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心“如意”
2021-08-26赵春华吴倩万雷萌
文|赵春华 吴倩 万雷萌
流水的服饰,铁打的“如意”
服饰纹样作为服饰文化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形象载体,有着久远、丰富而有趣的意象所指,经历了漫长、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其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人文和宗庆礼仪内涵,承载了汉民族历史悠远的历史与文化,反映出汉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活与民俗直观性、审美性的体现,寄托着汉民族美好的心愿、希冀与追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传承价值。
如意纹的起源
>>周生生×故宫宫廷文化“築”系列
如意纹是中国最为传统的纹样之一,与瓶、戟、磐、牡丹等组成中国民间广为应用的吉祥图案。如意起源于“爪仗”,即痒痒挠,其自用方便、无须求人、可如人意,故被称为“如意”。其还是佛八宝之一,用于记录经文,或仅用来陈设。经朝代更迭,如意的装饰功能越来越明显,其事事如意的好兆头,使得如意纹应运而生,象征着吉祥富贵。
如意纹又名“如意云纹”“如意云头纹”,造型以如意头、灵芝为来源,形成独特的云朵形状。如意纹往往不独立出现,常伴以牡丹、莲花、芭蕉叶、祥云、海浪等其他纹样,用来借喻“称心”“如意”。
随着文化交融衍生,如意纹变成华夏民族寓意吉祥的装饰物件及纹样造型,装点了古人日常所用的多种器物,例如漆器、瓷器、金银器、紫砂器等等。后其柄端逐渐发展,有灵芝形、云朵形、花瓣形等,于是将类似如意柄端形状的图案通称为如意纹。
之后人们对如意造型的认同,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种祈福避灾的常见吉祥符号。
如意纹的文化沿承
如意纹由商螺旋纹和周云雷纹演变而来,在演变过程中随着时代的文化变迁和工艺技术程度提升而发展,如意纹的运用也由此慢慢清晰。
早在秦、汉时期,如意纹已有雏形。汉朝时期,云纹兴盛,云气如意纹成为这个时期如意纹样的主要代表。其在装饰纹样在造型上独树一帜,尽显形态和意蕴。魏晋南北朝时如意就已经非常普及,如意首段多呈弯曲回头状,暗含“回头即如意”的禅意。及至唐朝,云纹进一步发展,出现广受大众欢迎的如意云纹。比如唐朝流行的女装襦裙常饰以如意集合图案,表现了古人对天地法则的敬畏。到了宋朝,如意纹形成了具有宋代思想氛围的植物如意纹,程朱理学”的思想规范逐渐渗透到艺术领域,对称的如意纹被赋予吉祥的象征寓意。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使传统纹样进一步发展与传播,如意纹吉祥和美好祝愿的符号意义也因此被大众广泛接受,被广泛运用于服饰装饰、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上,成为常见的纹样之一。这时期的如意纹搭配组合更加多样,即可与龙纹饰组合象征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又可与植物纹饰海棠、松、竹、梅花等结合寓意君子之道,还可与江牙海水纹饰结合象征着君臣天地共生。
古人成婚之时,也多将如意放在聘礼清单之中。此外,也有将如意陈放于正堂,谕示吉祥顺遂。在材质的选用上也越发珍贵,早期如意多采用玉石制成,以显“君子温文如玉”之意。至唐朝和宋后,如意常被镶嵌宝石或描以金饰,尽显奢华。
历史上如意纹在服饰装饰中的广泛运用表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和寄托,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性的。其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景、征服困难的意志以及坚勇不屈的力量。
如意纹的现代时尚应用
无论是在品牌传播中,作为文化符号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的文化理念,还是作为设计灵感和设计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如意纹都被赋予了美好的愿望和寄托。
珠宝品牌周生生与故宫宫廷文化在2021年推出“築”系列主题作品,该系列以故宫博物院储藏文物中的“四合如意”纹样为设计灵感,寓意“富、贵、寿、喜”四合皆如意,品牌以现代审美解读经典元素,演绎宫廷美学的雅韵之美。
中国传统内涵与现代感并存的旗袍设计师品牌“槿爷东方”以如意纹为灵感设计的云清少女长旗袍将其装饰于立领开襟处。设计师充分汲取如意纹的吉祥之意,将其与旗袍的镶条装饰结合,增强服饰的清新灵动感,呼应宋代朝服交领上的方心曲领,使其充满对称与平衡的形式美感。让年轻消费者透过改良的如意纹符号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内敛含蓄之美。
中华传统纹样种类繁多,不同的纹样有着对应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传统习俗及大众的审美观念。流传至今的传统纹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发展的脚步未曾停歇。同时,中国传统纹样蕴涵着丰厚的艺术哲学,在产品设计和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掘和展示其文化内涵,让它们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走到更广阔的天地。
>>周生生×故宫宫廷文化“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