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2021-08-24俞小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策略信息化

俞小珍

【摘要】新时代的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微课的重要性和教学优势.微课教学主要以学生观看教师制作或下载的有趣又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视频为主,而后完成相关任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与数学教师或是同学一同探究,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相关问题,以便达到相互交流与学习、相互促进与提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zc2020098)的研究成果.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逐渐变得复杂化,导致小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强大优势,将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核心,以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转机和动力,使数学知识的传播更加方便与快捷.与此同时,数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比较有趣的.数学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走进数学世界,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其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

一、将微课应用于课堂预习环节,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预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这样的重要性却通常被数学教师所忽略.部分数学教师不重视预习,对其内涵的理解不深,認为预习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无论预习的结果是好还是坏,都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如果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非常好,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会节省很多课堂导入的时间,同时,良好的预习可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可以为重点知识的讲解争取一些时间.与此同时,小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通常是翻看一遍数学教材,将该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读一遍,但是他们并不会动脑思考,也提不出问题,这样的预习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新的数学内容,从而使预习这一环节落到实处,让小学生的预习变得更为高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先围绕小学中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进行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数学教师要以一种合适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微课的制作,并在课前引导小学生观看微课.在视频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小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有的小学生想到黑板面是长方形的,也有的小学生想到课桌面是长方形的,还有的小学生想到奶盒面是长方形的.接着,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显示一个简单的长方形,让小学生认真地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并进行自主分析,研究边和角具有什么具体的特征.通过视频中的演示,小学生可以认识和发现:长方形中相对的边叫做对边,而且其对边是相等的,同时长方形中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课前微课,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微课中提出的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进行相应的验证,看一看是否真的如视频中看到的一样.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三角尺的直角测量长方形的角,发现其角度都是90°,而且四个角都是一样的.微课的使用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由此可以促使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考分析能力的增强.同时,也为接下来正方形的学习做适当铺垫.小学生也对验证长方形的具体特征的方式有所认识和了解.此时,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对正方形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共同分析和总结出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即正方形的四条边的边长都是相等的,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将微课应用于课堂答疑环节,更好地突破和巩固学习的重难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比于冷冰冰的数字,充满活力的画面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课堂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使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一些数学知识的具体含义和实际意义.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简单的数学知识,也有一部分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而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直观感知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此时,数学教师就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并且借助网络教学工具,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微课是目前最新型也是最合适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完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学体验,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朝着趣味化、动态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相关知识内容.其中有几组图片,第一组是两张形状一样,但是大小不一样的卡通图片,第二组是两张大小不一样的图片,第三组是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图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此进行观察,并且分析和研究这几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积极交流,能够大致说出这几组图片在形状上是大致一样的,但是在大小上有所不同.接着,数学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关于面积的意义的探究了.数学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回想: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只有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一样的两个物体,然后可以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引导学生发现两枚硬币的表面都是圆形的,但是一元的硬币的表面比较大,而一角的硬币的表面比较小.接着,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运用卡纸、剪刀等工具制作两个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的图形.有的学生制作出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制作出两个正方形.此时,数学教师

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对比自己制作的两个图形.由此,学生就可以学会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了.

三、将微课应用于课后复习环节,有效帮助复习和补充数学中关键的知识点

复习和预习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预习是在课程学习之前进行的学习环节,而复习则是课程学习以后需要经历的学习环节,二者之间虽然没有什么共通点,但是它们都可以运用微课的独特优势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由于数学知识点是比较繁多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遗漏.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运用微课.因为微课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复习数学中的知识点.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策略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