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报恩 ,父亲异乡帮扶茶农 承遗志,女儿扛起扶贫大旗

2021-08-26赵宝娣

妇女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法家村茶农

赵宝娣

二○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王婷和父亲王新法同时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他为了我们把命都丢了,你们就答应把他安葬在我们村子里吧,往后我们随时可以去看他,子子孙孙都会把他当亲人。”

30多年前,王新法是“反扒能手”,却含冤入狱。当时,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曾德美,被王新法的正直所感动,四处奔走,为他伸张正义,最终帮他恢复了名誉。王新法对曾德美很是感激,多次提出要报答他。曾德美推脱不过,就说:“你要真想报答我,就去我的家乡看看。”

王新法时刻记着恩人的话。2013年7月,他刚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就千里迢迢来到了恩人的家乡湖南省石门县薛家村。

曾德美的哥哥曾德平热情接待了王新法。在曾德平家的吊脚楼里,王新法没有看到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说现代化的电器了。晚上,曾德平留王新法在家吃饭,从屋檐上取下最后一小块腊肉,让媳妇炒了一盘腊肉榨菜丝——这是饭桌上最好的菜。吃饭时,曾大哥的小孙子两个眼珠一直盯着腊肉,却因为没有大人的允许,不敢下筷子。王新法给孩子夹了一筷子腊肉,孩子立马大口吃起来。王新法鼻子一酸,走出曾德平的家,想给孩子买些鲜肉,让孩子吃个饱。曾德平却告诉他:“村子里除了过年,平时没有卖肉的,因为没有人舍得买。”王新法怎么也没想到,作为湘鄂边革命老区的薛家村今天竟然还这样贫困。他毅然决定:扎根薛家村义务扶贫!

王新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烈士回家。他捐出12.8万元,把六塔山300多亩荒山改造成安葬烈士的陵园,取名山河园。他希望以此来凝聚人心,并借机推行殡葬改革。

刚开始,茶农不理解王新法的做法,他每次上门劝说,都会吃闭门羹。他们说:“你又不是官派的,自己贴钱,千里迢迢来扶贫,世上哪会有这种人?”王新法不解释,一心做事:他为低保老人架电线,还买来节能灯和烤炉,分发给困难户;他走村入户摸底,一次又一次做大家的工作。

日久天长,茶农们终于明白:王新法是在腾出土地,使他們有地方多种茶树,脱贫致富。在王新法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茶农集中迁出了71具亲人遗骸,安葬在山河园公墓区。

王新法“不图名不图利,花自己的钱,为村里干事儿”,慢慢地,茶农们都和他亲近起来。2014年4月,王新法被选为“荣誉村主任”,他的干劲更足了。他请来专家做指导,推行有机茶种植,用标准化的管理要求茶农种茶,不让他们对茶园喷洒农药,从而大大提高了茶叶品质。为了把茶叶顺利卖到山外,王新法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加上募集来的钱,号召茶农义务出工,架桥修路。

让茶农出义务工,他们一时想不通,有人嚷嚷:“出义务工不给钱,谁跟着你干?”王新法没有退缩,他在村委会上提出自己的方案:“我先上,村干部跟着上,党员跟着上,我相信群众也会跟着一起上。”

王新法每天第一个扛着锄头到工地,他带着干粮,中午不回去休息;夏天烈日炎炎,他身上都被晒得脱了皮;劳动强度大,他肩膀上的皮都被磨烂了。

王新法的所作所为,乡亲们都看在眼里。没多久,越来越多的茶农出工修路,自发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经过3年多时间,薛家村共建成5座渡河桥,铺设8.5万米安全饮水管网,拓宽13公里道路,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逐渐提高。

2016年,薛家村退出省定贫困村名单,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镇。

王新法带领薛家村茶农成立茶叶公司,让茶农的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0元。

王新法连续超强度劳动,白天勘察河道,晚上和茶农座谈,熬夜绘制地图,夜里一两点钟睡下,早晨不到6点就起床。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完全忘记自己是退了休的老人。2017年2月23日一大早,王新法起床查看河道后,去村里正在筹建的第六座便民桥施工工地劳动。接近中午时,他突发心梗,猝然倒地,不幸离世,享年64岁。

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王新法的独生女儿王婷放下北京的工作,立刻带领家人赶到薛家村。

王新法的遗体从薛家村运到石门县城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薛家村全体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赶了260多里山路到殡仪馆为他送行。大家都喊着恩人的名字痛哭流涕。茶农们一致恳求王婷一家答应将王新法的骨灰安葬在薛家村。

“他为了我们把命都丢了,你们就答应把他安葬在我们村子里吧,往后我们随时可以去看他,子子孙孙都会把他当亲人。”王婷和母亲最终答应了乡亲们的请求,将王新法安葬在他生前开辟的烈士陵园山河园。

看到父亲为薛家村写的发展规划,她辞去北京的工作,扛起了父亲的扶贫大旗:“爸爸,薛家村需要您。您离开了,没做完的事,我来!”

清理父亲遗物时,王婷看到了父亲写的薛家村“4个三年”发展规划,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初的决定。“爸爸,薛家村需要您。您离开了,没做完的事,我来!”她辞去北京的工作,扛起了父亲的扶贫大旗。

从2017年2月至今,王婷在北京和薛家村之间奔波,最多时,一年跑了20多趟。2018年冬季的一天,历经10多个小时的颠簸,王婷赶到村里参与茶厂选址。下车后,她脸色苍白,头冒虚汗,呕吐不止,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怀孕了。休息一会儿后,她不顾村民劝阻,开始出门忙活。整个孕期,她没少为薛家村的事操心。

孩子出生后,王婷一坐完月子就带着孩子从北京回到薛家村。

她把工作重点放在父亲生前刚刚打开局面的茶叶产业上,出任湖南石门素缘康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立志帮茶农拔掉穷根。

王婷对种茶、采茶、卖茶都不懂。可当她得知茶叶是茶农的命根子,是父亲最为看重的脱贫致富的根本后,便从头学起,拜访了很多业界专家,从种茶到采茶再到卖茶,一环接一环地学习,最后,她还直接学习种植顶端有机茶技术,学成后带领茶农种植有机茶。

薛家村虽然种茶历史悠久,但传统的栽种方式一直严重制约着茶叶品质的提升。全村近千亩茶园,要让所有茶农转变观念,并非易事。

王婷像父亲生前做的一样,挨家挨户走访茶农,认真了解他们的种植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茶农们一直担心:种植成本增加了,出工出力增多了,如果茶叶卖不出去咋办?这个问题也正是王婷想为大家解决的。为此,从茶叶的品牌定位、包装设计到营销策略,王婷和公司其他领导反复琢磨,认真研究。她一次次在北京和湖南之间往返,到处寻找人脉和资源,确保茶农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即使回北京和丈夫、孩子短暂相聚,王婷念念不忘的还是为薛家村的茶叶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以致丈夫都成了半个茶叶专家,不断为她出谋划策。

做通茶农彻底改变传统种茶方式,按照有机茶生产要求配管、采摘的思想工作后,王婷把加工、销售放在首位,围绕父亲生前打造的“共富”茶叶品牌,以及父亲和湖南知名茶叶专家合作研制的“体茶”系列茶产品,不断开拓新市场。

如今,1600多亩茶园已经成为薛家村的“绿色银行”,王婷和父亲双双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她说,要让薛家村的茶园更青翠,茶香飘更远

当年,王新法为了帮助薛家村人脱贫致富,团结100多位退伍军人,组建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如今,这个团队不断壮大,对薛家村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王婷说,这个团队是她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像队员谢淼阿姨就一直驻扎在薛家村,忙得不亦乐乎。

王婷和她的专业团队共同打造的“共富茶”品牌,紧跟石门茶产业发展势头。她依据“一颗红心,守护青山绿水”理念确定了两个细分茶品牌,其中“一颗红心”茶,采用跻身湖南十大名茶行列的特级石门小红茶的烘焙方法进行制作;“青山绿水”茶,则融入了湖南著名品牌之一的石门银峰制法。王婷说:这是凝聚了父亲精神和心愿的产品,也是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的希望。

王婷一直有个梦想:“要把薛家村的生态茶按市场运作,造福村民,实现父亲的夙愿。”

可有了好产品,如何把它卖出去呢?王婷借力消费扶贫,引入互联网前沿概念,积极与国内一线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茶叶的网络营销、茶园认领和茶文化旅游等方式,不断提升茶叶经济的附加值,引导薛家村生态茶园全面快速升级改造,助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王婷的想法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共鸣,不少年轻创客愿意和她共同创业。如今,国内很有影响的“京东扶贫”准备在薛家村茶叶品牌推广、销售模式上助王婷一臂之力。常德日报尚一网的编辑、记者也在为王婷圆梦紧锣密鼓做策划。而随着薛家村红色、生态旅游升温,王婷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她设想的带有土家山寨风格的“茶旅一体化体验馆”,已经列入薛家村旅游开发规划中。

采茶累了,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村民们围坐在茶树旁,让王婷讲关于茶叶的新鲜事。王婷借机给大家讲解外面世界对“一颗红心”茶和“青山绿水”茶的良好反馈,对有机茶叶的强烈需求,还有对茶叶改良的进一步要求等。

隔三岔五,王婷还会请来年轻的创客到茶园里考察、讲课。他们讲的品牌包装、网络销售、体验店运营等内容,让茶农们感觉既新鲜又兴奋。

在王婷的带领下,薛家村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设计年产量500吨,产值可达3000万元。茶厂投产后,将辐射薛家村及周边上万亩茶园,能使2500多户茶农受益。

如今,薛家村村委会搬进了多功能的三层吊脚楼,20多户移民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居,六塔山道路改造升级全面铺开,冷水鱼养殖基地投入使用,烈士陵园生态改造即将启动。村里在外务工的300多个年轻人,已有150多人回村创业。1600多亩茶园已经成为薛家村的“绿色银行”,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王婷和父亲王新法同时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听完习近平主席的报告,王婷心里更加敞亮,也有了薛家村发展的新蓝图:“随着省、市、县三级党性教育基地在薛家村挂牌,薛家村以后要发展茶旅产业,以茶带旅、以旅兴茶,做到富硒、富心、富民,走出一条茶旅融合的发展之路。”王婷说,她要让薛家村的茶园更青翠,茶香飘更远。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新法家村茶农
老党员“卖”茶忙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早春茶”开采
树敌太多DE商鞅
茶乡人家
王新法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