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1-08-26邹登权
邹登权
主要成效
服务业量质齐升。致力服务业提质增效、提速增量,2016—2019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由71.9亿元增加至127.5亿元,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由31.3%提升到38.8%,培育集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户,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17.4∶51.3∶31.3调整为19.2∶42.0∶38.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三年投入资金180亿元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54个,新建城市商业综合体6个、建材家居等专业市场4个、四星级以上酒店3家、农贸市场18个,推动传统服务业向新兴服务业蜕变;升级打造4A级景区3个、特色古镇3个,申创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打造“龙聚沱江·活力富顺”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等文旅精品,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强县转变;加快推进东城客货运枢纽站、冷链及物流产业园等现代物流项目,提速5G应用县域示范基地和川南云计算中心建设,探索“5G+”多领域应用合作,推动服务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蝶变。
综合效益持续释放。投入资金53.25亿元实施教育强县、医卫高地系列项目409个,新建改建学校87所,新增学位2.5万个,整体新建县级医院4所,升级三级医院3所;投入资金68亿元实施古城复兴,“两公园两隧道两桥”建成投用,“两横五纵”特色街区加快打造,城市综合服务能级提升推动了城镇化进程,2016—201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2.8平方公里增扩到2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9.8万增加到28万,奠定了“双五十”中等城市发展基础。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立富顺县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综合办和政策研究、项目编制、要素保障三个工作专班,实行服务业重点项目“领导统抓+专班领办”责任制,常态化解决服务业发展难题,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上下联动、企业主体”工作格局;出台《富顺县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意见(2018—2020)》等系列政策性文件10余个,建立服务业发展、农贸市场建设两个千万元扶持资金,2016年以来,兑现各类奖补资金3400万元,落实融资、担保、贴息过桥等资金28.4亿元,形成以配套政策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存在问题
产业占比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县服务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仍有一些短板弱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四成,仅占38.8%,比全國、全省、全市分别低15.1、13.7、6.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以商贸、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零售等消费性服务业为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比重接近50%,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到15%,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培育还有短板。
集聚优势不够凸显。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互动不够,乡村旅游、医养结合等服务业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外包、文化创意等领域专业人才支撑不够,大企业、大项目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不足。
品牌效应略有不足。富顺虽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但系统规划、开发利用和重点培育不足;旅游发展缺少引领性品牌,乡村游、山水游、美食游、文化游等领域深度宣传不够,未能形成对市场影响力、游客吸引力大的“拳头”产品。
对策建议
做实规划,擘画发展蓝图。紧密对接全省“4+6”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有利富顺长足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推动布局合理化、业态精细化、产链多元化“三化协同”,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住宿餐饮四大支柱型产业,突破性发展“文旅+农旅”、优质教育、医疗康养、“富顺豆花+”四大特色型产业,培育壮大科技信息、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家政服务四大成长型产业,争创全省服务业发展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天府旅游名县。结合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储备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夯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到202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比40%以上。
以宣造势,刺激消费复苏。全力培塑文化旅游“拳头”品牌,以赛龙舟、品豆花、秀灯光、游乡村、观会展等活动为载体,举办独具地方特色文化节、美食节、购物节,鼓励发放消费券、优惠券,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以打造“两横五纵”特色街区和文庙古街、“大富顺美食街&小富顺欢乐城”等项目为依托,提档升级城市商业步行街、美食街;围绕“游沱江”“赏灯光”“品美食”“购潮货”等主题,有序发展“夜间经济”“零摊经济”,精致培育一批高品质的消费街区和打卡网点,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深挖特色,培塑比较优势。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借鉴“袁家村模式”整体升级豆花文化村,打造沱江两廊生态旅游带、狮市古驿水乡、赵化君子文化古镇、长滩酒业文化古镇等为抓手,提档升级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建设永通湖湿地公园、福源灏文博园、文创产业园等为依托,培育发展商务会展、体育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以打造苗仙湖、龙贯山等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培育发展“文旅+农旅”等乡村旅游业态,精心雕琢一批田园“微景观”,促进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深度对接成渝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专业指导等方式,打造一批高中段、义务段、学前段名校,推动“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升级。实施豆花品牌擦亮行动,健全豆花菜品体系,布局一批精品豆花餐饮连锁店,鼓励扶持豆花产业外向拓展。
精准发力,夯实支柱产链。以“一隧道一环线两桥两站”等交通基础配套建设为纽带,加快农产品批发、汽贸、建材等专业市场集聚,推动核心商圈提档升级,打造城市综合体5个、专业市场5个。实施全企入网、电商示范、主体培育三大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电商、跨境电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抢抓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战略机遇,规划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园,推动冷链物流向全产业链延伸拓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银政企保担对接协作,强化信贷市场、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服务,支持氟硅新材料、机械机电、纺织服装、皮具制造、食品加工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创新驱动,蓄积增长动能。围绕创建全省5G应用示范县,加快推进川南云计算中心、电子商务结算平台等建设,探索5G+农业、教育、医疗等应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以五条沟—黑凼口、青山岭—天池湖等森林风景区为基础,打造森林康养、医疗养生基地,建成川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医养目的地。提速建设总部经济商务区,做大做强“富顺建工”“富顺缝纫”“富顺家政”等总部企业,打造川渝优质劳务派遣和家政服务输出地。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与成渝区县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区域联盟,打造成渝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重要劳务输出基地、重要职业教育基地、重要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协同共建“飞地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