习俗是来一碗冬瓜羊肉汤,趁热喝了,以求多出汗,把体内的“湿毒”及时排出来。        (综合《三湘都市报》、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烙饼凉茶饺子
饺子
怀念烙饼
上火喝凉茶 当心副作用
烙饼
喝凉茶,有讲究
包饺子
老林的美国创业梦
包饺子
怕上火,喝什么凉茶?
那些年,我们都有“丢三落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