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2021-08-25张文亮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张文亮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不稳固,并且数学学科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对其进行理解难度较大。小学阶段是学生日后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地位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因此对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难免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宣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这一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改革的理念严重不符。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需要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性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一、 自主学习概述

(一)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主、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通过探索、认知和总结等相关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主学习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模式。同时要求授課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思考、质疑和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

目前关于自主学习概念尚不明确,国外教育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行为、自我和环境,可将其划分为计划、控制、行动和总结等多个部分。我国相关教育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有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深受学习目标的影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案,在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后,还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有效总结,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调整。总而言之,自主学习便是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己做主,深化学生的中心地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根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本质,可对其特点进行合理概括,主要包括下述几点。第一,能动性。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可以自主、积极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活动进行管理。第二,主体性。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合理安排,自主选择学习的环境场所,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习活动来说,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并不是学习的中心。第三,独立性。相关研究显示,自主学习出现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背景下,同其他学习方法类型仅对比,自主学习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但是并不是安全独立自主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指导,进行有效组织。第四,有效性。自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相关措施的不断调整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第五,相对性。相对性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需要教师加以规范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在西方教育中自主学习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在东亚地区因为学生自主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小学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教师“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大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习惯了接受灌输式教学,因此其学习意识和思维模式也渐渐趋于被动,不利于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的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

近年来,对相关教学实践及研究进行分析,如果想要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仅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且能够不受外界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机会

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匮乏,因此教师大多不选择让这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担心其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进度产生影响,因此让学生完全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则会习惯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学习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均在初级发展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无法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不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被动地位,再加上数学学科知识抽象复杂,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