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中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

2021-08-25李深基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血管病考核成绩医师

李深基

长沙市第四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湖南长沙 410006

外周血管病是指除心脏、脑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主 要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等部位病变。因疾病种类繁杂,要求外周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医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1-3]。良好的培训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临床诊治服务质量。以往临床上常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口头讲述外周血管病相关理论知识,参观临床手术操作,以此丰富介入医师的相关知识,增强手术流程熟悉度,训练动手实践能力。此方式虽有一定的培训效果,但具有局限性,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相关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不到位,在日后进行诊治服务时易出现失误,故需要寻找新的培训方式[4-7]。 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具有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的优势,能够显著提升培训效果[8-9]。基于此,该文随机选取在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该院培训的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52 名,对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中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培训的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52名进行调查。 所有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均了解该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52 名介入医师按照随机信封法分组法分为两组,即参比组(n=26)和研究组(n=26)。参比组中男16 名,女10 名,其中年龄下限值为23 岁,年龄上限值为31岁,平均为(27.06±3.59)岁。 研究组中男15 名,女11 名;其中年龄下限值为23 岁,年龄上限值为31 岁,平均为(26.98±3.71)岁。 两组介入医师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进行比对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介入医师实施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具体培训方式如下:①选取培训老师。 由该院管理人员选取具有专业素养较高、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好的医师作为培训老师,需要经过该院外周血管病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进行临床培训工作。 ②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老师需要对外周血管病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找出重点内容,以其为主要出发点设计培训方案。③展开培训教学。培训老师通过口头叙述的方式将外周血管病疾病知识和诊治方式传授给介入医师,包括外周血管病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影响因素、诊治方式等,通过课下自行理解吸收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需要培训介入医师的诊治能力,包括掌握病变部位血管走向、病变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关系、手术治疗具体流程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等。在经过理论培训1 个月后,培训老师在征得患者许可下,带领介入医师进入手术观摩室,以此培养介入医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知识理解。④实施专业考核。在培训结束前2 周内对介入医师进行考核, 由该院专业人员出题,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总成绩3 部分,综合评价介入医师的学习情况。 同时,需要介入医师对培训老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以此了解培训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研究组介入医师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培训。具体培训方式如下:①选取培训老师。由该院管理人员执行,需要培训老师拥有丰富的外周血管病相关知识、较强的临床诊治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优秀的科研能力以及工作经验3 年以上,所有培训老师均需要进行该院相关专项培训并通过专业考核后方可为介入医师进行培训工作,以此提高培训质量。②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老师需要结合科室和院内重点工作内容,设计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培训,具体可根据介入医师水平进行合适调整。③展开培训教学。首先,需要成立临床培训小组,根据介入医师专业水平将其分为5~6 人小组,对专业水平较低的介入医师,需要重点进行外周血管病基础知识和诊治操作的讲解,包括外周血管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式等;对专业水平较好的介入医师,需要在进行基础培训后,重点培养其临床工作能力,训练临床思维,可通过课上留置问题,让介入医师课下自行查找资料,找到解决方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 此外,还可组内进行场景模拟,体验患者及其家属真实感受,训练介入医师的言语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为日后进行临床服务作准备。 在进行一个月的相关培训后,培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手术观摩或让其参与手术进行辅助工作,以此增强介入医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专业素养。一般情况,介入医师的手术观摩次数≥30次,手术参与次数≥40 次,辅助完成手术操作≥20 次。④实施专业考核。 以双向考核制度为准,需要在培训结束前2 周内对介入医师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又需要对培训老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以此了解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和培训不足之处,为下次培训提供改进依据。

1.3 观察指标

①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总成绩3项成绩,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分数最小为0 分,分数最高为50 分,总成绩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两组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的考核成绩越高。

②临床工作能力:包括医疗服务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言语沟通能力、科研工作能力4 种能力,满分为100分,每种工作能力占25%,分值0~25 分,分值越高说明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越好。

③培训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种评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低于70 分不满意,70~89 分之间比较满意,90 分及以上非常满意。 培训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对比

研究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考核成绩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 总成绩研究组(n=26)参比组(n=26)t 值P 值48.53±1.25 45.72±2.36 5.365<0.001 48.89±1.02 45.83±2.41 5.962<0.001 97.41±2.98 91.62±3.35 6.585<0.001

2.2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对比

研究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评分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26)参比组(n=26)t 值P 值医疗服务能力23.29±1.06 20.97±1.24 7.252<0.001随机应变能力 言语沟通能力23.15±1.48 20.94±1.66 5.067<0.001 22.87±1.34 20.01±1.39 7.988<0.001科研工作能力22.81±1.27 20.15±1.55 5.166<0.001

2.3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培训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培训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介入医师培训后的培训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外周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为主[10-11]。 此类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吸烟、寒冷、营养不良、性激素异常等多因素有关,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手术治疗不断完善,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得到医患的普遍认可。但医院中执行介入治疗医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服务[12-15]。

传统教学法主要通过选取培训老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师资质量;通过制定培训方案,设计以疾病重点内容为出发点的方案;通过培训老师口头叙述讲解疾病知识和诊治方式,让介入医师自行理解吸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还需对介入医师的诊治能力进行培训,进行手术观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知识理解。经过一系列培训后虽能丰富介入医师的专业知识,锻炼其诊治能力,但忽视了医师的主体地位,医师积极性不高,易产生疑惑,不利于日后从事此行业[16-18]。而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通过选取专业素养较高,综合能力突出的医师作为培训老师,进行专业训练后方可进行培训工作,以此提高培训质量[19-20];通过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培训,优化培训流程;通过展开培训教学,成立临床培训小组,对于专业水平不同的介入医师展开不同层次的培训,包括外周血管病基础知识、诊治操作、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思维等多方面,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高的优点。此外,还可组内进行场景模拟,培养介入医师的言语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为日后进行临床服务作准备。 在进行一个月后的相关培训后,注重加强介入医师的实践能力,一般以手术观摩次数≥30 次,手术参与次数≥40 次,辅助完成手术操作≥20 次为要求,以此提高介入医师临床诊治能力; 通过双向考核制度,对介入医师的学习情况和培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日后培训做准备。

该研究表明,研究组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和临床工作能力均好于参比组,且培训满意度高(P<0.05)。

综上所述,对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培训的效果更好,能够丰富医师理论知识,锻炼医师操作技巧,培养医师工作能力,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血管病考核成绩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心肺血管病杂志》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