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教
2021-08-26汪发明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实际教学提出了全面而具体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习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65-02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课程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而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注重过程,要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更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学目标涵盖了几个大的方面:传授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維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等,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只有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他们的探究性学习才会有效展开,而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所有遭遇都可能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财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将生活与数学联系
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许多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源于实际需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发展原有数学知识体系的需要,继而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将一些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让学生经过多样的学习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张叔叔与王叔叔约定周末一起去公园健身,约定的时间是6时,可是周一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都说自己准时到达了公园,但是却没有遇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在听了这个问题之后展开了猜测,最终大家形成了统一意见:张叔叔和王叔叔不是在同一个6时到达公园的,因为一天中有两个6时,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那么如何应对这个矛盾呢?接下来我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提出了两个解决的方案:一是在时刻前面加上“上午”“下午”和“早晨”“傍晚”这样的词语,避免歧义;二是将一天的24小时顺次排开,接着12时之后不再从1开始,而是用13时、14时来计时,这样将一天的24时一次性记录下来,就可以避免之前的矛盾。这两个方案出发,第一种解决方法推动学生规范了普通计时法的表示方式,第二个解决方法推动了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研究。在引导学生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照时间轴将两种计时法下的每一个时刻对应起来,而且找到了两种计时法之间转化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从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材料出发,学生产生了解决矛盾的想法,并提出两种可行的思路。在这两种思路的推动下,学生重点研究了用24时计时法来记时,体会到了24时计时法的优势,并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的知识体系。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数学意识是起点,也是驱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动力。
(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而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展开思考又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是推动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选择合适的素材来推动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思考。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我带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王大妈将住在六楼的李大妈家记成-3,那么住在二楼的张大娘家应当记成多少?显然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所住的楼层是负数。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结合题中提供的条件“住在六楼的李大妈家记成-3”,学生可以推断出王大妈在确定楼层的时候是按照其余的楼层相对于自己所住楼层的高低来确定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计算出王大妈自己所住的楼层是9层,然后确定二楼的张大娘的位置,应该被记成-7。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可以从李大妈家继续数下去,五楼记成-4,四楼记成-5,数到二楼正好也是-7。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发现共同点就是以王大妈家为标准,也就是将王大妈家所在楼层设为“0”,不同点就是开始计数的位置不同。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对负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了确定正数和负数时0的重要性,而且提升了学生对相反意义量的认识,强化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让学生展开多样性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知识的发展来看,未来社会的信息是海量的,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他们将陷入无法承载的困境,因此,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的社会,就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面对陌生的问题时,学生要找到切入口并展开有效的研究。
(一)更新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很多,但是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当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上,而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是主流。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主动性是有限制的,也不利于展现学生的多元学习渠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让学生经历丰富的学习过程,更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在课前就将学生分好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并在组内组建网络研修小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收获等都记录下来,将这些过程性的学习材料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资料。在课前学习中,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来研究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从课本中找到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学生找到中国古代“以盈补虚”的方法,成功地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有个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找到了海伦公式,因为这部分知识太深奥,所以这个学生求教了自己的叔叔(高中数学教师),他的叔叔也尽量用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讲解了这种方法。虽然展示的时候多数学生无法理解这种方法,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起码他们知晓了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的方法,只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即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且一些学生对这个知识很感兴趣,表示要在课后学习相关的知识,探寻海伦公式的内在规律。
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给学生空间,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将增加很多。虽然一些途径只对部分学生适用,但是毕竟也是学生的成长经历。虽然一些方式在现阶段不适合学生,但是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是有帮助的。
(二)积累学习经验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在一些相似问题的驱动下,如果学生能够调用相关的经验来面对问题,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领悟力也很关键。
例如,在“认识公顷”的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一些地方需要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然后就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原来认识的几个面积单位为基础去展开探究。学生研究了之前的几个面积单位,发现这些单位都是以正方形大小为基准的,而且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其边长的进率是10,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生探索了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和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并命名为“平方十米”“平方百米”和“平方千米”,因为对“平方千米”这个单位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坚信自己的探索是正确的,上台展示的小组也结合各个单位的定义以及与更小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来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把握住各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知识体系。在学生交流之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公顷”这个单位,告诉学生公顷就是他们创造的“平方百米”,学生对这个单位的概念就建立了起来,顺带还研究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知晓了为什么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100,而是10000。
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既是一种探索性学习,也是知识的推理和迁移,是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上的有益尝试。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积累了有效的学习经验,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更深入地参與社会实践,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理解是记忆和应用的基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多样的学习过程,达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推动学生去应用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例如,在“打折问题”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从现价、原价和折扣率的角度去认识打折现象,提炼几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比如,商场促销中常见的“买二送一”,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打折方式的第一印象就是打五折,但是在假设了商品的价格和购买的数量之后,学生可以带着数据去计算折扣率,并发现这种打折方式的实质是六七折。而且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折扣率是有条件的,比如说,购买商品的数量是单数的时候,折扣率就不是六七折。根据学生的这个意见,我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学生发现当购买的数量是单数的时候,折扣率会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每种情况下的折扣率都低于六七折。这样的研究拓展了学生对打折问题的认识,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了“买二送一”这种打折方式,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更有针对性,要面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而教,要关注学生的根本发展,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推动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晶泉.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0(12):10.
[2]刘哲瑜.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本质 发展问题意识思维[J].教育观察,2019(33):29,41.
作者简介:汪发明(1977— ),男,江苏南通人, 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