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编导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
2021-08-25何莲露
摘要: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是舞蹈编导中的主要内容,也是舞蹈编导需要掌握的舞蹈技巧。舞蹈编导以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为导向,凸显舞蹈动作的内涵,促使舞蹈动作及内容更为流畅,使舞蹈展示更具魅力,实现舞蹈者及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本文立足于舞蹈编导的创作内涵,分析舞蹈编导的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及原则,提出舞蹈编导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舞蹈编导 元素性动作 加工 技法
编舞是舞蹈艺术的主旋律,元素性的动作美编制,是舞蹈语言与动作的重组,赋予舞蹈作品以内涵,使其内涵通过元素性动作进行展示,实现舞蹈技法的加工模式,凸显舞蹈展示的内外在魅力所在。动作是舞蹈编导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舞蹈编导创作作品的主元素。因此,进一步研究舞蹈编导的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使舞蹈编导深入理解元素性的动作美,是促进舞蹈编导掌握熟练的舞蹈技法,提升舞蹈编导的创编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舞蹈编导的内涵
舞蹈编导在舞蹈艺术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舞蹈艺术展示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舞蹈编导在工作进程中是对舞蹈内容的编辑、创编及导演。而多数的舞蹈编导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舞蹈内容进行创编与编辑,也要考量舞蹈作品与舞台之间的契合性,加强舞蹈动作的思考,实现舞蹈技法与舞蹈展示的融合,使舞者在动作展示中更具情感性、艺术性、思想性,以此与台下的观众形成情感、思想上的共鸣,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舞蹈编导的自身价值性。与此同时,舞蹈编导在舞蹈的内容创编中,其考量的元素性动作,应助推舞蹈与生活的衔接,更好地展示舞蹈内在的艺术性,以舞蹈映射生活,以生活探究舞蹈中的奥秘,使舞蹈的创编更具创作意义。
二、舞蹈编导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的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差异的文化思想、文化内涵创作的舞蹈作品,促进舞蹈作品别具一格,甚至流传于世。基于此,身为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应广泛地阅读、涉猎更多的艺术信息,提升自身文化底蕴与思想意识,立足于多元素性的动作创编形式,实现动作元素的创作,使动作元素与其他技法、舞台效果相融合,使舞蹈创编通过舞蹈的展示实现技法的创新与加工模式,从而凸显舞蹈创编的内外在价值。由此可见,舞蹈编导要深入探究元素性的动作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元素性舞蹈动作的技法创新与加工,从中获取较多的舞蹈创编信息,为自身舞蹈的进一步创编提供宝贵的思想见解,以此提升舞蹈编导自身的舞蹈创编能力与素养,创作具有内涵性、思想性、艺术性的舞蹈作品,使其在国际发展进程中得到推广,并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助推我国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舞蹈编导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舞蹈创编的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需要遵从真实性的原则,以此为导向,促进舞蹈作品的深层次的创编。从探析多元的舞蹈作品层面来看,任何的舞蹈作品其创编思想、元素都离不开生活,都要以生活为契机,实现舞蹈作品的创编。而这些舞蹈作品的生活元素,彰显着一定的真实性,是舞蹈编导站在艺术的视角,促进艺术元素、生活元素以及舞蹈编导自身思想元素的融合,进行相关舞蹈动作的创编,使舞蹈的动作呈现多元素性,让舞蹈的动作更具艺术性,并通过舞蹈作品的展示,映射生活信息及元素,以此引起受众对舞蹈作品的共鸣与认可。例如经典舞蹈作品《一片绿叶》,以女子独舞的艺术展示性,以一片叶子引发的相关故事情境,使人们在观看时融入情境中,一同追忆逝去的青春。因此,身为舞蹈编导应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较多的艺术元素,并以舞蹈创编的路径,实现生活元素、艺术元素、自身思想元素的融合,呈现多元艺术的舞蹈动作模式,促进舞蹈技法的加工性,让观众在舞蹈展示中能够欣赏舞蹈的动作美、思想美、内涵美,凸显舞蹈的创作艺术性,从而使人们从舞蹈作品中,能够探析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因此,在舞蹈创编中,舞蹈编导应以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的真实性为主,进而提升舞蹈创编的高度及水平。
(二)创新性原则
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创作中,不仅应品味生活,也应进行创新,以生活为素材,创编舞蹈动作,使舞蹈动作更具元素性,同时也符合时代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对舞蹈作品、舞蹈演出心之向往。每一个时代都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舞蹈作品,而舞蹈作品的流传,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程传承与弘扬,使舞蹈作品在动作、技法的加工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审美诉求。因此,舞蹈编导在针对一些经典的舞蹈作品创编时,要重视创新思维的融入,以创新视角,立足于人们的发展诉求,在不违背原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经典的舞蹈作品更符合人们发展的审美需要,助推经典舞蹈作品代代相传。例如《赵一曼》这一舞蹈作品,其以赵一曼的事迹为创作元素,使人们通过舞蹈展示更好地了解赵一曼这一人物的事迹。而《赵一曼》舞蹈作品在新时代下的展示,是以现代化的技术为运用主模式,使《赵一曼》舞台展示更具艺术性,较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审美性原则
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创编中,应使元素性的动作更具審美性,赋予动作之美,通过动作的展示,提升舞蹈整体的审美效能。因此,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的创编中,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以美学视角审视、观察舞蹈作品,从中获取较多的舞蹈艺术元素,将其运用到自身舞蹈作品创编中,以此不断地增强舞蹈元素性动作技法的加工水平。可以说,在舞蹈创编中,舞蹈创编的审美性,是其创编的基本需要,也是舞蹈作品具有艺术性的内在需要。
四、舞蹈编导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的途径
(一)重视舞蹈形象的捕捉
在舞蹈创编中,舞蹈编导具有捕捉舞蹈形象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动态美的形式,具有独特的运动节律美及运动形态美。而舞蹈编导在舞蹈创编中,需要捕捉到舞蹈作品展示中的舞蹈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捕捉,将其进行加工,融入自身舞蹈动作创编中,并以自身的舞蹈思想为主线条,赋予舞蹈动作内在美,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升华整个舞蹈作品的艺术性。在日常生活中,舞蹈编导对舞蹈形象的捕捉,可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获取舞蹈的形象元素,并通过深层次的艺术加工模式,创编独具一格的舞蹈作品。例如对生活进行模仿与观察,从中获取一定的生活动作和音律美,将这些元素融入舞蹈创编中,赋予舞蹈作品艺术元素,也实现舞蹈动作创编形式的创新。舞蹈编导在舞蹈创编中,对舞蹈形象的捕捉,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舞蹈编导应重视对生活的观察与分析,以观察获取生活信息,通过对生活事件的分析,深入领会生活的含义及价值,将这些思想融入舞蹈创编中。例如获取生活的事件信息,分析事件中人与人的真善美因素,获取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舞蹈创编模式,将这些元素融入舞蹈创编中,使舞蹈创编更具细致性、生活性,更好地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使舞蹈作品真正“有血有肉”,以舞蹈传递信息,引起受众的感动,提升舞蹈编导的舞蹈创编能力。其次,舞蹈编导在舞蹈创编中,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编灵感。例如对生活现象的模仿、仿照,通过这些形式,深刻知晓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心理特征、动作、形态等,提取、加工这些舞蹈技法,赋予舞蹈动作多元化的动作元素,使舞蹈作品更具魅力。最后,舞蹈编导在生活中,应多涉猎舞蹈创编活动,参加更多的舞蹈演出,从中获取舞蹈形象。同时,通过对其他舞蹈作品的借鉴,也可以与自身舞蹈创编模式进行比较,以此升华自身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思想,使舞蹈作品更具内涵性。舞蹈编导在舞蹈创编过程中,首先应运用舞蹈作品的创编仿照模式,通过仿照,对作品形成自身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创编,使舞蹈作品具有创新性。
(二)关注元素性舞蹈动作的技法创新
在舞蹈创编中,舞蹈编导对动作的创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动态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丰盈动作形式,达到创新的目的性。因此,舞蹈编导在舞蹈创编中,应关注元素性舞蹈动作的技法创新及加工,立足于动作的创新,构建较为完整的舞蹈作品创编模式。
在元素性的舞蹈动作技法创新及加工中,首先,立足于舞蹈主题,以舞蹈主题促进动作的创新与加工,使舞蹈动作围绕主题变革,通过进一步的动作取舍,生成新的舞蹈作品。例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其主题为白孔雀的圣洁之美,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动作的创编,使动作与主题契合,更好地呈现主题思想。其次,舞蹈创编中,立足于舞蹈自身的语言信息,以此为基点,实现舞蹈风格的创编。同时,在舞蹈创编中,要避免舞蹈语言出现混乱的现象,要达到语言与动作相协调,使动作富有情感性。最后,舞蹈创编的元素性动作技法的加工,应重视情感的融入,以情感带动舞蹈动作,实现舞蹈动作的创编模式,从而不断赋予舞蹈动作形象美、艺术美。
五、结语
舞蹈编导的元素性动作加工技法的实践,要立足于舞蹈编导的内涵性、价值性,以舞蹈编导的真实性、艺术性原则为导向,促进舞蹈元素性动作的研究,实现舞蹈元素性动作的技法加工模式,使舞蹈展示更具魅力。因此,在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舞蹈编导应以舞蹈的元素性动作为导向,从艺术视角促进元素性动作的技法加工,生成独具一格的舞蹈创编作品,进而推助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使舞蹈编导更具创编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春笑.基于多元文化的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研究[J].艺术品鉴,2021(09):104-105.
[2]原銘.舞蹈编导在舞剧创作中的主观意识与自我表达策略[J].尚舞,2021(01):108-109.
[3]徐祭红.少儿舞蹈编导中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融合探讨[J].艺术家,2021(01):92-93.
[4]刘媛.多元视角之审美与创新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改革的影响及思索[J].作家天地,2020(21):158-159.
[5]刘雅楠.“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现状分析[J].黄河之声,2020(17):134-135.
(作者简介:何莲露,女,硕士研究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