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建设促进“集团校”发展的策略
2021-08-26邹莉
邹莉
[摘 要] 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校”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集团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推动“集团校”成员校的共同发展,成为“集团校”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以无锡市某小学为例,提出“集团校”发展的策略: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提升教科研水平,注重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 “集团校”;文化建设;协同育人
为推动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开放多元、优质多样、共同发展、人民满意的良好教育生态,无锡市新吴区以“育人至新,新益求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发展愿景,组建了“基地校”“集团校”“联盟校”等三类教育集群,在质量提优、教师发展、课程实施、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落实任务。
无锡市某小学作为“集团校”,以“育至强儿童,塑至善教师,成至德集团”为发展目标,以“项目带动,打破壁垒,深度融合”为工作思路,脚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推动“集团校”教育集群办学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重视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内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每个人,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都很重要。学校需要通过制度的制定、氛围的营造、举措的推动等,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关爱,建设人文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这样的人文环境,是能在人的言语、行为、态度、性情等方面有所展露与体现的,必定能成为学校发展最有力、最稳固的基石。
首先,建立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集团文化。“集团校”要尊重各成员校的历史传统,在尊重各成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品质的提升。各成员校要形成共识:大家都相同——集团内的各个学校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共同的办学理念;大家又不同——集团化不是标本化、同质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追求,有着各自个性化的表达。因此,“同而自主,特色发展”应该是集团化办学追求的境界。
其次,各成员校要有校本化的文化表达。学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所成员校同根同源、同气连枝。弘扬“乐学、多思、勤练、求实”的学风,“严谨、务实、求活、创新”的教风和“敏毅、诚朴”的校风,是“集团校”所有成员共同的坚守与抹不去的历史底色。集团化办学是一起发展,而不是一样发展,各成员校扎根各自土壤绽放了“新芽”,但“进步之路,道阻且长,唯有敏而好学,弘毅自强”仍然是“集团校”所有成员的共识。因此,进入新时代,学校梳理办学理念,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形成根植于各学校历史的校园文化,制订更加专业的发展规划,创建更加专业的办学体系。“敏毅至新”成为“集团校”发展的共同文化标识。学校将在人文环境的引领下,加强“集团校”各成员之间的联动、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提高。同时,学校鼓励、支持各成员校在文化共融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富有个性的教育特色或特色教育,使集团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态势。
二、提升教科研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学校的质量提优、教师发展、课程实施、影响力提升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血脉。因此,在“集团校”各成员校提高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的情况下,学校需要进一步开发“集團校”体系化、有深度的教科研内容,从而形成“集团校”的教研文化。它将是“集团校”全体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热情、态度和经验的高度浓缩、总结与提炼,也将是“集团校”内涵不断传承、发展、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成长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学校将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开展“集团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师通过相互听课,了解彼此的优势,寻求共同进步。学校将围绕学科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制订并落实清晰的主题教研计划,进一步提升“集团校”各成员校的学科教学水平;通过学科组内部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反思总结的教研形式,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搭建“集团校”学科教研平台,促进成员校教育研究理念的转变、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营造有利于学校教科研向纵深迈进的良好环境。学校注重以活动来激励和指导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入校诊断”,通过课堂听课、小样本测试、座谈等形式,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教师发展是“集团校”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教师教科研素质是“集团校”教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建立“集团校”学科工作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分层式、网格式培养,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校外专家名师为教师教科研实践提供专业支持,为教师教育研究搭建成长平台;运用文化植根、价值认同、活动深化等策略,引领教师坚守与追寻美德;实施目标驱动、典范引领、尊重个性、创设平台等策略,实现教师的自主性发展、差异化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此外,“集团校”校级层面成立了“立社”青年教师成长营,统筹资源、协调时间,鼓励青年教师完成“六个一”,即共读一本科研专著,共上一节科研课,制订一份项目化学习设计,参与一次读书沙龙,分享一次研究心得,撰写一篇科研论文。成长营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交流会,并定期对参与的教师进行考核,以期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加快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注重提升服务品质
教书育人,需要学校用心去真诚服务,从而营造确保所有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氛围,这就是学校服务文化。
首先,“集团校”服务文化应立足于为学生的成长而服务,让每个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感受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第一,学校需要开垦适合学生自由成长的土壤,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第二,学校需要开拓适合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开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开放、多元的课程,用课程塑造人、引导人;第三,学校需要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时间表,因材施教,用优质教学培养人、发展人。
其次,“集团校”服务文化应为家长的成长而服务,让家长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集团校”将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举行“学校开放日”等活动,丰富“集团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对家长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风,使家长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理念,辅助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共同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最后,“集团校”服务文化需要辐射至社会,让社会因学校服务文化而显现美好的、融合的情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集团校”服务社会的最高境界,学校将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等途径,在社区、街道、区域内扩大学校服务范围,提升学校的服务水平,让社会因教育而更美好。
身处“互联网+”时代,“集团校”应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学校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展示成果、开展在线学习和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学校要通过各种机制的建设,在发展内涵、建强机制、队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盘活集团资源,带动各成员校的高质量发展,努力让集团内的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优质品牌学校,引导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敏,汪菲.集团化办学的历史演进、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2):1-6.
[2]范小梅,黄媛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回顾、反思与前瞻[J].教育探索,20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