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大包天的“伯爵”

2021-08-26武从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假钞维克多埃菲尔铁塔

武从

他巧舌如簧,风度翩翩,具有贵族气质,不仅会5国语言,善于辞令表演,还精通心理学,深谙人情世故,甚至自创了一套骗术哲学。在他的一生中,脑洞开得最大的骗局,就是将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倒卖了两次。凭借极高的悟性,他构思出一个个突破天际的诈骗剧本,将骗术发挥到了极致。这个人就是维克多·拉斯蒂格“伯爵”。

绝密会议诱鱼上钩

1925年春,法国经济从一战的阴影中逐渐恢复。维克多“伯爵”衣冠楚楚地坐在巴黎的街头,一边喝咖啡一边读一篇关于埃菲尔铁塔需要巨额维修费用的新闻报道,文章透露了一个信息:由于埃菲尔铁塔维修成本非常高,巴黎议会产生了巨大分歧,甚至传出了拆除铁塔的呼声。这名绅士突然灵光一现:世界著名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用了250万个铆钉,7300吨金属构架,不如设计一个拆除埃菲尔铁塔回收废金属的项目,找一些商人来竞标。

他“任命”自己为巴黎邮政和电报部副部长,伪造了一份盖有政府公章的秘密信件,分别寄给5名巴黎的废金属回收商,邀请他们到豪华的克里伦酒店召开一个机密会议。

“我是邮电部的副部长维克多·拉斯蒂格,巴黎政府委托我负责这个项目。你们都是经过政府挑选,巴黎最有实力、最讲信誉的。”维克多坚定地说道,而5名商人心情复杂地围坐在圆桌前。“一会儿我讲的话,你们要绝对保密。如果消息走漏出去,将会震撼整个巴黎甚至整个世界。”维克多声音严肃而低沉。

“先生们,因为维修费用太高,政府决定要拆除埃菲尔铁塔,拆除之后的7300吨废铁,需要由在座的你们来竞标。”在座的人呼吸急促而紧张起来,“这件事要是传出去,民众肯定会抗议,所以这次竞标和整件事都是国家机密。”这个秘密会议正好佐证了这一呼声并非空穴来风。

维克多在言语间不断暗示商人们,这可是大捞一笔的好机会。维克多似乎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继续说:“目前我们还没有定价,你们可以将心目中的价格写到一张纸上,我会将它们封存。最后我们会根据大家的估价和实力给出评分,评分最高的会得到这座塔。”5名商人面面相觑,暗自思忖。维克多也在趁机观察,将他们每个人的心态、性格都分析一番,看谁更容易上钩。

随后,维克多开着租来的豪华轿车,将5人带到埃菲尔铁塔脚下。铁塔检票处像往常一样排着长队。维克多没有理会,大摇大摆地径直走向入口,向工作人员出示自己的证件,并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这5位先生是跟我一起的。”工作人員立刻让出通道,笑脸盈盈地将几人迎进去。维克多优雅高贵的气质让人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而这个特殊礼遇让5名商人更加相信整件事情的官方性质。

他们爬到了铁塔的第三层平台,眺望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维克多又接着发挥,开始介绍埃菲尔铁塔的背景:“它是1889年为巴黎博览会而建的,按照合同约定的20年期限,本该在1909年拆除,却因为在无线电广播和旅游业上的价值才一直保留到今天。许多巴黎人包括著名作家大仲马和莫泊桑都认为它极为碍眼,曾经联名签署抗议书,认为它是巴黎之耻,而不像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那样,能够与巴黎的古典气质完美融合。”

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一行人频频点头,他们丝毫没有怀疑这是个骗局。谈话中,维克多格外关注一个叫安德烈·波森的人,他对购买铁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又显得犹豫不决。他是巴黎商界的新秀,正想大干一场,最好能获得一些名声。维克多也在猜想:这个波森恐怕要上钩了。有趣的是,法语中“波森”就是鱼儿的意思。

凭出色演技卖出铁塔

维克多催促商人们第二天递交标书,并提醒他们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那天夜里,波森失眠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一定要买下埃菲尔铁塔,这可是他一生难得的机会。他默念着在标书上写下的数字,将标书投进了指定的邮箱。波森的妻子很警觉,她想知道这个官员为什么做每件事都需要保密,又做得如此之快?法国官员可少有做事这么利落的,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对此,维克多早有打算。他给波森打通了电话,开始了他的表演:“尊敬的波森先生,我收到了您的标书,我想我们需要面谈一次,敲定交易手续。”波森接到电话后,喜出望外,这意味着后面有戏。

维克多安排了一次与波森的私人会面,这次会面维克多筹备已久,为了打消波森妻子的疑虑,他又伪造了一份盖有巴黎政府公章的合同,此外他需要完成一次出色的表演。

见到波森后,维克多跟他握了握手。“这一定是您最伟大的一天,”他说,“但这对我来说,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维克多直愣愣地看着波森说:“您马上就要发财了,很高兴天遂人愿。但在政府工作的人,可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只有微薄的薪水,很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想办法补充收入。”

波森很快反应过来,这位官员是在索贿。这立刻让波森和他的妻子吃了颗定心丸,因为这才是他们所熟悉的巴黎官员的做派。波森有点不好意思,从包里取出5万美元递给了维克多,以确保自己能够竞标成功。

“一点小意思,”波森说,“算是我对您深深的谢意。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拆塔呢?”维克多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用手轻轻拂去西服上的一点灰尘:“先生,您知道的,政府还需要用最恰当的方式公示,您还得给我们一点时间……”

波森回到家后,开始了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他每天都到政府门口查看公示。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波森忽然明白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这个魅力十足的优雅绅士,很可能是一个大骗子。而这时,维克多早已逃往奥地利维也纳。他天天查看报纸的新闻,关注波森是否报警,也预料波森可能会因为过于惭愧而羞于报警。波森不愿被人当作全法国最大的傻瓜,更不愿背上擅自买卖国有财产的罪名,因此,他既没有披露给报社,也不敢报警,只能将教训吞进肚子。

由于第一次的骗术很成功,维克多决定再试一次。仅仅过了6个星期,他带着同样的信件回到了巴黎,并召集了5家新的企业。不过这次没那么幸运,对方看出了文书是伪造的,还给在政府工作的朋友打电话核实情况,狡猾的维克多听到了风声,匆忙逃往美国。

职业骗手小试牛刀

维克多·拉斯蒂格“伯爵”只是维克多众多化名中的一个,他的真名叫Robert V. Miller,189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如今的捷克境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用了“伯爵”这个化名,這是他的最爱,既简单又能显示他尊贵的身份和地位。维克多的爸爸是镇长,在当时属于中产阶级家庭。他从小就极具学习天赋,但也是麻烦的来源。大学期间,他就已经精通捷克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喜欢钻研演讲术和诡辩术,还擅长台球、桥牌以及各种赌博游戏,混迹于上流圈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名骗术大师,并跟从这名导师学习各种诈骗技能和手段。导师经常开导维克多,格局要够大,最好是让对方明知被骗,还求助无门,甚至骗得对方心甘情愿,心灵升华,才算是诈骗的高级境界。“伯爵”茅塞顿开,凭借自身天赋,开始频繁编造各种身份行骗,依靠出老千积累财富,逐渐成为一名职业骗子。

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富豪们热衷于去美国发展,“伯爵”开始乘渡轮往返于巴黎和纽约。在航行中,“伯爵”结交了一些歌舞剧明星,他们不仅表演歌剧也是职业赌徒。“伯爵”从他们身上学到赌博的秘诀,同时也从他们身上挖掘欺骗的灵感。有一次,“伯爵”谎称自己是百老汇的音乐剧制作人,蛊惑别人投资,竟然也成功了。

1926年,“伯爵”得到了一个漂亮的红木盒子。盒子有12平方英寸,两端各有一个狭槽,一侧有黄铜旋钮,里面有刻度盘,看起来非常精致。这次他又策划了一场新的骗局——“罗马尼亚盒子”。

由于“伯爵”能说会道,又具绅士风度,富人们对他深信不疑。趁着喝酒的机会,“伯爵”将目标锁定在生意滑坡的罗勒身上。为了骗取罗勒的同情和信任,“伯爵”大谈自己从贵族沦落到穷人的不幸经历,并暗示罗勒,自己已经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妙计。在吊足了罗勒的胃口之后,维克多拿出了一个木盒子。

“这叫做罗马尼亚盒子。它会自动吐出钞票,任何国家的钞票都可以。”他镇定自若地介绍,并向罗勒保证,“这不是伪造的,它吐的钱,我们可以一同去银行验明真伪。”

“这是一个精巧的装置,它看上去是个木盒子,但里面有精密的杠杆和复杂的齿轮。整个盒子是用美丽的桃花心木做成的。”

“我现在从这个入口处塞入一张100元美钞,”罗勒瞪大了眼睛,看着“伯爵”将百元大钞从插槽里塞了进去,然后转动曲柄和把手,钞票被卷了进去,“6个小时之后,这个盒子就能复制一张百元钞票出来。”维克多解释,这张纸币必须在盒子里的化学溶液中浸泡整整6个小时。“这个盒子售价只要3000美元。如果拥有了它,180个小时后,这个盒子吐出的钞票就是净得的。”

6个小时后,“伯爵”转动旋钮,盒子吐出了一模一样的100美元,然后他还煞有介事地同罗勒去了银行,经过验证,这张纸币果然是真的。

其实,“伯爵”事前就在盒子里藏好了钞票,并且仔细修改过钞票上的序列号,使之匹配。最终,罗勒买下了这个“神奇”的盒子,维克多的谎言大获成功。维克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在骗局被揭穿之前离开小镇。

后来,维克多继续化名设局骗人,还遭到了几次逮捕。然而,这并没有给维克多带来什么教训。在监狱里,维克多再次拿出那个臭名昭著的盒子,欺骗了一名美国警察,帮他换来了一万美元以及他的自由。当意识到被骗后,那名警察跑遍了整个美国,最后在芝加哥抓住了维克多,并用枪指着他的脸。维克多解释说,是他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转动旋钮。后来警察发现,这仍是一个恶作剧,因为这些钱都是假币。

胆大包天诈骗黑帮老大

在美国密苏里州,“伯爵”对一家银行收回的一个破旧农场很感兴趣。他向银行家们讲述了自己在奥地利的贵族生活是如何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的,希望到美国重建家园。银行答应“伯爵”花2.2万美元的自由债券购买农场,“伯爵”还说服银行将一万美元的债券换成现金。当银行家为终于摆脱了这个毫无价值的农场而兴奋的时候,“伯爵”已经偷换了信封,带走了所有的债券和现金。

银行家们雇用了一名私家侦探,在纽约一家酒店的房间里将维克多抓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火车上,“伯爵”竟然依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逮捕他的人:如果他们真的对他提出指控,银行的储户将会挤兑,银行将会破产。这个侦探真的信了,准备放“伯爵”走。不仅如此,“伯爵”竟然还说服他付给自己1000美元补贴金,因为逮捕给他带来了不便。于是,“伯爵”扭曲了整个故事后,口袋里揣着1000美元,转身离开了。

随后,“伯爵”将自己伪装成成功人士,在美国芝加哥的街头寻找新的机会。报刊亭里摆放着《时代周刊》,“伯爵”随手拿了一本,钻进了旁边的咖啡馆。这期封面人物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黑帮头目阿尔·卡彭,因其脸上的刀疤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卡彭曾经宣称“我控制着警方”。卡彭黑白道通吃,作风强硬残忍,他给全市一半的警察开工资。他曾在市政大厅殴打市长,而警察却在努力撇开视线,因此有人称他为芝加哥的地下市长。更重要的是,尽管卡彭是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但是他可以把政治、商业和公共事业恰当地融为一体,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公众形象。就算去看一场棒球赛,卡彭也会获得全场观众的欢呼,连当时的胡佛总统也达不到这一点。

“伯爵”暗下决心,一定要结识这个卡彭。他 知道与卡彭这样的人打交道,风险很大,但收益也很大。卡彭心狠手辣,稍有不慎就会让他人头落地。但是自己初到美国,亟须积累人脉,如果能骗取卡彭的信任,自己就将获得地位和利益。想到这里,“伯爵”透过玻璃,将目光投向更远处,开始筹划他的锦囊妙计。

随后的一段时间,“伯爵”经常出入卡彭的赌场寻找机会。从其手下那里打听消息,搜集关于卡彭的性格、喜好等信息。卡彭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愿意去相信人、欣赏人,而不管这个人的职业、身份或者种族。卡彭很狡猾,但只要有人完全信任他,卡彭就会给他最大的支持。很快,机会来了。“伯爵”按照惯例到卡彭的酒吧喝上两杯,然后准备去二楼的赌场碰碰运气。恰好此时卡彭正在酒吧里谈笑风生。“伯爵”端着酒杯走到卡彭面前,对着卡彭花言巧语了一番,宣称自己是捷克商人,手上有一个大项目,希望得到卡彭的投资,并承诺两个月后偿还。卡彭见“伯爵”风度翩翩,谈吐不凡,俨然一个欧洲绅士,最后竟然真的为“伯爵”的真诚所打动,拿出了5万美元作为投资款。

而这一次,“伯爵”没有卷款潜逃,他不想暴尸街头,他只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办法——将钱锁进保险箱。两个月后,“伯爵”告诉卡彭,自己的生意失败了。“伯爵”谎称,不能对不起卡彭的信任,就算借遍好友,東拼西凑,也要凑齐借款,将5万美元一分不差地还给卡彭。这样一来,卡彭大为感动,认为“伯爵”非常够义气,马上从5万美元中抽出5000美元扔给伯爵作为精神补偿,此后,两人还成了好哥们。就这样,“伯爵”没花一分钱,仅仅抓住了对方的性格特点,就轻松博得了那个时代最著名的黑帮教父的信任,获得了更广的人脉,同时也为自己造势。

伪造假币后院起火

正因为攀上了黑帮老大,“伯爵”的胃口和胆子也越来越大,如果说他之前的行为都是玩玩小聪明、搞搞恶作剧、钻钻法律的空子,那这一次,“伯爵”真干了一件触及法律底线的事情,他开始与药剂师威廉·沃兹和化学教授汤姆·肖合作,干起了印假钞的勾当。

很快,他们的工具就布满了一个大屋子,盘子、纸、墨水……应有尽有。他们分工明确,干活利索,沃兹和肖负责雕刻印版,维克多负责组织分发假钞。他将大量20元的假钞交给十几岁的黑帮青少年,他们会用一些烟灰和喝剩下的黑咖啡将假钞软化,这样一来,假钞会变得更加逼真。随后,他们就到附近的商店购买一些一两元钱的小东西。按照规矩,他们从不携带一张以上的假钞,万一被逮捕,他们可以说这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跟自己没关系。一旦某个街区假钞泛滥,引起商家的警觉,他们就会换地方。就这样,他们每个月都会找各种门道向市场注入10万美元的假钞。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拉斯蒂格币”不断出现。大量假币流入市场,最终引起了美国政府和FBI(联邦调查局)的注意。

1934年,美国特勤局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追查印制假钞的人到底是谁。他们锁定的第一个嫌疑人是威廉·沃兹。沃兹以前是药剂师,在禁酒令期间伪造过威士忌的标签,他的嫌疑最大。但警察不知道到哪里找沃兹。他们只知道一个叫维克多·拉斯蒂格“伯爵”的人与威廉·沃兹有关,或许,找到维克多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然而,很快警察就发现,“伯爵”的故事比沃兹要复杂得多。据统计,“伯爵”拥有无数个身份,光化名就有45个,假护照数10本,实际上可能远不止这些。FBI向全国发起了通缉令,却迟迟没有消息。

像“伯爵”这样狡猾的人,是不会让警察占到便宜的。“伯爵”最终被捕,来自于他自己埋下的“地雷”——被女友举报了。在与搭档汤姆·肖一起造假币时,“伯爵”背叛了自己的女友,与肖的情妇坠入爱河。其女友大为吃醋,为了报复,她向警方举报了“伯爵”伪造纸币的行为及其藏身之地。

1935年5月,“伯爵”终于被捕,当时他正在纽约的百老汇散步。FBI特工抓到维克多时佩服道:“你是有史以来最高明的骗子。” “伯爵”微微一笑:“不敢当,毕竟最后是你们骗了我。”警察从伯爵身上搜出一把钥匙,这是时代广场地铁站储物柜的钥匙。在储物柜里,警察发现了一套车牌和5万美元的假币。之后,“伯爵”被传讯,并被送往纽约市的联邦拘留所。这时他签的名字是维克多·拉斯蒂格。

精心策划越狱成功

如果大家以为维克多被捕后就会消停,那就大错特错了。维克多的求生欲极强,在审判的前一天,他从曼哈顿的看守所成功越狱。

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越狱。维克多的计划是,先装病,然后用特制的绳子从三楼窗户逃出,再伪装成玻璃清洁工离开看守所。在关押期间,他观察到,当服务人员带着干净的床单到牢房时会问需要几张床单,犯人说多少他就给多少。但在收脏床单时,他们从不过问数量。这个漏洞,使得维克多有机可乘。在逃跑前的几个星期里,他在床上加了9张床单。一天晚上,所有的人都在听广播时,他把床单撕成长条,做成了粗绳。

万事俱备之后,维克多开始了越狱计划。于是,当午饭后大家都聚集在屋顶散步时,维克多声称自己病了,要回房间休息。他走进走廊尽头的洗手间,用一把借来的钢丝钳剪开了铁丝网,把床单做的绳子牢牢地系在三楼的窗户上,然后来到外面6英寸的窗台上。接着他把绳子当作抹布,假装擦窗户。突然,他将抹布朝一楼扔下去,眨眼之间,抹布变成了一根长绳子,维克多迅速顺着绳子爬到下面的街道上。街上的人以为“伯爵”是从窗台上掉下来的,但他很快跳了起来,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越跑越远。

1935年9月2日的报纸详细报道了维克多的犯罪活动。不到一个月,维克多再次被捕。1935年12月5日,维克多受审。控方的主要证人是威廉·沃兹,他详细叙述了制造假币的每一个细节。审判进行到一半时,维克多打断了诉讼程序,并含糊其辞地作了认罪答辩,最终维克多和沃兹因伪造货币罪被判处15年监禁。维克多因越狱加刑5年,被送往加利福尼亚州的恶魔岛服刑。有趣的是,律师为他寻求宽大处理的理由是,维克多的受害者大多是美国黑帮。

1947年3月9日,维克多感染了肺炎,36小时后去世,享年57岁。他的死亡证明上的职业写的是推销员。

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出售埃菲尔铁塔的推销员。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现代世界警察》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假钞维克多埃菲尔铁塔
假钞
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
不可思议的埃菲尔铁塔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埃菲尔铁塔是谁设计的
海面上的“一千座埃菲尔铁塔”
一张百元假钞
相信自己,“向着明亮那方”前进——《读天才少年维克多》有感
小镇上的假钞
香蕉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