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

2021-08-25陈靳

参花(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特征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把中国文化瑰宝古诗词与音乐艺术相结合,配以优美的钢琴伴奏,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能够提升声乐学习者的文化素养,更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和演唱两个方面来探寻古诗词音乐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特征 演唱要点

艺术歌曲最早产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它是一种将音乐与诗词巧妙结合、钢琴伴奏占据重要位置、侧重描写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体裁。它强烈的表现力和手法多变的创作技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欧洲声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和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高度结合,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技法,同时加入民族性的内容织体,是以诗词歌赋为歌词,作曲家进行谱曲的声乐作品。具有中华民族诗词韵律的独有风格,曲调优美,意蕴丰富。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选择合适的作品,能够极大提高演唱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以及演唱者的艺术修养。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及特征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应运而生,以青主根据苏轼词创作的《大江东去》为标志,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探索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按照创作特征可以分为四类:(1)根据古诗词进行谱曲,是对古代诗词的二度创作,以古诗词意蕴来抒发现代人心境,占据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大部分。例如黄自谱曲的《花非花》(白居易词),陈田贺谱曲的《采桑曲》(郑震词),黎英海谱曲的《春晓》(孟浩然词)和《枫桥夜泊》(张继词),刘雪庵谱曲的《红豆词》(曹雪芹词)等。(2)将民间歌曲与古诗词进行结合创作出来的艺术歌曲,例如《阳关三叠》(王维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广大群众的口口相传,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特点。(3)根据现代白话诗进行创作的诗词。在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下,众多词作家创作出题材丰富、结构规整,又抒发心境的诗词,曲作家依词谱曲,传唱度很高的有李叔同作词的《送别》等。(4)根据历史传说进行改编的诗词。词作者将经典历史传说改编成现代诗词,作曲家根据现代创作技法创作,将历史故事用焕然一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木兰从军》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意境优美,音韵绚丽。笔者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有以下几点探索:

(一)依词谱曲

因是先有曲,后有声,所以大多依词谱曲,这就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第一个特征。这种形式对作曲家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合理的曲式结构安排,还要和诗词句合辙押韵。借鉴了欧洲的创作手法,对旋律的走向,调式的变化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中国古诗词含蓄的表达方式和对声律之美的雕琢,无不是作曲家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灵感所在。例如黄自的《花非花》(白居易词),原词虽然只有短短的30多个字,但是黄自却赋予了它优雅的曲调,细腻的和声。音韵的谱写是按照整首诗词的平仄规律严格发展的,旋律的安排利用了级进上行和七度大跳,音韵与旋律两者完美结合,看似素雅,实则饱含深情。

(二)极致的艺术性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例如黎海英的《枫桥叶泊》(张继词),具有典型的古曲风格。首先,曲作者在创作手法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国式词曲的优美典雅,调性手法的使用却异常丰富,频繁的调性转换,曲中运用了七声雅乐调式,结尾却转成了传统的六声调式,这种手法在中国的作品中不常见到。其次,本曲在钢琴伴奏上也做足了功夫,纯五度和弦用在了每一小节的开头,琴声响起时,就仿佛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敲打在耳边,直击听众心灵,伴着琴键的流动跳跃,潺潺流动的江水好似就在眼前,“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钟声”形象鲜明,让人置身于美妙的画卷之中,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曲家在歌词的选择上,十分注重诗词的文学价值,一般会选择具有深远意境、内涵深刻的诗词,中国古诗词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语言与旋律的结合,织体与调性的分布,充分表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高雅与精致。

(三)与西方技法结合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第三个特征是中西结合,中国古诗词的线性之美与西方精湛的作曲技法,创造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声乐作品形式。例如马思聪作曲的《长相思》(李白词),本曲的三个乐段,在节拍、和声、调式调性上都采用了西方作曲手法,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曲不光使用了大量的西方技法,还借鉴了古人白石道人的曲谱,中西思维交融,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以上的特征,不仅展现了它独特的文学内涵、声腔意蕴,更是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音乐的谱曲又借鉴了欧洲技法,这种多元文化的结合,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精神风貌。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种类丰富,例如《点绛唇·赋登楼》(王灼词)一曲中充满着气势磅礴,又明亮欢快的情绪,演唱时要求演唱者表现出大气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情感语调。又如在古曲《阳关三叠》(王维词)的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吟唱出关外的萧瑟景象,还要表达出与友人将要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具有特色的声腔、饱含深情的感染力,是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要求。要想完美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声情并茂

中国古诗词本就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的艺术形式,讲究声腔韵律,需要演唱者将自己在乐曲中所感受到的美傳递给听众。现代艺术歌曲歌词直白,情感表达也更为直接,然而古诗词艺术歌曲通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婉转细腻,诗词里的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声调和格律,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乐曲的走向是根据诗词的抑扬顿挫来谱写的。首先,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对诗词进行吟诵,结合实情实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其次,演唱者要对作品的起承转合有整体的把握,做到层次分明、情绪饱满,一字一词的节奏感都要把握准确,太快或太慢都会丢失作品的语境。例如在演唱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时,演唱者要了解这首作品是苏轼被贬官到黄州之后,游览赤壁之时触景生情所写,此曲情绪饱满,色彩变化丰富,采用了传统五声调式,演唱者要用积极的情绪去诠释,语境上情绪饱满,才能演唱出整首歌曲大气磅礴的气势。最后,演唱者要极力发挥想象空间,虽然短短几句,却能表达出诗人喜悦、幽怨、激昂的情绪。古诗词的演唱,要对语感和乐感严格把握,不仅要按照乐谱的编写去演唱,还要从节拍、伴奏、装饰音、变化音等多方面去充分挖掘整首作品。

(二)控制气息

唱歌最基础的就是气息,完美地诠释作品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气息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做到完美。吸气的位置以及吸入气量决定着音色与力度,但并不代表吸入更多的气,发声的力度就越大,气息的充足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力度和音色。古诗词艺术歌曲对歌者气息灵活运用的把握要求更高,因为大多是一字一音或多音的创作形式,而且旋律和节奏变化非常丰富。作曲家在给古诗词编配旋律时,偏爱用五度或五度以上的音程跳跃,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呼吸,会导致整首歌曲僵硬死板,失去了原有的意境。古代詩词的字音排列讲究,所以在演唱时要做到有韵味地吟唱,歌者的演唱呼吸要融入整首曲目里,一吸一呼都是感情变化的色彩语言。张弛有力、游刃有余、上吸下叹的状态才能使呼吸流动自如,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歌曲《如梦令》(李清照词)的演唱中,此曲篇幅虽较为短小,但是对于演唱者来说,气息的把握与运用灵活度都是一种考验。此曲描写的是词人在醉酒后乘船归家迷路后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所以在演唱时,不能一味地呼出气息,需要游刃有余地切换字音,做到婉转细腻。在最后一句“争渡”中,演唱速度虽然很慢,但气息是饱满拉紧的状态,保持平稳避免出现声音不稳的现象。声音创造意境,气息打造声音,对气息的把握显然是唱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修养

古诗词艺术歌曲不同于歌剧和创作歌曲,它所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声音、好的演唱技巧,还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演唱者如果不懂是什么意思,就不能深入表达歌曲的意境了。演唱前首先要去了解整体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介绍,整首作品在描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笔者认为,中国的声乐演唱者在此方面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对中国古诗词认真学习,研究整首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文化修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声乐作品种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传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能够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整体文化素养,更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3]罗卉.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9(1):93-95.

[4]王希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J].齐鲁艺苑,2007(6):75-76.

(作者简介:陈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