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告别》一诗的创作

2021-08-25王家新

诗歌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诗质朴首诗

王家新

2018年前后,我母亲、父亲在不到半年内相继去世,这是我于2018年2月7日写《告别》一诗的直接背景。当然,更大的背景,是我对自己故乡和亲人的感情以及对我生命的一次“总结”。

我的家乡湖北省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山区(“机翼下,是故乡贫寒的重重山岭”),更具体一点,是处在武当山下、汉江河畔。我的父母为中小学老师,我在那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即使在早年贫困、艰难的岁月里,我也在接受故乡最美好、难忘的赠予。

2018年2月初,半身瘫痪的父亲在我母亲去世不到半年内突然“走了”(弟妹们说他“去找我们的妈妈去了”),我从北京匆匆赶回家乡。在父亲的丧事办完后,我没有回北京,而是乘飞机赶到上海给每年一度的“新概念作文大奖赛”做评委。诗中写到“一个新建的航母般大小的机场”,即武当山机场,它处在山脊上,也的确只有航母般大小。当然,用这个比喻,也正和“告别与远行”的主题相吻合。在隐喻的意义上,故乡也正可以看作是我们起飞和归来的“航母”。

而“飞向上海”,即从中国的偏远内地飞向东部沿海,似乎也比飞回北方更切合这首诗的“方向”(纵然我不是为了这首诗才飞向上海的)。

飞机“轰鸣着”起飞,这是一个重要一刻,带着我内心的颤栗。父母相继去世,我和故乡似乎有了一种“了结”之感。父母亲生前患病期间,我经常回去看他们。他们是我生命中最揪心的牵挂。他们一走,似乎也就断了我和故乡最根本的联系。临行前给父母最后一次上坟,并特意去看望二姨,这些都带有与故乡告别的意味:我在心里知道,以后我会很少再回故乡了!

但是,当飞机升空,机翼下展开故乡的山岭,我不仅有了一种最后告别故乡的情感涌动,我也更清晰地看到了从我们生命中如释重负“卸下”的一切。那时,也正值一场冬雪融化之际,诗中的意象和细节,因而也都带上了死亡、创伤(父母的死对我们不能不是一种重创)、忍受、抚慰和复活的意味。“是山体上裸露的采石场(犹如剜出的伤口)”(荣光启博士在评论该诗时就注意到括号里的这个隐喻),而它历历在目。我也不得不忍受着悲痛,尽力去看最后一眼这片我深爱的、埋葬了我的童年和一个个亲人的山川大地。

当然,不仅有远行人的回望,诗中的这些意象,还包含了一种故乡的“送别”:“是青色的水库,好像还带着泪光……”(我的故乡现在成了南水北调的主要库区),而到了“父亲披雪的额头,母亲密密的皱纹”这两个主要意象的出现,这首诗就达到了一个抒情高潮,对父母的感念也变成了对整个故乡的礼赞——他们已和这片山川大地融为了一体,或者说,一切都化为了这两个永恒的意象。说实话,写到这里时,我的泪几乎也要涌出,虽然我一直在“克制陈述”,而只用了像“披雪”“密密”这样的字眼,来传达内心的颤栗。

这是一首远行人献给故乡的“告别之诗”,它必然也包含了我对故乡、对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望,“但此刻,我是第一次從空中看到它”——过去我们回故乡是坐火车,后来也开车走长途回去,家乡新建的机场开通后,我的确是第一次从空中看到故乡。但在诗中,这样写也具有更多的含义,因为我们只有拉开距离,从一个超越性的俯瞰视角才能达成对生命的“辨认”。“我的飞机在升高,而我还在/向下……”我也只能这样不断地回头“向下辨认”。

诗写到这里,每一句都不可变动,不仅出现了“父亲披雪的额头,母亲密密的皱纹”这样的核心意象,不仅看到了“一个少年上学时的盘山路”,全诗也形成了它自身的意义结构。纵然如此,它仍需要一个能与全诗相称的结尾。因为是在飞机上,是离开故乡的远行,我忽然想到了人们都熟悉的世界名著、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为此而兴奋,因为那不仅是一个奇异的童话故事,它也暗含了一部一个人的“成长小说”,因此我决定把这种联想用到诗的结尾,同时我用了“但愿……”这样的语气,而“最后一次揉揉带泪的眼睛”这一句,还有意运用了某种孩子气的语言(在故乡和父母的眼里,我们也永远是个孩子),在飞向未知之前对故乡作了最后的道别。

但是,正如全诗和结尾所提示的,这是告别,也是开始,是满怀伤痛的辞行,但也是对“新的生命”的展望和飞越。我庆幸这首诗有了这样一个结尾。

就这样,这首诗在飞机上基本上就完成了,到上海宾馆入住后,当晩我稍加改动,落上了它的写作时间:2018年2月7日。

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次蜕变和再生,也是我献给故乡的哀歌兼赞歌,它也在广大读者那里唤起了深深的共鸣。我在网上看到过许多让我感动的留言,在“中国诗歌网”2018年度十佳好诗评选中,它有幸被评选为“榜首”。

至于具体的写作,这首诗同我近年来的许多诗一样,我都在用这一句话来要求自己:终其一生,达到质朴。显然,这种质朴不是那种简单的质朴,而是“有难度的质朴”。这种质朴排除了炫技和任何多余的虚饰,它只尽力将生命的本真质地显现出来,但它并不排除精心选择最新鲜、独到、有表现力的隐喻和意象,也不排除独异的心智、哲思和想象力的运作。

正如这首诗所显示的,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向前走,或在悲痛中展翅(纵然有时还需要以泪水作为“燃料”)。所谓诗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在不断的告别和蜕变中重获再生的永无休止的历程。

附:

告别

昨晚,给在山上合葬的父母

最后一次上了坟

(他们最终又在一起了)

今晨走之前,又去看望了二姨

现在,飞机轰鸣着起飞,从鄂西北山区

一个新建的航母般大小的机场

飞向上海

好像是如释重负

好像真的一下子卸下了很多

机翼下,是故乡贫寒的重重山岭

是沟壑里、背阴处残留的点点积雪

(向阳的一面雪都化了)

是山体上裸露的采石场(犹如剜出的伤口)

是青色的水库,好像还带着泪光……

是我熟悉的山川和炊烟——

父亲披雪的额头,母亲密密的皱纹……

是一个少年上学时的盘山路,

是埋葬了我的童年和一个个亲人的土地……

但此刻,我是第一次从空中看到它

我的飞机在升高,而我还在

向下辨认,辨认……

但愿我像那个骑鹅旅行记中的少年

最后一次揉揉带泪的眼睛

并开始他新的生命

猜你喜欢

全诗质朴首诗
《上课没人抢》
重拾质朴
山有桂子
劝学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质朴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追寻最质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