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画创作评价方式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延续*
2021-08-25吴丽平
吴丽平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 224005)
我国进行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经历了双基教育评价、三维课程目标评价,终于迎来了核心素养评价,这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核心素养评价既是对前者的超越,也有着传承,由此见证了我国对学生评价的不断探究和优化。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阶段,评价作为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评价即学习”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评估的价值追求,符合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的要求。
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课,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技能型课程。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们,立足于教学实践,将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评价指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从核心素养的五要素细化评价指标。当然,核心素养评价不可能完全取代原有的评价方式,只能在已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
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1.图像识读为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提出,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五个要素。图像识读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鉴赏,是以视觉形象为起点展开学习活动。基于图像识读素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才能逐渐养成。[在儿童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作品,理解国内外插画大师作品的表现语言,促进学生视觉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
2.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为载体
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素养以图像识读为基础,美术表现是对视觉形象的创造,培养美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意实践是指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就儿童画创作而言,学生只有学会美术语言,巧用创新思维进行美术创作,才能将创意构想付诸实践。
3.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为宗旨
审美判断广义上是指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具有的特定心理感受和评价的过程,狭义上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评价与判断。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诠释美术形象和作品,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美术学科以鉴赏美术作品进行文化渗透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培育学生从文化理解的视角,正确认识与评价儿童画作品的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评价指标的建构
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过程性评价中,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该如何形成技能评价体系?首先,结合学生美术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表现水平、创意表达等方面,从五个一级指标进行细分,分别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编制了评价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学评价指标的修订情况,如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表只是对儿童画创作教学评价指标定量呈现、定性表述,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完备,仍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深入挖掘。(见文末附表)
三、核心素养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儿童画创作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成绩的40%,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技能、项目完成都应包含在内,教师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对儿童画的实际运用能力,给予他们应得的评价。儿童画创作集中考核的成绩占课程成绩的60%,参照《学前美术课程考核方案和考核指标》执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题创作,人物造型生动,比例准确,色彩搭配和谐,技法娴熟,作品有童趣、有新意。由考核评审小组依据评价指标,集中评阅,以评促学。
1.合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合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能依据目标选择那些已经成熟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能自主运用教学所需要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能及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并能及时纠正错误,保证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学生的自评,有助于衡量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也利于为教师把握整体的教学效果。要想让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学习通、云班课,教师和师生可以随时互动,以便适时评价,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2.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在核心素养评价过程中,秉着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关注学生的未来。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比如:儿童画创作课程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可以采取补考的形式,使其成绩达标。成绩优秀者,可以采用交流展评的方法,将其创作的作品作为师生交流的对象,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中,既激励了优秀,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3.探索对创意进行评价的方法
儿童画创作并非被动地再现对象,而应该用一套美术语言去表现对象,创意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围绕有意义的主题,像美术家一样地创作,是儿童画创作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美术学科特有的学习过程与创作目标。
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中,创意是最难评价的部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创意实践的评价指标:一是题材和主题,是不是具有内涵;二是方法,选用什么样的角度来充分展示主题;三是技法,技法有没有拓展。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四、践行并反思核心素养评价
核心素养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学评价指标的落实,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明确评价的指导思想、评级依据和评价目的,以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校为考量,规范儿童画创作课程考核评价要求,尊重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需求。教师作为核心素养评价的主导者,依据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力求优化儿童画创作课程评价机制。只有我们将核心素养评价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方可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施了核心素养基本指标量化考核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强化了文化渗透的思想,久而久之培育了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核心素养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优化,与时俱进,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与其他评价方式巧妙结合,有机渗透,以评价促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附表: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