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1-08-26周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对今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1-113-02
【本文著录格式】周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21):113-114.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有效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量,丰富写作素材
好的阅读素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好词好句,小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掌握很多好的写作素材,然后进一步模仿,提高写作水平。另外,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生字,对于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推荐阅读拼音版的书籍,这样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而且小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也会使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是保证他们顺利学习语文甚至其他学科的基础。
(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量,还可以完善他们的语文知识体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写作文了,他们只有具有足够的词句和知识的储备,才可能顺利地写出一篇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习新词、新句。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新词语、新句子或新的修辞方法。只有小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这些词语、句子和修辞方法,才可能在写作文的时候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帮助小学生建立终身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教给他们一定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只有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才可以在丰富的阅读素材中获取大量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在各科学习中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努力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来看,为了明确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仍然要设置一定的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很重视语文理论知识、古诗词及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抄写,而这些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困难大、兴趣不足,从而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这种过度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其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要将教学重点从以往的教学生背诵课文、识字上逐步转变为提升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上来,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加大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且缺乏足够的阅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但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也需要小学生的配合,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如此。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使得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受到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既不要让水平高的学生因为太简单而不认真阅读,也不要让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因为难度大产生畏难心理,而丧失阅读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辅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拔高,从而使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另外,从现阶段的小学生阅读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仅仅在课前很短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阅读,其余的时间都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大大缩短了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本身课堂上就不重视阅读训练,课下也不增加必要的课外阅读延伸,阅读的材料也只限于教材之中,无法满足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需求,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也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时,未能发挥其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体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步提升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现阶段,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生怕学生学不会,掌握不好,逐词逐句地给小学生讲解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小学生变得越来越“懒”,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根本不愿自己动脑去想,久而久之,小学生在学习上就产生了一种惰性,而且不利于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即便是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遇到疑问,也根本不愿意去多想一想,不利于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最终限制了小學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可能自主地去进行阅读,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之中不少都是刚刚接触阅读,因此,良好的兴趣可以有效推动他们进行阅读。第一,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有趣的阅读情境,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一定的特色布置,让小学生更容易沉浸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在传统的阅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还有的教师根本没有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快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将注意力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沉浸在教师设定的阅读情境之中,不但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第二,要注重课前的有效引导。教师可以设置提问激发学生阅读求知欲,也可以通过让小学生自己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其参与兴趣。第三,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并适时地给予评价。若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引导,更要在他们阅读有一定成效时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阅读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升。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需求。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和难以理解的句子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精彩部分,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开始,深入理解句子与段落关系,并讲出自己的体会。另外,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略读,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回读。可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多种阅读方法的使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丰富阅读素材,增设课外阅读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单一枯燥的阅读方法无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朗读、分角色读、默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适当地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好书,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同时,阅读后,教师也可以开展一定的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绘画联想,也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古诗词大赛,等等。对于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
[2]王洛臻.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
作者简介:周璇,女,1982年生,山东青岛人,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