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培养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策略探究

2021-08-25张秋思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策略

张秋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出新,优良的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问题。鉴于诗歌鉴赏是学生品味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探索多样化的诗歌鉴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认知语文知识的同时,强化诗歌鉴赏能力并充分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以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及问题为参照,探索有效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策略

一、 引言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文本解析能力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提升其文化素养的关键因素。而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包含诗歌鉴赏这项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诗歌的具体含义,并深入分析诗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古代诗歌的文学价值。为此,教师针对现阶段诗歌鉴赏教学现状探索对应的教学策略,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为参照,在课程导入环节为学生营造诗歌意境;在浅析诗歌含义环节,引领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技巧;在深入探究诗歌内涵环节,带领学生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元素;在知识扩充环节为其构建诗歌情景。

二、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及问题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在此教师以分析古代诗歌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具体说明古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古诗歌中含有大量难以理解的字词,学生需要全面认知其含义才能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然而部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这部分知识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走入困境,以此大大削弱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学习热情。其次,部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了解不够通透,而进行有效诗歌鉴赏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诗歌的文化及创作背景,教师在讲解诗歌含义的过程中还需加入相应的典故知识,不仅拖延了语文教学进程,还为教师的语文教学增加压力。反之,学生如果不了解典故内容,直接进入诗歌赏析环节,便不能借助典故理解诗人的处境与心境,从而无法准确认知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部分语文教师缺乏诗歌鉴赏情景的构建意识,便无法使学生置身诗中情景并站在诗人的角度切身体会诗词内涵,从而失去诗歌赏析的教学意义。在诗歌鉴赏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走出教学困境并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 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具体的策略

(一)导入:营造诗歌意境,激发解读热情

诗人在诗歌创作时以“情与景浑”及“物与景浑”两种方式塑造诗歌意境,针对前者诗人将自身情感融于景色之中,看似写景实则写情,以物象化的表现手法来强调自身内在情感,以此既不失诗词呈现形式的美感,又能够使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客观事物捕捉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把握全诗的主体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水调歌头》这首诗词时,以带领学生赏析诗词中的景色描写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品读诗词中呈现的美好景色,从而深刻体会景色所映衬的情感基调,学生在产生共情的同时激发解读热情。首先,教师在这首诗词中捕捉与景物相关的线索,并以此为元素营造诗歌意境。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景具体化,以白话文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具体含义。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诗词中出现“明月”这一景物。这首诗词是诗人苏轼在中秋之夜所作,上阙中的景物是苏轼以虚拟写景的方式来望月怀人,又以虚构的形式描写想象中的月中仙宫,通过对比表达对人间的喜爱。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在感受美好景象的同时体会到了凄凉的诗歌意境。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总结诗词意境,有学生发表见解:“通过感受诗人所描写的虚景与实景,我发现诗人在诗歌中营造了中秋对月无限惆怅的诗词意境。”学生通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不禁对诗人的心境产生好奇心,以此间接调动诗歌解读热情。

(二)渐入:掌握朗读技巧,深化情感体验

虽诗歌学习重在解读内涵,但体会诗词情感应以朗读的形式进行。诗人将自身情感展现在诗歌中,因此诗歌中饱含丰富且多样的情感元素,默读诗歌虽然能够促使学生以客观的方式体会诗词的思想内涵,但因诗歌属于超现实的文学体裁,所以它的想象内容、象征意义以及情感因素,是无法通过浅层次解读来全面体会的,而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诗歌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暂时搁置理性思考,并全身心投入诗歌情景中,从而将自身的感性思维与诗歌的情感内涵相关联,以此使学生对诗歌产生全新体验,当读者的情感与诗歌中饱含的情感相重合之时,便能够有效强化读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诗歌朗读技巧,以此达到引导学生有效朗读诗歌的教学目的。还以《水调歌头》这首诗词为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规范诗歌中的汉字读音;其次,教师与学生一同划分诗词节奏,并找到诗词的韵脚,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划分完诗歌节奏后,教师建议学生韵脚读出延长音,同时教师在示范朗读期间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如何处理气息与停顿,使学生认识到停顿的强调作用,从而以在朗读中巧妙停顿的方式强调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最后,教师向学生传授重音朗读技巧,比如短句中的谓语部分进行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进行重读,名词前的定语进行重读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朗读诗歌,从而在运用技巧的同时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元素,进而深化情感体验。

(三)深入:全面解析含义,把握诗歌情感

当学生对诗歌产生基础性的认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深入解析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在理解基本诗歌含义的前提下,把握诗歌的内在思想情感,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透彻解读诗歌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渔家傲·秋思》这篇古诗词时,首先带领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基本信息,同时在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捕捉到情感元素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翻译诗歌。在此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认知诗中字词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排除诗词解读过程中的障碍。其次,师生一同以现代汉语来概述整首诗的内涵,结合对诗中字词的理解,学生能够叙述每句诗的大体含义,教师则以补充说明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用现代语言将诗词大意完整地描述出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下阕中侧重描述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学生发言:“上阙中诗人描写了塞下的秋景,所以上阙侧重于写景。”又有学生举手回答:“‘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诗词表现出诗人悲伤的情绪。由此可见,一切情景描述都与诗人的情感相关联,因此下阙侧重抒情。”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从而引申出诗歌中的情感内涵,使學生了解到《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战士塞外生活的艰辛与苦楚,以及其忧国思乡孤独寂寥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的愤懑不平之情。教师认为要想全面理解诗词含义,应以诗词中包含的多样化元素为出发点,在了解基础性诗词知识之后,以细致品读的方式逐步剖析诗歌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以此才能达到有效鉴赏诗歌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