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加益生菌在肺切除术后便秘及腹胀病人中的应用

2021-08-26顾贞贞

循证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益生菌菌群杆菌

顾贞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430000

便秘、腹胀是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对术后康复有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部分病人会因腹压过高而引起心肺负担过重发生猝死,危及生命安全[1]。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有效改善腹胀及便秘现象[2]。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某一部位菌群组成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3]。益生菌可调节人体黏膜与免疫功能或调节肠道内菌群的平状态衡,以促进营养吸收,从而保持肠道的健康状态,并逐渐产生有利于健康的单微生物或混合微生物[4]。有研究指出,在肠内营养干预中加入益生菌,可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的干预效果,更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5]。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在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指导后续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干预计划的拟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31~59(45.71±5.20)岁;体质指数17.36~22.57(20.67±1.12)kg/m2;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25例,全肺切除术18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2~59(45.79±5.23)岁;体质指数17.45~22.62(20.69±1.13)kg/m2;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27例,全肺切除术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均接受肺切除手术;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6]均为Ⅰ级、Ⅱ级;③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④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或排便费力、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大便质硬呈颗粒状。

1.1.2 排除标准

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肺结核正在扩展或处于活动期;③肺内其他部位出现新的浸润性病灶;④消化、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⑤全身感染性疾病。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干预。在术后第1天、第2天分别采用口服方式给予500 mL肠内营养液(批准文号20180628),第3天剂量增加至1 000 mL,第4天给予1 750 mL。对于无法摄入的病人则采用静脉输注方式。同时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连续干预14 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生菌。益生菌(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714,规格:每粒0.21 g)用法:每次4粒,每天2次,分别于08:00及16:00服用,连续干预14 d。

1.3 评价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便秘、腹胀消失时间。②肠道菌群分布:检测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等肠道菌群分布情况。③免疫功能:分别采集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的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处理,以3 000 r/min的离心速度共离心10 min,离心完毕后取上层清液待检。采用贝克曼提供的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④炎症反应:分别采集两组干预前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处理,以3 000 r/min的离心速度共离心10 min,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默沙克提供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便秘、腹胀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便秘、腹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便秘、腹胀消失时间比较单位:d

2.2 两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较干预前升高,肠杆菌及肠球菌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比较 单位:cfu/g

2.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CD3+、CD4+、CD4+/CD8+均较干预前升高,CD8+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2.4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炎症反应比较 单位:ng/mL

3 讨论

肺切除术因手术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长、全身麻醉及疼痛等多种因素导致腹胀、便秘发生风险高,不仅会延长术后恢复时间,还会增加多种不良结局风险[7]。因此,对于肺切除术病人,建议除实施理想的术后治疗外,还应给予胃肠干预,以改善病人的肠道功能,并确保良好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继而促进术后恢复。

文献指出,早期仅由肠道供给20%的能量即可维持胃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恢复[8]。肠内营养是一种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具有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可经肠直接吸收利用营养素等多种优点[9]。而益生菌是肠道内正常的有益菌群,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可有效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加快肠道蠕动,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加快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便秘、腹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更利于促进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的症状改善。益生菌具有双向调节肠动力的作用,不仅可调节肠动力亢进,还可减轻胃肠动力不足导致的腹胀,增加肠蠕动频率,维持肠蠕动连续性[12]。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表明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可补充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菌群数量,降低肠杆菌、肠球菌等致病菌数量,促进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平衡状态恢复。

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而CD3+、CD4+、CD8+、CD4+/CD8+,即为T淋巴细胞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可准确反馈免疫功能[13-14]。肺切除术病人因手术应激反应、麻醉等多种因素可抑制免疫功能,加上便秘、腹胀等并发症,可造成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15]。同时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因肠道菌群紊乱及移位可启动炎症反应,促进多种炎症因子合成、分泌,延缓术后康复[16]。本研究结果提示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更利于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的免疫功能的改善及炎症反应的减轻。究其原因:益生菌在肠道内可诱导、激活免疫反应,从而增强病人的免疫机能和免疫监视能力,促进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合成、分泌,激活肠黏膜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功能[17-18]。同时,益生菌辅助肠内营养干预更利于改善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保护胃肠黏膜,降低致病菌群数量及致病菌的异位定植,从而改善炎症反应,降低感染风险,继而促进术后恢复[19-20]。

4 小结

综上所述,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在肺切除术后便秘、腹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好,可快速缓解病人便秘、腹胀症状快速缓解,利于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益生菌菌群杆菌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