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2021-08-26赵季平张静霞吴云霞
赵季平,张静霞,吴云霞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伴随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城镇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国内农产品市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我国需要从世界各国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2018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为1 371.5 亿美元;2019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为1 498.50 亿美元[1]。我国与美国保持着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2015年我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总额为320.04 亿美元[1],2016年我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总额为312.03 亿美元[1];2017年我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总额为317.41 亿美元[1],仅大豆的进口就达到我国农产品进口额的65.78%,这对于双方的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两国充分共享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我国农业亟须提质增效。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我国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农业区域优势和要素优势为中心,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通过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满足我国对大宗农产品的需求,这不仅为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更多的时间,也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为稳定我国宏观经济提供保障。但是,2018年4月美国主动发起贸易战,这对于中美甚至世界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一种战略性打压,是对我国的忌惮,这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竞争,也是深层次的战略博弈[2]。贸易摩擦凸显我国粮食行业的重要性和脆弱性[3]。仅从大豆行业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我国大豆进口量近年来出现下滑,进而导致我国大豆进口成本上升,进口需求严重受阻[4]。通过分析我国大豆发展现状发现,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5]: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二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要支持大豆主产区转型升级,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6]。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会带来进出口风险,但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促进了我国大豆进口多元化。在双方贸易摩擦期间,中美双方贸易额显著降低,2019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64.297 亿美元[1],与2018年相比下降22.1%,我国农产品贸易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贸易摩擦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消极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打击是可控的,但其对于我国高端制造业及其密切相关产业的出口情况会有较大的负面冲击[7],亟须国内经济系统进行调整,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应该坚持原则、发展国内、深化改革[8]。我国政府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深刻把握在贸易摩擦过程中的原则和立场,一方面积极应对、反制美方做出的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决定;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9]。此次贸易摩擦为我国农业敲响了警钟,目前尚可通过进口农产品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未来如果国际局势出现变化或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以当前农业产量很难满足我国14 亿人口的粮食需求,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影响[10]。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对我国更多的是挑战与困难,但是通过改革会获得更持久的发展[11]。
1 中美贸易摩擦与农产品贸易新状况
1.1 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大,比重逐年降低
中美贸易摩擦前,我国农业贸易总额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表1)。2012年,我国农业贸易总额为1 739.4 亿美元,对美国农业贸易额为359.11 亿美元,对美国农业贸易额占我国农业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0.65%。在随后几年内,对美国农业贸易额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我国农业贸易总额比2012年增加了258.8 亿美元,达到1 998.2 亿美元[11],对美国农业贸易额却下降了41.7 亿美元,比重下降到了15.88%,2019年这一比重更是下降到8.98%。出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美国虽然对我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实际上采取了贸易保护手段,对我国实行强硬的贸易政策。在此期间,中美双方态度渐渐强硬,贸易摩擦成为常态。
表1 我国对美国农业贸易额与我国农业贸易总额
1.2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农产品贸易额骤降
2018年4月之后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升级,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数量也在下降。2019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农业贸易额为205.23 亿美元,进口仅为140.9 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近13%。其中,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均出现了接近50%的降幅。由表2 可知,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3 285.56 万t,金额高达139.45 亿美元,2018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1 664.01 万t,较2017年降幅高达49.35%,金额70.59 亿美元,贸易额降低49.38%。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小麦154.91 万t,2018年减少到36.14 万t,减少了76.67%,贸易额也从2017年的3.89 亿美元减少到1.13 亿美元,同比减少了70.95%。
表2 2012—2019年我国对美国主要农产品进口交易量与交易额
为了减少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我国积极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市场。2018年从巴西进口大豆6 608.20 万t,与2017年相比增长29.80%,进口额288.30 亿美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37.80%。
农产品出口方面,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达到82.50 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7.70%,增值5.90 亿美元。大蒜、水煮笋、虾产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1.3 摩擦领域持续扩大,对全球产业供应链造成冲击
贸易摩擦以来,中美双方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范围逐渐扩大。从2018年初开始,美国先后多次提高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关税,2 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由10%上升到25%,在税率提高的同时,产品品目不断扩大。我国公布的对美国首次加征关税的名单中,对原产于美国的32 个农产品税目加征了25%的关税,占对美国反制总量的70%。像烟草、酒和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则在第二批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名单上,分别加征了10%、20%和25%的关税。
关税的提升对于双方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中美两国均是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国,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土地密集型的产品,排名前三位的是食用油籽、畜产品和谷物产品。其中,大豆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占比甚至超过了50%,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总额占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57.6%;在美国大豆的出口额度中,我国进口了美国将近62%的大豆。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促使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国内所需的农产品,如增加进口巴西的大豆等,使得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不仅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全球的产业供应链也发生了改变。
2 中美贸易摩擦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困难与新机遇
2.1 增加了农产品贸易破坏效应
中美两国互相增加关税提高了贸易壁垒,直接导致两国贸易成本的增加,引起中美两国贸易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受贸易破坏效应影响最大的就是大豆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我国的大豆贸易对美国的依存度高达86%。2018年贸易摩擦开始后,大豆的进口贸易数量和金额与201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49.35%和49.38%;小麦的进口贸易数量和金额与201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76.67%和70.95%。2018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大蒜贸易数量虽然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21.40%,但是贸易金额与同期相比下降了35.10%。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贸易破坏效应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贸易依存度越高的农产品引起的负面影响越严重。
2.2 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市场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和贸易总额将进一步扩大。但是,如果贸易摩擦仍旧继续,美国公布的贸易清单显示,从短期的发展来看,本次贸易摩擦税率的提高导致中美两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升高,供给出现短缺;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如果美国利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继续对我国农产品企业进行制约并加强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垄断,削弱我国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的能力,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市场供给的稳定产生威胁。
2.3 促使我国开拓对外贸易新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贸易是具有趋利性的,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对美国的依存度比较高,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被迫将农业的国际贸易对象转向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但是,我国被迫转向新兴市场的程度还取决于我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当我国某些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时,该品种农产品可能会被迫降低对美国的出口份额甚至是退出美国市场。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寻找更多贸易伙伴,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等新型贸易路线,与新兴市场建立贸易关系,这些举措为我国农业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2.4 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变困难为机遇
美国与我国的冲突分歧涉及诸多领域,实际上贸易摩擦是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项重大调整,目的是遏制我国的快速发展。虽然贸易摩擦在短期内对我国造成一定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贸易摩擦迫使我国农业贸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加快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促进我国贸易结构升级。同时,我国农业贸易对进口关税的提高将导致美国农业生产者利益受损。我国农业贸易进口关税的提高使美国农业企业产品售价提高,导致美国农产品销售不畅,对于我国农业企业是利好消息。
3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中美之间的贸易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归根结底在于中美两国的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使得两国在竞争的同时紧密依靠对方,一起获得国家长足的发展。但是人口少和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使美国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先天占优。人工成本、生物技术和土壤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美国在玉米、大豆的种植上相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我国逐渐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一方面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贸易结构升级,同时对国内生产者利好。因此,应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出发,打通内外双循环,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实力和保障能力,坚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改革开放,降低对美贸易依存度,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使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
3.1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
一是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协商与沟通,减少国际贸易争端,用积极的态度化解贸易危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扩大市场的开放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的支持。二是不断增加对农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发展与南美洲国家、欧洲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使农产品进口多元化,从而有利于风险的分散,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三是未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仍旧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要为双方长期的贸易摩擦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发展我国其他产业,对于任何一种农产品,都不能过度依赖单一的贸易合作伙伴,保持多元化进口渠道,增加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四是加强国与国经贸协商。在这场双方贸易制裁的“战争”中,中美互相加征关税并没有为任何一方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反而都遭受巨大的挫折。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生产中重要的一环,美国因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裁,使得本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而我国也确实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农产品,因此,经贸协商工作势在必行,停止贸易摩擦对两国长期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3.2 努力向农业强国转变,增加国内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
一是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由于农产品本身具有替代效应,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关税的增加只会在短时间内使得农产品的价格有所升高,从长期发展来看,并不会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此次贸易摩擦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国仍旧是农业大国而不能算是农业强国,谷物、肉类、棉花等许多农产品均需要依赖进口。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在复杂的世界贸易市场格局中掌握主动权,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积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加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利用好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优势,优化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保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粮食自给自足。三是在主粮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其他品种的种植面积,在不同地区规划试点培育高产品种,改良老旧品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多角度保证农产品供给,贯彻落实口粮安全和农业安全。
3.3 扩大内需,为农业“内循环”创造条件
发展农业“内循环”是我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农业“内循环”将拉动国内农产品的供给和消费,形成循环链,这不仅是短暂的需求拉力,也是为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 834.00 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30.4%;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31.00 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40.0%[12]。从数据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在不断上升,这是扩大内需进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金额稳步上升,2019年交易总额达到5.66 万亿元[13],为实现农业“内循环”奠定了基础。打通“内循环”有几个关键点:一是要促进深化改革,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有效流动,凝聚城镇与农村的资源要素,实现共同发展。二是打造好公共服务平台,以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带动农产品企业共同发展,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聚集区。三是完善基础建设,做好公共服务,为农业企业带来公平竞争的平台。四是以政策为依托,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4]。即:要促进国内与国际之间的要素流动,通过引进和吸收,自主创新,推动国内农产品的发展。从自身做起,奠定“内循环”大基础,在世界农业市场上积极承担大国责任,让“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双循环”首先要做到高效畅通“内循环”,通过内需带动国内农产品市场发展,再协同国内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对接“外循环”,让我国成为强大的引力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担当大国责任,推进世界农产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