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巍太行诉说悲壮 悠悠沁河印证忠诚

2021-08-26

妇女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狼牙山五壮士伪军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次选择,生与死,名与利,是苟且偷生还是视死如归?是坐享其成还是艰苦创业?是居功自傲还是默默奉献?多数人会思虑斟酌,难以取舍。老英雄宋学义一生中经历过两次这样的选择。

第一次是在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这年秋天,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进行大规模“掃荡”。9月24日,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七连奉命担负阻击任务。他们不畏强敌,利用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9月25日,为了不暴露部队和群众的转移方向,七连六班的宋学义等5名做后卫的战士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坨峰顶。

弹药耗尽了,他们以石头还击。战斗到傍晚,他们筋疲力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宋学义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阵地上的炮火停止了,日伪军露出狰狞的笑容,仿佛准备欣赏一幕跪地求饶、举手投降的场面。但是五壮士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而是昂首挺胸,眼睛里射出最后的仇恨,而后转身,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入万丈深渊。

狼牙山一跳,让五壮士血染涧谷,名垂青史,也让日伪军心惊胆战。敌人深信,无底深渊必定淹没壮士们的魂灵。然而苍天有眷,神鬼有惧,宋学义和另一名战士幸运地被树枝挂住,逃脱劫难,其他三名战士则壮烈牺牲。

10年后的1951年10月下旬的一天,河南省沁阳县政府接到任务,为了筹备全国英模大会,必须找到狼牙山战役中幸存下来的宋学义。接此命令,大家一头雾水,他们既不知宋学义的下落,也不知闻名遐迩的狼牙山五壮士中竟然有本地人。一时间,寻找英雄,查找宋学义,成为当地政府最为迫切的任务。经过紧张工作,宋学义的名字终于在一份残疾军人名册中被发现。

坐落于沁河南岸的北孔村,距离县城并不太远。当县领导赶到北孔村,找到仰慕已久的英雄宋学义时,惊讶地发现,面前站立之人不高大,不体面,也不讲究,手持一杆竹烟袋,腰系一条茅草绳,弓着背,满身泥巴,双脚露趾……

“您就是宋学义同志?”

“是,我是宋学义。”

“您就是狼牙山的跳崖英雄?”

略显尴尬的开场白让宋学义微微低下头,而后转身离去。

“你们不要问他,问了他也不会说。”宋学义的妻子低声浅笑着说,“看着你们挺为难的,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我家老宋就是你们要找的狼牙山壮士。1947年,我和老宋从河北易县返回家乡时,老宋千叮咛万嘱咐,说咱宁受千般苦,不表一分功,现在解放战争打得正紧,咱们要积极搞好生产,支援前线,部队上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许提。今天,你们代表政府寻上门来,我干脆把老宋的军功章翻出来,让它见见光,出出彩。”

拂去绸布上的灰尘,一枚银质五星奖章闪烁在阳光下。“坚决顽强”——奖章正面的四个大字,深情地吐露着当年狼牙山战役的惨烈与雄壮,它浸染着勇士的鲜血,也写满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贞,对国家的体谅。

“共产党员不能捧着军功章讨饭吃,从前俺是农民,现在依旧是农民,农民就该种好庄稼,多打粮食,和乡亲们一道建设社会主义。”朴实的老宋向人们道出他隐身的原因。

巍巍太行诉说悲壮,悠悠沁河印证忠诚。宋学义在生与死之间选择死,在名利面前选择放弃,或许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也是共产党员本该奉守的信仰与担当。

【摘自海燕出版社《风雨英雄路——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故事(融媒体版)》 作者:廉艳花】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狼牙山五壮士伪军
对话“你我他”:深度解读《狼牙山五壮士》之魂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狼牙山寻宝
纪念五壮士跳崖壮举75周年祭奠仪式在狼牙山举行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
壮举的见证—狼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