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学生课堂评价标准,打造实效性的线上美术课堂

2021-08-26张晨

求知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效性

张晨

摘 要:线上教学是对教育系统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但在大多数的线上教学中,美術课堂的效率并不高,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完善的线上美术课堂学生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艺术素养。对此,文章主要介绍了线上美术课堂的学生评价,分析了特殊时期该评价如何保障了线上美术课堂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美术课堂;实效性;学生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7-0089-02

2020年春季因重大特殊事件开学延期,这让原本充满活力的校园没有了以往的热闹。为了让学生静心学习,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充分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各项工作,用非常时期的现代教育手段——线上教学,为学生隔空教学。

线上美术课堂开展初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学习效果不佳、学生不重视等。作为一线教师,我时常思考,学生和教师第一次尝试线上的教与学,怎样做才能取得线下的效果呢?根据以上问题,我结合我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线下美术课堂的评价方法,制定了适合线上美术课堂的学生评价。

一、完善实效性线上美术课堂学生标准评价的重要性

第一,线上美术课堂的学生评价,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鉴赏水平和学习效率的基石。它可以使学生融入美术氛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律性。同时,它还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确立全面发展的目标,感受知识传承的魅力。

第二,线上美术课堂的学生评价以解决当前学情为目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完成课堂作业就能获取较高的评价或者分数,忽略了出勤和课堂中的表现,使线上美术课堂像是一场考试,学生是为了高分而上课。

第三,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我设置了艺术素养的关键时期,打造实效性线上美术课堂的学生评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打造实效性线上美术课堂学生评价标准的具体方法

学生评价在线下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为了能让线上、线下的教学自然衔接,提升学习效率,线上课堂的学生评价应结合线下课堂的评价标准,从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堂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出勤评价——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律性

线上美术课堂的高出勤率,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学习风气、意志品质的奠基石。

为了解决线上学习学生自律性差的问题,我首先把出勤的分值从线下的20分增加到35分,并设计了随机签到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诚信学习的良好品质,明确出勤的重要性。例如,准时在直播间或者网络课堂签到并完成随机签到的学生,出勤得分为35分;迟到在10分钟以内或随机签到迟到在2分钟以内的,出勤得分为30分;如果没有签到或者未完成随机签到的则为0分,并且整节课视为旷课。针对有旷课现象的学生,下课后,我会第一时间与该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加以督促。

(二)课堂表现评价标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催化剂

传统的美术教学通常是在教室或者教师能直观看到学生的地方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集中情况、厌烦情绪等能充分掌握并及时调整。但是线上课堂,教师不容易掌控学生上课的状态,对学习效率,教师通常是爱莫能助。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对于能够及时回答或回复信息的学生,我设置了20分的基础分。在此基础上,对能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说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增加3~5分;对能够提出与教学有关问题的可再增加为3~5分。

“超越平面”是一节设计与应用领域的课程,因为它的神奇性,所以它一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最后展示时,全班42名学生,有27名学生简单地给出了答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27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得分为20分;12名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答案,还点评了其他同学探究的成果,那么,这12名学生在20分的基础上根据点评的专业程度和语言表达水平等方面再增加3~5分。令人惊喜的是,还有1名学生提出延展性的问题,因此,这1名学生又得到了3分的奖励。当然,还有两名学生没有参与分享,他们的课堂表现分数只能是0分。

线上美术课堂中学生良好的课堂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改变传统思维,使学生脱离严肃、枯燥的“一言堂”教学氛围。除此之外,增加互动的环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成果评价与展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学生成果,提升他们对艺术的自信心

每一节课学生都会产生成果,成果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美术成果的评价,除了延续线下课程的评价内容,线上评价又增加了创意或设计说明这一项内容,满分从以往的40分,下调到30分,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线上课程的参与过程比成果更重要。因此,每次学生上交的作业要包括作品本身和设计说明两个部分。两项都上交的学生,可以得20分的基础分;作品效果良好、符合审美特点、创意设计说明字迹工整的学生在基础分上可以再增加1~10分。如果只上交其中一项,那么只能得基础分的1/2。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关注创作技法的评价。例如,“花卉装饰画”一课,由于特殊情况,张同学没有充足的绘画工具,但是该学生的设计说明,思路清晰,非常详细,并且运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除此之外,还画出了工整的草图,让观者一目了然。虽然不是完整的作品,但是看得出学生认真的态度,对此,该同学最后的课堂成果分数为30分。相反,王同学只上交了作品,没有上交作品说明。虽然作品的效果基本符合创作要求,但是王同学的课堂成果只能得10分。这种创新的评价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态度决定一切”这一道理。

线上美术课堂中,充分展现学生作品要比传统的线下课堂更加重要。我利用Photoshop、微视 、剪映、美篇等工具,将优秀学生作品做成电子相册、电子画展、宣传片、海报等,发布到学生学习群、家长群,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让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综合素质。据统计,整个线上课程共制作电子相册5个、宣传片3个、美篇6个。虽然制作这些花了我很多课余时间,但是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作品入选的学生,他们甚至会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最有效的展示。

目前,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学生不需要凭空想象,这样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线上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每次上课的评价进行分析,将学生综合成绩分为四个等级:85分以上为A等,75分以上为B等,60分以上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据数据显示,制定学生评价标准后的美术课堂,学生的综合表现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出勤、迟到和旷课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其中有四节课旷课人数为0,课堂成果优秀率在85%以上。设计与应用领域课程的学生课堂表現要高于其他领域的课程。

(四)更完善的学生评价标准,带动教育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

线上教学是对教育系统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加速器。通过本次线上教学,我们要趁热打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理性处理,让线上、线下美术课堂无缝衔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完善组长制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增加更多的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我们也要制定教师和课堂的相关评价标准,促进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学生来说,评价标准的构建,以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变通能力为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其还需要关注教学内容是否有趣味性和实效性,对学生的问题能否合理地解决,还需要观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线上美术课堂与线下课堂不脱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等级或者分数,它是评价学生自律性和美术创造力的一个复杂过程。线上课堂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艺术素养和创造力获得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 颖.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6):185.

[2]曹培敏.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95-96,98.

[3]蔡雨浩.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73.

课题项目:此论文为河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艺体学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190304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 晨(1986— ),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的 “实效性” 教学改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