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插图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25叶寅莹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叶寅莹

摘 要:翻开部编版语文教材,精心编排的内容、精致的插图让人赏心悦目、赞赏不已。文章以实际教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分析插图教学的实践意义,了解其现状,从而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插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材;插图教学策略;小学中段语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本里的插图起到了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以圖促教”;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利用插图中的有效信息,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情感,达到美学的熏陶和享受,进而做到“以图促学”。

一、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插图的特点

(一)生动形象,贴合课文内容

翻开四年级语文教材,一幅幅插图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其中每单元设定单元主题,而主题那页的插图背景紧紧贴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以及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的习作练习。单元主题的插图就是一幅宁静致远的中国山水画,画中若有若无的山川,平静的河中一叶扁舟,不用多做解释,学生已走入诗人王维所描绘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借助插图合理想象,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符合小学生视觉发展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场景,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进而达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充满童趣,贴合儿童视角

部编版教材根据各年级各学段学生的视觉和心智发展进行插图的编排,更加贴合儿童视角。四年级的学生进入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不再喜欢那些饱和度高、色彩绚烂、线条明朗的图片,对于卡通人物插图的喜好程度也不如低年级的学生。但并不意味着这学段的学生喜欢成人化、抽象化的图片。所以本年级的课本,插图的色彩和线条更加柔和,画面感更强,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花牛歌》是一首现代诗,由四节组成,每一节都是一幅画,而且这四幅画动与静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惬意的花牛。课文的插图使用水粉画,色调以清新柔和为主,画了一头坐在草地里的花牛,正在闭目小憩,周围是美丽的剪秋萝,以儿童的视角再现诗中场景,为课堂学习营造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氛围。

(三)艺术熏陶,贴合文化特色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被长江、黄河孕育着的中华儿女们更应该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并代代相传。因而部编版的教材中,就加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题目中的“走月亮”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民间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散步、嬉戏。课文描写的就是作者和阿妈牵着手在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课文配合着一幅充满民族特色,充满意境的插图。图中的“我”和阿妈身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在柔和的月光下,手牵手脸上洋溢着甜蜜和幸福,浓浓的亲情不言而喻,充盈其间。

二、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实践意义

(一)创设情境,与文本近距离“对话”

四年级课本中的插图以其精美、精致的特点,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学习眼球。“未见其文先看其图”,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中,体会情感。《观潮》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表现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对这一“天下奇观”的惊叹和热爱。课文配以大潮汹涌来袭的图片,呈现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场面,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感受到大潮的气势,图文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也第一时间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跃然于纸上,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二)理解文本,与人物近距离“对话”

插图以其形象化直观化的表述,将文本内容背后的内涵进行了外显、补充和延伸,特别是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图像化的表达,有了更加直白的表述,传达出文字所无法表白的信息。《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这个神话故事很多同学之前就听过,但文言文的形式学习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插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插图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鲜艳、白喙赤足的精卫鸟,它嘴里含着石头,目光坚定,正振翅高飞,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文中没有提到东海的艰险和任务的艰难,但插图却表现了文字背后的含义,使学生强烈的感受到,精卫鸟面对波涛汹涌的巨浪和艰险无比的任务,仍不畏惧,毫不退缩,坚定执着、长年累月用石子和树枝填塞浩瀚无边的东海。无需多言,这样一只坚韧、勇敢、无所畏惧、执着坚守的精卫鸟就跃然于纸上,学生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自然水到渠成。

(三)美的陶冶,让课堂充满美感和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课本里,山川河流的插图,激发了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今中外人物画像,激发学生对于人物的敬仰之情;充满校园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场景图,激发了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之情。

三、 小学语文中段插图教学的策略

(一)授之以渔 授以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前,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读图的意识,教给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使学生在预习时就能学着借助插图理解文本,课后也能科学地使用插图。本册书涉及山川风景、名胜古迹、人物肖像、动植物等不同类型的插图。风景名胜类,可以从季节、时节、周围景物等方面掌握其信息;在《暮江吟》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残阳”了解到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同时观察到图中被夕阳映照的湖面颜色并非全是红色,还有些青绿,与文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红”相得益彰。人物肖像类,可以观察人物的衣着、神态、外貌、动作等方面了解其性格特征;动植物类,可以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