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就业”可以积极“慢”,不能消极“慢”

2021-08-26针未尖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8期
关键词:慢就业消极考研

针未尖

“找工作了没?打算什么时候找呀?”最近,华东某高校毕业班辅导员方彩霞老师每次见到学生,就会“本能”地冒出这句话。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较为普遍,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由于就业率的刚性要求,直接面对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往往成为就业工作压力层层传导的终端。在这场围绕就业的拉锯战中,出现了学生不急老师急,为劝就业辅导员老师“说干嘴”“跑断腿”的现象。(2021年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慢就业”是指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打算继续深造,或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慢就业”到底有多普遍?2018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当下这种状况还有蔓延的趋势。

至于“慢就业”的原因,有的学生规划了考研深造、考公考编,或打算自主创业,这类算是自主型“慢就业”;有的学生想要“喘口气”,想要“错峰”就业,有的学生则是因为缺乏职业规划,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而等待观望,躲避就业,消极度日,这类算是拖延等待型“慢就业”;有的学生是因为就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欠缺,成为“毕剩客”,这是无奈型“慢就业”。总之,“慢就业”既有主动选择的,也有被动选择的。

不管何种“慢就业”,都需要家庭经济条件支撑,毕业生即便不就业,生活压力也不大;同时需要父母比较开明,不因孩子不工作而焦慮,不会给孩子施压。从这个角度说,“慢就业”并不适合所有毕业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优越,父母观念不开明,“慢就业”就不只需要时间成本,还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因此,“慢就业”不宜盲目、草率而为。

看待“慢就业”,也该采取辩证态度。积极、合理的“慢就业”,比如准备要考研、考公务员等,选择自由职业或准备自己创业等,哪怕是支教,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理解和包容。这类“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有着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未来规划,心态是积极健康的,希望寻找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有的甚至是为实现更高的理想。

消极、盲目的“慢就业”,比如,逃避求职压力,求职意愿不强,或干脆放弃寻找工作;极力追求理想工作而“高不成,低不就”;觉得自己家庭优越,完全不需要自己就业。这类“慢就业”就带有“懒就业”的性质,甚至是“啃老”的遮羞布,会使毕业生产生就业懈怠情绪,丧失就业斗志和信心,时间稍长,还会增加对就业的恐惧。对家庭来说,这类“慢就业”即使没有经济负担,也可能有“家有待业青年”的焦虑、不安。

对于消极“慢就业”,该怎么办?辅导员老师“说干嘴”“跑断腿”地劝就业无济于事,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做好帮扶指导,疏导焦虑情绪,才是最重要的;学校要开设真正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让学生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家长的态度是决定学生就业心态的关键因素,家校之间要互相配合,二者的说服、引导之力往一块使,才能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有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和社会要多多宣传,形成鼓励就业的氛围,使年轻人积极地面对社会、规划生活。政府部门还需要从宏观上设计、出台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面向基层就业的引导政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学毕业生要摒弃消极“慢就业”的打算,主动求职,迎接挑战,不要因为“慢就业”而蹉跎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西米绘图)

猜你喜欢

慢就业消极考研
消极的后果
我的考研故事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让自己发光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考研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