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孩子总说别人错

2021-08-25郭文红

科教新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皮亚杰小惠思考问题

郭文红

“老师,小明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是小惠先跑过来撞到我的,他把我的水壶都撞翻了。”“昨天小明也撞我了,还把我的腿给撞疼了。”“是你先撞我的!”……

这是教师在学校经常看到的情形,我还遇到过高年级学生之间争执时翻一年级的旧账。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这事不赖我。

低年级学生遇事总说是别人的错正常吗?关于这个问题,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一是自我中心性,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二是根据事件的结果进行判断,只看结果不看动机;三是服从绝对权威,即对成人的服从,他们认为违反了成人的意志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看前面孩子的表现,似乎就能想明白了:对小惠来说,自我中心性导致他不需要关注自己跑动时周围的环境,只顾自己跑,而且只看结果,不管原因。水洒在衣服上了都是小明的错。对小明来说,应该也是如此。

在一年级这个崇尚权威的年龄段,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或家长及时介入,帮助孩子分析原委,促进相互谅解。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大约在8岁左右孩子的思维发展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可逆阶段。这时孩子已经从自我中心性中解脱出来,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尊重共同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

8岁前的孩子遇事需要靠权威解决,8岁后的孩子有了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发生类似事件了?

事情不是绝对的,孩子的成长速度有快有慢,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能够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带着孩子不断进步,总有一天孩子能成为有着高尚情操的公民。

如果成年人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强化孩子自我中心认知,凡事总觉得自己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则很可能拖延孩子向高层次思维发展的时间,阻碍自律阶段的到来。

如何向前帶动孩子,促进儿童与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是使儿童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而一旦脱离了自我中心性,认识到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就会倾向于自觉遵守,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律。

猜你喜欢

皮亚杰小惠思考问题
班主任如何正确的管理班级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您的脸像水蜜桃
走近皮亚杰
脸盲
小惠的心事
按图索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道德教育中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