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系统未起作用
2021-08-24希拉尔·埃尔弗
希拉尔·埃尔弗
2020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对许多人来说也是悲惨的一年。尽管对于疫情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猜测,但解决日益严重的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一定是全球复苏的核心。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许多人就已陷入困境。尽管极端贫困正在减少,但仍然困扰着大约7亿人,世界近一半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到5.5美元,因此几乎无法维持生计。与此同时,全球财富集中度继续呈指数级增长,2020年美国亿万富翁总财富增加了超过1万亿美元。
此外,自2015年以来,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一直在增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这一年确立了到2030年“零饥饿”的目标。而实际上,如今超过7亿人粮食不安全,2.65亿人处于饥饿边缘,20亿人遭受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肥胖),30亿人负担不起健康饮食。
新冠疫情加剧了极端贫困,造成大规模失业,使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也突显出全球化工业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各国关闭了食品商店,封闭边境让农民工无法工作,整個全球食物链分崩离析。这严重影响了许多家庭获得食物的机会,对儿童、孕妇和病人等营养弱势群体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发达国家,食品银行也不堪重负。
新冠疫情暴露出我们的食品系统和环境管理的总体问题,以及为什么不能老方一帖。目前,众所周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侵占是导致疫情和相关危机的主要原因。
2021年,关于生物多样性、荒漠化和气候变化的全球会议,以及今年秋季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为世界提供了若干改变方向的机会。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会议—尤其是粮食峰会—是否会支持新的变革政策,还是会确认现有承诺—使用无人机、数字工具和大数据的大规模“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如果继续下去,将增加单一作物生产,让全球农业的寡头垄断控制持续存在。什么都不会改变,数百万小农仍将被边缘化。除非数字农业技术得到共享,接受监管和监测,否则世界将无法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过去的经验表明,数字农业技术无法实现共享、监管和监测。
因此,最大的问题是,世界是否准备好在全球团结、合作、同情和慷慨的基础上采取根本性变革,以应对系统性挑战。粮食系统转型,将要求领导人打破既定秩序,将弱势者置于强势者之上,增强韧性,建立透明的价值链,以及为每个人提供负担得起的健康饮食。
必须将加强本地粮食系统作为重点工作,这些系统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色,与全球化的工业单作文化相比具有多项优势。建立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将使本地社区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此外,本地农业也具有后勤意义,可以刺激本地经济,减轻失业,生产季节性改善人们饮食的产品,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新冠危机使城市孤立,养活市民的压力巨大。事实证明,复杂的全球价值链非常脆弱,许多市场在疫情期间根本无法运作。新冠疫情对美国和欧洲的工业肉联厂和农场工人社区也产生了灾难性影响。在那里,大量无证移民得不到保护,饱受剥削。为了结束这种冷酷无情,我们必须为所有食品系统工人制定适当的法规,包括在食品配送和零工经济方面。
虽然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但实现它们需要自下而上的方法。我们现有的机构可能需要改革,以听到和听取多种声音、多种选择和相关争论。公民社会需要透过政府,要求私营部门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食物权,作为负责任地开展业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