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艺术性阐释
2021-08-25吕微
摘要:《复兴之路》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极为经典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渐走向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这样一条伟大复兴的道路。本文针對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艺术性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舞蹈 《复兴之路》 史诗作品 艺术性
对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来讲,其通常指的是结构宏大,并且以音乐、舞蹈、诗歌以及舞台美术等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系统全面地表现出一些具备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复兴之路》便是这样一种艺术作品,对其艺术性进行分析和探究,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操。
一、《复兴之路》音乐的艺术性
对于音乐来讲,其能够直接表达一个人自身的思想情感,同时还可以发挥出净化心灵以及提高审美情操的重要作用。[1]音乐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配器、节奏、旋律以及歌词等诸多方面。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当中的音乐创作不但包含了上述这些方面,同时还将戏曲以及音乐组歌等形式进行了融入。
(一)展现了大量的民族元素
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讲,也就是全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在《复兴之路》的音乐部分当中也结合了大量的民族元素,这使得音乐艺术性更加贴合整部作品的主题。
在《复兴之路》最后一个章节当中借助六个民族传统歌曲构建了《中华颂》这一乐章,呈现出了每个民族自身独有的音乐文化以及艺术价值。
以蒙古族为例,在这一章节当中,蒙古族歌曲《吉祥草原》利用蒙语以及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演唱。一直以来,长调民歌属于牧民用来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其可以将观众的想象力带入到蓝天白云以及广阔的大草原当中。蒙古族人民比较喜欢自由欢乐的游牧生活,所以其歌曲能够让听众的心情得到有效放松和愉悦。在伴奏当中利用的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乐器马头琴,该乐器音色圆润,促使整首歌曲变得更为婉转悠长。除此之外,蒙古族歌曲声音一般都高亢嘹亮,而且声调变化跨度非常大,同时还具有藏语专用的一些语气助词,例如在《彩虹儿女》当中便呈现出了“呀啦哩嗦,咿呀啦以及咿玛咿啦嗦”。在进行拖尾音的过程中可以显著地展现出很高的小颤音。另外,男女高音之间的配合也促使整首歌曲的曲调更加悠扬。
多个民族的优秀音乐艺术不但为《复兴之路》增添了光彩,同时也呈现出了我国音乐正在不断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2]
(二)存在着交响合唱艺术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针对声乐以及器乐这两种形式的音乐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以及尝试。相较于《东方红》来讲,《复兴之路》当中歌曲已经不再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一种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法。本文以交响合唱《纪念碑》以及《永世不忘》这两首曲子为例,针对此方面的艺术性做出分析和探讨。
对于《纪念碑》这首曲子来讲,其主要由三个合唱部分组成,一是女中音,二是男低音,三是女高音。女中音低沉、浑厚,充分地将“人民英雄”这句相对较为简短的歌词当中所刻画的英雄形象,强有力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当中,可以充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抚慰观众的心灵。而随着沉稳的男中音加入,促使音乐获得了更为雄厚的力量,两者之间的有效配合,让观众切实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一种情绪上的变化。此外,女高音顺利地将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环节,其声音坚强有力,不但张扬而且充满了激情,而这个过程中配器铜管号有效烘托出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再加上以纪念碑上的碑文作为歌词,促使整首歌曲呈现出了大气磅礴并且极为雄壮的色彩。尽管这首曲子的歌词并不是多么押韵,不过这种交响合唱的方法却有效地将历史具备的厚重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而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促使观众能够切实体会到人民英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不畏生死做出的重大牺牲。对于这种艺术性来看,其给歌曲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思路,也就是不必过分重视形式上的规范,避免忽略歌曲最原始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品,能够有效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并且促人深思。
《不可战胜》这首歌曲也利用了铜管乐器,借助不规律的铜管长音给现场观众营造了一种无情的洪水滚滚而来的感觉,同时响亮的合唱歌声又充分展现出了解放军战士在面对危急时刻的英勇无畏以及坚守使命的崇高品质。借助两者之间强烈的反差对比,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自身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于这种手法,相关音乐创作者可以进行学习或者是借鉴。
二、《复兴之路》舞蹈的艺术性
对于舞蹈来讲,其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以及时间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视觉艺术,同时其又以具备一定韵律的人体动作律动作为最主要的表现手段。”通常情况下,舞蹈的艺术性在于其表情动作的一种有序编排,充分融入了编导自身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等。[3]一般按照舞蹈的特点能够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一是民间舞蹈,二是古典舞,三是现代舞蹈。
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来说,其非常庞大复杂,涉及非常多的地点以及人物,并且时间跨度也非常大,所以想要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融入并且充分地进行表达,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对导演以及相关艺术家来讲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而《复兴之路》做到了这一点,其将一系列重大事件有效凝结成了一幕幕非常经典的表情。
例如在作品开篇的《惊梦》当中便发出了一声惊人的炮鸣;在《辛亥童谣》这个舞蹈当中曾出现过撕扯长辫的画面,在《曙色》这一歌舞当中600位战士呈现出面对仇敌的愤怒双目,在《点燃朝霞》这个舞蹈当中出现过举起的长枪等,诸多画面都能够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画面看似极为简单,但是其背后则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以及深邃的情感,更是我国舞蹈艺术几十年来的经验积累以及发展,属于无数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对于这些画面来讲,其是经过艺术家不断地甄选以及反复讨论之后才最终敲定的,属于历史事件当中最为鲜明的标签,能够有效地促使观众将其与对应的历史事件进行关联,进而引发自身更为深刻的感受以及体会。
《辛亥童谣》被称之为“跪舞”,这是因为舞蹈当中最经典的动作便是借助膝盖跪在地上,然后利用脚尖的力量撑起身体,这一动作在舞蹈中反复呈现,借此來表达黎民百姓对清政府诸多腐败行为的不满,同时也呈现出了百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被毁但是又无法挽救的复杂心情。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存在着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新生在不断地奔走呼号,尤其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仁人志士更是做出了反抗和挣扎,就如同歌词当中呈现的“国太弱,挨打了,家太穷,挨饿了……”很多人不得不团结起来以死请愿,所以舞蹈当中120名舞蹈演员皆是穿着一种纯白色较为简单的清朝服饰,并且带着长长的辫子跪在地上,这个画面是背对观众的,从而清楚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处于清朝末年。此时编导巧妙地对清朝的辫子进行了运用,伴随着一声激昂音乐的快速响起,所有“革命者”一时间集体转过身来并且愤然地减掉长长的辫子,同时开始疯狂地甩着自己的头发,这个过程中演员在嘶吼以及挣扎,从而呈现出辛亥革命爆发了的景象,如歌词“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尽管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其却促使中国人摆脱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彻底减掉了男人的大辫子,促使所有中国人逐渐从臣民转变为了公民。在这场革命当中,孙中山先生属于革命的领袖,并且提出了“天下为公”这句口号,而对于这场舞蹈来讲,其最终的画面也是停留在此,即所有演员饰演的革命者撕开了外衣,在演员的身上露出很多的血印,借助这个画面仿佛在向广大观众传达辛亥革命是无数烈士用自己的鲜血以及生命换来的。[4]
三、《复兴之路》美术的艺术性
对于美术来讲,其主要指的是利用造型手段构建视觉形象的各种各样艺术类型的总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色彩搭配,二是服装造型,三是灯光背景,四是舞台设计。[5]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当中针对舞台设计方面不但应用三原色作为主要布景图,同时还对“人造皮影”这种较为古老的优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合理应用。对于“复兴之路”的整体布景来讲,其选用了三原色当中的红色以及蓝色作为两大主色系,其中红色充分代表激情、斗志以及革命,并且由于红色属于国旗的颜色,所以其与复兴之路这个主题十分融洽,例如在开篇节目《我的家园》当中便利用红色的灯光照射在了一系列山脉以及土地上,这代表着将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中华大地之上展开,而对于大屏幕上展现出来的飘舞的红旗则充分表明,这场革命一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胜利。蓝色则代表着干净、肃穆以及庄严,而且其与天空以及海洋的颜色相同,塑造出的晴空万里,给人带来一种广阔自由的感觉,而在这里其又代表着一种希望。例如在《遥望我的蓝色星球》当中,其布景灯光以及背景等都是蓝色,而且蓝色代表着年轻,所以这个节目利用的是一群少年儿童进行演绎的,其迎合了“少年强则国强”这一思想,充分展现出了国家给予青少年的厚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复兴之路》是一份送给共和国生日的厚礼,其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深情祝福,是一个充满美好祝愿的艺术作品,对于《复兴之路》来讲,其在艺术方面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并且借助多种艺术手段,促使中华民族复兴的编年史在整个舞台当中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以及多角度的展现,不但是对伟大先驱、探索者以及人民英雄的纪念以及表达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是在警示后人、熏陶人们的情感,帮助当代民众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尹佳鸽.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的艺术特色——以《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为例[J].艺术科技,2017(12):222.
[2]王博.康巴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所[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01):2+109.
[3]张旭.从艺术学理论看乡村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评《乡礼与俗乐》[J].热带作物学报,2021(01):337.
[4]赵一蓓.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艺术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8):37+36.
[5]钟姝.基于跨学科视野看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探讨[J].北方音乐,2019(23):243-244.
(作者简介:吕微,女,硕士研究生,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