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就

2021-08-25石仲泉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

石仲泉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这个“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始就致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是富于理论思维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高光时刻,让我们穿越历史隧道,回望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就。

一、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异常艰辛道路上,毛泽东思想创立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我们不能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革命斗争要取得胜利,一定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果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可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党内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国革命一再遭受挫折,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进行批判,强调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情况”。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有超强的领悟能力,对上级指示决不简单地盲从,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革命斗争的方针政策。他领导秋收起义队伍攻打长沙不下,立即掉转枪头带领队伍上井冈山开辟了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斗争一年多后,又下山开辟中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实施土地革命的许多正确政策,并在严酷的反“围剿”战争中,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可是,他的一系列正确主张不断遭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中央领导人的反对。在被迫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湘江血战惨烈,红军牺牲巨大,唤醒了广大指战员的觉悟,强烈要求改组中央领导班子。这才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成为实际领导核心,实现了党的历史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挽救了濒临绝境的党和红军。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反思,对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愈益丰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后,全党不仅认识到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上是党的正确路线代表,在理论上对马列主义有创造性发展,而且找到了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硕成果的科学称谓—毛泽东思想。作为整风运动理论成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作用。党的七大第一次将经过千辛万苦获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给予新的定义,并构建起毛泽东思想新体系。这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提升到新的高度,标志着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2页)

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创建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中奋起,百年党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已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他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第149—150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邓小平领导全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实行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接着推行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全方位转变。党的理论认识随之向前推进和升华。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深刻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科学称谓,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12页)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进入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是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首个理论。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有四大“秘笈”,这就是提出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出开启改革开放闸门的三大政策(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支持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倡导兴办深圳等地经济特区,推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在世界上的自处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一样,是我们党须臾不可丢掉的护身法宝。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向21世纪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两个世纪的千年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质,是由治党及至治国的创新理论。这是因为邓小平有明确政治交代:“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江泽民一直牢记着这个嘱托,要首先治党,为此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中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5页)。这是江泽民对治党与治国关系的精辟概括。

就治党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先进性入手,站在了理论制高点,能主导和统领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纲举目张之巨大能量。我们党作为一个大国的大执政党,不可能离开治国去孤立地治党;治党也不是目的本身,使党永葆先进性,还是为了治国,执政为民,兴国安邦。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味着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意味着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些都涉及治国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的许多新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是对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系统总结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世纪之交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指南。它将引领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奋勇前进。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觉醒催生的伟大革命,释放出不可遏制的理论力量。党继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指导思想之后,2003年又提出科学发展观。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其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百年党史理论创新的又一个伟大成果,引领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胜利。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后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有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变化巨大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任务仍然艰巨。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充分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最新成果,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在进入新世纪后的阶段性特征,围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等根本性问题,坚决纠正一些偏颇认识,端正发展观念,于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内涵各要素的功能定位明确。作为第一要义的“发展”,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是突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作为基本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使人民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中生产、工作和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的科学性。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精准把握“科学”二字,是它的真谛。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更加明确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思考,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创新理论作了一个高度概括,将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由于这里概括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理论,而不是建党以来的所有创新理论,因而以邓小平理论为其始基理论,没有将毛泽东思想包括在内。这丝毫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旗帜作用。这个理论体系是开放的,还会包括党的指导思想最新成果。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履新以来,遇到三个面对;一是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二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三是面对党存在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其他突出问题。新一届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伟大成就。作为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上述思想涉及领域覆盖全面,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革命性、实践性特征,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对于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发挥了巨大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承维度言,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继承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最新理论结晶。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必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大放异彩。它的指导作用对我们国家言,堪称实现党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的理论灯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的国际影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张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会在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征程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七一”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