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零开始,设计项目化学习

2021-08-26姚威

求知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综合素养维度

姚威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探秘地铁”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为例,验证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遵循寻找核心知识、提出驱动性问题、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这五个维度。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综合素养;特征;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5-0085-02

项目化学习(PBL)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展开对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对复杂问题进行持续研究,从而建构核心知识,习得关键能力。

如何立足本土教育实际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促进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呢?在《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中,夏雪梅博士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四个主要特征: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这就为我们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探秘地铁”是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行进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入门案例,它以合肥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为学习情境,以三年级各学科课程标准为目标导向,以持续的实践研究为学习样态。下面,笔者就以此为例,介绍如何从零开始,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

一、设计背景

2016年12月,随着合肥地铁1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激起了儿童强烈的探究兴趣。“厉害了,地铁”“谜一样的地铁站”“趣味地铁运营”,这些都是儿童乘坐地铁后形成的模糊粗略的印象。

以此为契机,笔者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以任务为导向,从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出发,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笔者在“探秘地铁”的大主题下,细化分解三年级所有学科的学习目标,构建基础知识和技能体系,明确关键概念,提炼本质问题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配合适当的活动流程和评价,制订出10个序列任务群,形成一套完整而有特色的课程序列。其中包括了:“厉害了,地铁!——地铁成长记”“厉害了,地铁!——我型我秀”“厲害了,地铁!——生活因你而变”“‘谜一样的地铁站——我是小导游”“‘谜一样的地铁站——寻找亮点”“‘谜一样的地铁站——站点美容师”“趣味地铁运营——车厢有多大”“趣味地铁运营——地铁的一天”“趣味地铁运营——地铁职业秀”“趣味地铁运营——地铁小标兵”。

下面列出其中5个任务。(见下表)

二、设计维度

(一)寻找核心知识

项目化学习的起点是确定核心知识是什么,具体包括:学习什么样的核心概念?与之相关联的关键概念是哪些?在这些关键概念下的知识点是哪些?这一整套知识体系就是这个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知识。

教师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借助课程标准、教材等材料寻找关键概念或能力,确认与这些关键概念和能力相关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也可以循着自下而上的顺序逆向建构核心知识。比如,乘坐地铁后,学生提出问题:一节车厢有多大?最多能容纳多少乘客?如果要计算出一列地铁的最大载客量,需要知道哪些数据?讨论结果为:需要知道车厢节数、单节车厢内地面面积、座位数量、乘客人均占地面积。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能直接讲授的知识点,“长方形面积”则是知识点以上的关键概念,它们又共同指向最上位的学科核心概念,即空间概念。这样,一套完整的核心知识体系便自下而上建构而成。

概念有助于学习者站在更高的视角观察世界。而这些概念下的特定内容就像一步步阶梯,共同使这些概念落地生根。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在地铁和地铁站的空间设计中,一个本质的问题是:设计理念。这个概念很抽象,学生难以接受,所以设计者要其具体化,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更有情境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

例如,“乘坐地铁时,你观察过入口处的门吗?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呢?地铁站内铺设的盲道是怎样帮助视力障碍者判断路况呢?在车厢玻璃窗外,除了黑暗的隧道和掠过的风景,你能不能发现一处隐藏的实验室呢?”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空间设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设计,让出行更美好”这一任务中,笔者将驱动性问题提炼为:乘坐地铁,你发现哪些地方的设计很厉害?它为人们乘坐地铁提供了哪些帮助?你能想出新的设计吗?

一个项目化学习,可能只是解开一个本质问题的冰山一角,但是它能开启学习者心灵的自由,就像在学生心里投下一颗小石子,激起层层波浪,扩大思考范围。

(三)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

怎样才能让学生持续探索驱动性问题呢?项目化学习用挑战性问题创设高阶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在强烈的内驱力下自主获得真实的学习成果。以“出行方式的选择” 为例。

“地铁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有什么特点呢?你能根据出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吗?最理想的出行方式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学习任务指向的是“便捷、安全、环保、经济”等现代生活理念,其学习全过程的高阶认知策略是调研和创见。

在调研过程中,学习者将针对不同地点、不同职业人群完成调查问卷,甄别不同信息。需要将交通工具按速度从快到慢、运量从多到少、绿色环保程度从高到低、舒适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整理出来最佳出行方案,并对未来出行进行展望。

学习者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完成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交通飞行棋”。游戏规则、游戏方式的制定,体现了学习者在经历调研和创见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

(四)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习者在做中学,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项目化学习包含五类实践形态: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调控性实践。在同一个学习任务中,它们不是简单地完成流程,而需彼此交融。例如:

学生走进地铁站,研究“地铁的一天”。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了解地铁的班次表及科学依据,学习24时计时法,结合趣味地图制作地铁运营时间表。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持续的是探究性实践。

在“我是小导游”学习任务中,学生要以导游的视角,手绘合肥地铁线路图,标记出沿途景点、商业圈、学校等区域,为游客制作一份旅游路线图。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对项目表现出专注和强烈的兴趣。遇到问题,不害怕挑战和出错,能不断调整和修正方案。这是调控性实践的体现。选择适合表现主题的材料、构图和色彩,这是审美性实践。

在一个项目化学习中,要出现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学习实践,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五)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

项目化学习需要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成果的产生、汇报与评价考量是紧密相连的。

在“探秘地铁”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指向驱动性问题,指向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体现探究过程。基于这些标准,“探秘地铁”最终呈现的学习成果有:海报、PPT报告、路线图、调查问卷、演讲、地铁模型、研究报告……

项目化学习最终的成果需要公开,可以通过展览或交流的形式进行。展示的目的不是展示精致美观的作品,而是要展示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项目化学习注重学习成果的现实运用,在成果展示现场,可以邀请家长、社区及相关人士参加,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成果,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或者社区。

综合以上五个维度,发现:与主题式学习相比,项目化学习更侧重于学习深度的设计;与探究性学习相比,项目化学习更侧重于学习成果和评价考量的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已经越过了“教学设计”的界定,体现了知识观和课程观的更新换代,整合了课程的设计和学习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会丽.G小学项目化学习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2]吴 兴.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育革新,2020(3):58.

[3]刘捷飞.生本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应用策略探究[J].科學咨询(教育科研),2020(2):230.

作者简介:姚 威(1982— ),女,安徽桐城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项目化课程开发。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综合素养维度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