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应用不同药物预防HIV 母婴传播对其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比较
2021-08-25沈谏娣林菁马丙南谭文争
沈谏娣 林菁 马丙南 谭文争
HIV 是导致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或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可在孕期、分娩或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播给婴儿,同时增加孕产妇流产、早产的风险[1]。2014 年数据显示[2],经母婴传播感染HIV 的新生儿每年约有22 万,而全球HIV 阳性儿童近似260 万。如若未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其母婴传播率高达15%~30%,经应用预防HIV 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后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2%甚至以下[3]。现阶段,预防HIV 母婴传播的干预常规措施为单独服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两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风险,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类,如呕吐、腹胀等,此类不良反应会影响新生儿的日常吃奶量,进而可能影响其早期的生长发育[4]。现阶段,临床上关于单独服用齐多夫定或奈韦拉平预防HIV 母婴传播的不良反应和对早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的报道较少,鉴于此,本文拟分析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旨在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76 例HIV 感染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纳入标准[5]:①所有孕妇均于孕前或孕期确诊为HIV抗体阳性,同时于孕14~28 周采用三联抗病毒药物疗法;②均为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排除标准:①合并窒息的新生儿;②合并先天心血管疾病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齐多夫定组和奈韦拉平组,每组38 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新生儿纳入研究前均已获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6~12 h 内开始给予预防性干预治疗。研究组新生儿给予齐多夫定治疗: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 时,给予1.5 ml 或15 mg 齐多夫定糖浆(VIIV HEALTHCARE UK LIMITED,注册证号H20120160,规格:5 ml),2 次/d;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 且≥2000 g 时,给予齐多夫定1.0 ml 或10 mg,2 次/d;新生儿出生体重<2000 g 时,给予齐多夫定0.2 ml/kg 或2 mg/kg,2 次/d,均连续服药42 d。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奈韦拉平治疗: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时,给予1.5 ml 或15 mg 奈韦拉平口服混悬液(美国:West-Ward Columbus,Inc.,注册证号H20170150,规格:240 ml),1 次/d;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 且>2000 g时,给予奈韦拉平1.0 ml 或10 mg,1 次/d;新生儿出生体重<2000 g 时,给予奈韦拉平0.2 ml/kg 或2 mg/kg,1 次/d,均连续服药42 d。本研究观察周期为42 d,住院期间由主管护士记录患儿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出院后嘱咐家属留意并记录,并于婴儿出生后1 个月门诊随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早期生长发育情况。①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腹泻、肝损害、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②早期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质量、头围及身长增长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多夫定组新生儿服药期间呕吐、肝损害、贫血发生率均低于奈韦拉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早期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齐多夫定组新生儿服药期间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身长增长速度均高于奈韦拉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早期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早期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注:与奈韦拉平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仍无法治愈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但通过鸡尾酒疗法可抑制机体内病毒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病情进展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6]。随着HIV 女性感染人群的逐渐增多,母婴传播成为儿童感染HIV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得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新生儿出生后6~12 h 内开始给予单独应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是阻断HIV 母婴传播的重要干预措施[7]。成年人使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可发生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更何况新生儿服用,仍存在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故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新生儿HIV 阻断率和确保新生儿用药期间正常生长发育。
齐多夫定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的抗艾滋病药物,通过结合病毒的DNA 聚合酶来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8]。奈韦拉平作为抗HIV 感染治疗药物,单用此药物易产生耐药性,而新生儿和孕妇分娩时可单独应用此药[9]。而本研究中服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的新生儿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消化道不适、皮疹、肝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与成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类型相似,但本研究经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所有新生儿均可耐受。本研究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均低于正常值,其皮下脂肪过少,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未发育成熟,难以抵御病毒侵犯,极易引发感染等疾病。因此,针对此类新生儿和发生各种不同不良反应的新生儿应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尽可能避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服用齐多夫定的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奈韦拉平组新生儿,且齐多夫定组新生儿喂养情况经干预后大致恢复正常,而奈韦拉平组新生儿所需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可能影响新生儿的早期生长发育。闵宇懿等[10]研究发现,单用齐多夫定预防HIV 母婴传播可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针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方面较奈韦拉平更具优势。郭丽琼等[11]研究发现,单独应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后新生儿均出现不良反应,但经积极护理和干预后,均未出现换药停药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服药期间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多夫定组新生儿服药期间呕吐、肝损害、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0.53%、5.26%、28.95%,均明显低于奈韦拉平组的的28.95%、21.05%、5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目前报道大致相符,提示齐多夫定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齐多夫定组新生儿服药期间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身长增长速度分别为(20.15±2.36)g/d、(0.70±0.19)cm/周、(0.79±0.18)cm/周,均高于奈韦拉平组的(17.82±1.59)g/d、(0.62±0.12)cm/ 周、(0.68±0.14)cm/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齐多夫定对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程度低于奈韦拉平。
综上所述,新生儿单用齐多夫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奈韦拉平,同时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程度低于奈韦拉平,更益于新生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