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笔画教学中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提升审美能力
2021-08-25牛菁
牛 菁
(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第二小学,辽宁沈阳 110000)
简笔画将生活中复杂的形象运用简单的图形进行概括和表现,具有简洁性、形象性、快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也十分贴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绘画创作过程是一个具有思考性与实践性的过程。审美能力是学生要拥有的一种能力,是发现美、找到美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审美决定学生认知和表现的上限,而绘画技术决定学生认知和表现的下限。木心先生曾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一、简笔画的特点
简洁性。简笔画以“简”著称,“简”是简笔画最主要的特点。造型简洁是画简笔画首先要考虑的原则。删繁就简将所描绘事物非本质、不具代表性的特点进行省略,抓住主体特征,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去表现所描绘的事物。在简笔画中绝大部分的形象都可以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归纳。
形象性。即抓住所描绘事物的主体特征,运用夸张、变形、拟人等手法,赋予人类特有的表情和动作,使形象惟妙惟肖、趣味横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快捷性。简笔画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寥寥几笔成形,运用最少的、流畅的线条快速地表现出所描绘的主体事物。
二、小学生思维特点
通过简笔画教学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应尊重小学生思维特点及发展规律。
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审美敏感期,是幼儿期向小学生期转变的阶段,此阶段他们在记忆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整体记忆,能在记忆中将所见所闻的事情,以完整、简单的结构记录下来,还可以进行概括和重组,表现在他们作品中,即画面形象大多简单、完整和对称。低年级小学生手的小肌肉群发育较晚尚不灵活,画面表现多形象简单、线条质拙。二年级上册《雄伟的塔》一课中,在分析、演示塔的表现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概括出塔身是对称的梯形、塔刹是三角形、塔檐是梯形、塔门是方形、窗户是半圆形,然后教师示范如何通过剪贴和绘画制作塔的造型。此阶段他们将绘画视为陈述一个故事,描绘一个事物的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个故事融入课程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和创作实践的各个环节。二年级上册《好吃的水果》一课,导入环节,出示“水果姐姐”。以拟人化的口吻说:“我们水果可是个大家族,你们认识它们吗?”然后讲授新课,学生实践,本课水果的造型多样,以圆形、椭圆形为主。
高年级小学生所处阶段是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随着他们知识面的扩大、经验的积累、加上他们有了对事物的认知和想象,此阶段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抓住事物特征来进行表现创作,此时他们对细节观察更加敏感,绘画形象更加具体。高年级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度,四年级为思维转换的转折期也开始进入写实期,开始追求物体的空间与比例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远小近大的透视关系,并开始使用重叠画法表现前后关系,试图呈现其视觉概念的真实性,画面形象不再呆板,并细致描绘画面背景。
三、在简笔画教学中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提升审美能力的方法
简笔画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与审美感知能力。简笔画是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基于实践基础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美术课堂简笔画教学现状为:简笔画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临摹这样“照葫芦画瓢”的授课方式进行,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学生作品程式化,无新意,长此以往使得学生思维固化;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所讲内容与方法过时,无法跟上新时代的脚步;只以像不像,美不美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片面且单一。根据目前美术课堂简笔画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一)改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的引导,合理运用创新材料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将“照葫芦画瓢”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绝大多数的创作对象在进行简笔画创作时都可以用形进行概括表现。形是艺术表现过程中较为直观的思想表达途径。在小学生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适宜运用基本形、线将复杂事物的大轮廓归纳、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基于对客观事物观察的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以基本图形为基础的简笔画创作。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运用几何图形概括事物的轮廓,再添加主要特征,就可以创作出想要的简笔画作品。在一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船》一课中,当讲船的结构和画法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到几何图形。船身是像梯形一样的形状、桅杆是三角形、甲板是长方形,在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再加入具有特征的装饰物,船就完成了。在《仙人掌》简笔画创作中,运用椭圆与圆形等几何图形绘制仙人掌,运用梯形几何图形绘制花盆;仙人掌与桌面则运用水彩绘画材料在湿润的情况下,迅速撒上厚薄不一的盐巴,等待晾干后就会发现画面中呈现出大小不一的雪花状肌理,使得学生在创作时不但丰富了画面还增加了创作的趣味性;用花瓣形和圆形的超轻黏土制作材料分别制作立体花朵,与花盆中白色卵石装饰,使得画面更加立体与富有装饰性。绘画作品是物质性的,不同材料的质感、纹理与肌理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运用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眼界,挖掘更多的绘画材料,增加学生绘画创作时材料选择的多种可能性与创新性。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式展开想象与联想,对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在我们平时的简笔画教学活动中除了常用的纸材,还有面为黑色、底为迷彩色、利用竹笔进行创作的刮画纸;还有砂皮纸和海绵纸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丰富画面效果。改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的引导,合理运用创新材料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仙人掌 38cm×54cm 2020 牛菁
(二)多“输入”、多“洗眼睛”、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
教师即可以向古代优秀的艺术家或教育家,学习或传承他们理念等;还可以向现代优秀的艺术家或教育家学习,拓宽我们的思维,创新我们的教学。环境熏陶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环境的熏陶包括教师审美的熏陶和校园环境的熏陶。大量输入优秀作品是提升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优秀作品中的创作元素大都来源于生活,要结合教材实际,传授审美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让他们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让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懂得欣赏艺术美,逐渐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在掌握的现有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开放性的思维意识,拓展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脚步。多带学生去美术馆“洗眼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每节课播放5分钟世界各大美术馆经典美术作品,只有见识过最优秀的,才能自己找到好的标准。教师教授了多少,学生就会懂多少,画面就会表现出来多少,懂得越多的学生画面也就越深入。
(三)评价考核标准与学生展示平台的多元化
审美能力要求我们具有对作品好坏的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是基于认知能力基础上的一种能力。当学生绘画创作完成之后,在欣赏评述环节中,教师对绘画作品的点评不能浮浮地说“棒”“好看”,而要说细节例如“这幅画互补颜色运用的真好看”“这个杯子造型起的真准确”等等。同时,老师还要学会“听画”和“赏画”,要聆听学生画中的故事和他这样画的原因。以“优秀小画家”“小小设计家”“优秀解说家”等称号来评价学生。绘画是一种情感抒发和宣泄的途径和方式。同时学校还可以打造学生多元展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每学期举行迎十一国庆展和六一儿童节汇报展两次大规模的美术作品展,作品可以是绘画或名画赏析等。这些平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与审美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蒋勋曾说过“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画笔表现物体的形态、颜色,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