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张千一歌曲创作的民族情感

2021-08-24马淑伟

音乐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作曲家藏族特性

歌曲是作曲家张千一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他将严肃音乐的创作手法融入歌曲创作中,以艺术化的构想进行创作。歌曲的民族风格是张千一音乐创作的显著特征,他“有意识地接触各民族的音乐”,挖掘民族音乐元素。他的歌曲像是一幅绚丽的民族画卷,藏、蒙、彝、朝鲜、哈萨克、白、裕固等不同民族都在他的歌曲中呈现,歌曲表现了纯净的雪域高原、旖旎的七彩云南、高亢的西北风情。浓郁的民族情怀打动人心,抒发着真挚的情感。艺术化的创作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赞美空灵雪域的《青藏高原》,歌颂爱情的《在那东山顶上》,赞颂英雄的《传说》,这些歌曲都飞进了人民的心里。

作為一位学院派的作曲家,他在音乐学院磨炼了严谨的作曲技法。他十分重视民间音乐在创作中的运用。他一直坚持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心甘情愿地接受少数民族文化的滋养。带着对高原近乎痴迷的眷恋,他多次探访了云南、内蒙古、西藏、新疆、贵州等地[1]。他深入藏区,感受藏族风情。“拉萨的路有多远”,道出了他对藏族同胞的真情,也道出了他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艰辛。他去云南被佤族、傣族、哈尼族的原生态音乐打动。前往乌蒙山、大凉山彝族地区采风。为了创作三赴蒙古,他深入大兴安岭地区采风,长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人家里体验生活收集民歌。民族音乐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并给予了他创作灵感,“田野”的感受增加着作曲家对民间音乐素材的积累,这些成为作曲家获得新颖语汇的来源。

“心不远,路就不远”,他的心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连在一起,这是张千一创作的根和魂。多民族的文化养分是他创作不竭的源泉。他探访内蒙古,收集民间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和蒙古族的历史学家和艺术家进行创作探讨。此外,他在求学期间所接触的样板戏,京剧的板腔式曲体和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也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启示。作为朝鲜族的作曲家,朝鲜族音乐的抑扬顿挫是作曲家的内在基因。他用心感受着各个民族的风情,将这份民族情愫和心神向往都寄情于创作之间。

张千一的歌曲创作展示了一个多元广阔的音乐文化空间,在不同民族的文化领域里思索,将宏伟的气魄和微观的严谨结合起来。歌曲创作中题材立意的民族情感、音乐语言的民族色彩和东方意境的音乐表达,这一切都汇聚在作曲家的歌曲创作中。他以人性的关怀捕捉生命的律动和音乐的内在灵魂,形成了绮丽多姿、深沉高远的个人风格特征。

一、题材立意的民族情感

张千一创作的很多歌曲有明确的主题定位。藏族题材的《青藏高原》《走进西藏》《雅鲁藏布》《香格里拉》《去拉萨的路有多远》《格萨尔》; 维吾尔族题材的《梦回天山》;朝鲜族题材的《长白颂》;蒙古族题材的《马头琴》;客家人题材的《客家人》;哈萨克族题材的《我的阿勒泰》;山西题材的《大槐树》;云南题材的《爱在佤山》《梦佤山》《梦寻高黎贡》《依恋澜沧江》《普洱之恋》《玉龙情歌》《不依不饶》等。

诗歌、戏剧等题材是作曲家歌曲创作的灵感来源。作曲家在创作藏族题材的作品时潜心研究了藏传佛教有关的历史和书籍也包括藏族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那东山顶上》的歌词就是根据藏族诗人仓央嘉措的情诗改编的,“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一轮明月;佳人如花容貌,在我心海荡漾。”诗歌情景交融,歌曲也抒发着藏族诗人的深切思念和绵绵情思。

云南多民族题材歌曲也是作曲家倾力较多的重要领域,歌曲表现了藏、苗、布依和白族等各个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茶马古道歌》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作品。歌曲表现了茶马古道上各民族和谐生活的场景。作品以藏族元素为主,结合了汉、彝、白、纳西、摩梭等民族的音乐和方言素材。引子部分由带有方言特征的衬词“阿瓦勒”和“咿子阿依哟”构成,歌词以茶马古道路线所经过的地名和山川为背景。“过了昌都寺,才能到雅安,巴塘奶茶甜,里塘糌粑香”“过了中甸城,才能到丽江”。张千一把各民族的音乐元素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歌颂了民族大团结的主题。

二、音高材料的民族色彩

作曲家在五声性音调组织和横向性织体思维的形态特征发展的基础上,使用了特性音级、特性音程和具有鲜明特征的音型进行民族色彩的表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观念以线性思维为主,作曲家对音高材料和音调组织的处理,就成为最能体现色彩的重要元素。

(一)特性音级

作曲家在歌曲中使用特性音级表现民族色彩。特性音级是在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长期运用的变化音级。这种特性音级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民族风格。

西北地区的音乐中经常出现特性音级苦音,作曲家在表现西北色彩的歌曲中也使用了富有感情色彩的苦音。比如歌曲《想你哩》是陕北信天游风格的歌曲,歌曲强调了苦音的特性音级bE。信天游音乐中大幅度的音程跳进以及陕北民歌中经常出现的纯四度也是重要的风格元素。

(二)特性音程

特性音程在显要位置经常出现,是形成民族色彩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重要的特征音程是大三度的进行。作曲家创作的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歌曲中对特征音程的使用,渲染了歌曲浓郁的新疆风格。

在音阶的使用上,采用了维吾尔族音乐经常使用的燕乐七声调式音阶,在五声骨干音的结构中加入了清角(C)和清羽(F),歌曲的新疆风格以七声音阶的起伏波进和加花装饰的方式进行表现。

(三)特征音型

藏族音乐中特征的环绕式音型被作曲家吸收到藏族风格的歌曲创作中。《走进西藏》中“也许会发现理想”,在“也许会的”八度跳进后,将A音延续,至“理想”以A开始出现环绕式的音型,体现了浓郁的藏族音乐的特色。“也许能看见天堂”其中的“天堂”也出现了富含藏族特色的“环绕音型”。

作曲家通过“理想”和“天堂”的藏族音乐特征音型的使用,表达了对于西藏雪域的仰望和高尚精神的歌颂。

三、音调组织的五声结构

音调组织是作曲家民族情感表达的重要方面。他将色彩性的音高材料运用在五声音调组织的原则之中。作曲家常通过主题、特性动机和特性音程的调式变化来进行调性调式转换[2]。作曲家以细腻的处理,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一)特性动机的调式变化

《走进西藏》两个部分的bD宫调式到bA羽调式的转调,以藏族特征音型的相同材料实现调性的转换对置,四度关系的转调特征也是藏族音乐调式转换的特点之一。《青藏高原》也是通过特性动机进行调式转换的例子,歌曲第二部分开始“我看见”采用抑扬格的#G-#D-#C动机,建立在#C羽調式上。第二部分的第三乐句“呀啦嗦”,抑扬格的“#C-#G-#F”的动机五度下行,强调了商调式色彩。从歌曲的意境表达上,通过音调组织的转换达到既统一又对立的“渐进”原则,在抒情和悠远的意境对比中推动着音乐意境的升华。许多歌曲都在五声民族调式中产生意境丰富、色彩斑斓之美。

(二)主题的调式变化

《茶语心境》是云南风格的歌曲,采用了E羽调式。歌曲是再现的单三部结构,再现部分“寂静的茶”归于禅意宁静、清净从容。歌曲采用主题的方式进行调式转换,第一句“煮一壶风雨,摆一台人生,斟不满人间爱,倒不完不了情”是E羽五声调式。第二句“端一碗沧桑,捧一杯轮回,品不透的暗香,悟不尽的禅意。”核心音从第一句的E-B-A-E发展为第二句的E-B-G-G,调式在主题的变化重复中从羽转向宫。在材料陈述倒置的独特结构中,音高的起伏逐渐趋于平缓。从斟茶到品茶,感悟着茶意的宁静致远。

《长白颂》也是采用主题来进行调式色彩转换的例子,歌曲第二部分的第一句 “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呦”是四个小节的乐句。第二乐句主题材料相同,调式色彩出现对比,调式从商调式转到宫调式。作曲家以主题的方式进行调式转换,让情感得到升华。朝鲜风格的作品还有《阿拉里哟》,歌曲使用了朝鲜族典型的长短节奏型。作品在间奏部分出现了调式的色彩对比,小调色彩的bE还原为E,转向大调色彩。间奏的大调明亮色彩表达了对爱情的歌颂,将阿里郎的厚重转变为美好的期待。

四、民族化的创作观念

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着自然、写意、中和的艺术境界。

歌曲以心尚意,抒发内心的丰富感受,追求简洁质朴率真的写意空间。歌曲以核心音为基础构成的结构展衍,素材简约而意境高远。《青藏高原》的核心素材基于升G-升D-升C,它来自似哈达般从天而降高亢悠远的前奏,不仅意味着对纯净雪域的仰望,也预示着整首歌曲的主题发展。“呀啦嗦”以及其后的五度音高移位,与开始的三音核腔相同的“我看见”“一座座”都代表着整首乐曲的结构展开。核心素材的展开勾勒着高原的神圣气质,是作曲家细微构思的写意体现。

清新雅致的歌曲《茶语心境》以B-D-E简洁的三音开始,一杯茶香品不尽,茶在等人,人在等心。音乐以音符的延长,同音的方式从B缓慢级进下行到G,再次重现B-D-E的核心音。歌曲似水墨一般描绘着茶香的书画空间,心灵浸润在自然的寂静茶园。

歌曲以自然为美,追逐生命的本真。云南题材的歌曲表达了作曲家对云南的心理感受。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佤山、澜沧江主题作品都凝练了作曲家对自然的触动,在五声的结构中吸收了民族音乐的支声织体写法,来自民间的立体结构表现着音乐的质朴。作曲家对西藏的向往是因为心中的西藏完全是精神世界的神圣天国。虔诚朝圣的目光所望处,佛光照耀。纯净的天空、广袤的大地和苍天映照的歌唱,以原生而自然的状态寻找着精神世界的美好,接近着生命的本源。高原题材的作品凝结着作曲家的生命感悟,对山川的歌颂是自然与人的灵犀感应。心灵精神与音符共生,纯净雪域辉映着最高尚的人性。歌曲中传递着理想、信念和追求,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面向未来。

张千一说:“在歌曲的创作中我尽量做到四个注重:一注重艺术品位;二注重技术含量;三注重雅俗共赏;四注重时代精神。”[3]张千一的歌曲既能触动人们的心弦,也在专业创作领域成就斐然。庄重古朴又与时代精神相接。他以超然于民间化的创作,将丰富的民族音乐汇聚。他的歌曲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情感的心声,启发着融合以民族化和世界化的音乐表达。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原创歌剧的跨文化传播与创作表达研究”(2018SJA0938)的研究成果。

注释:

[1]屈塬:《旗云之舞——张千一漫记》,《人民音乐》2013年第10期,第16页。

[2]张千一:《我的歌曲创作》,《人民音乐》2008年第8期,第35页。

[3]张千一:《我的歌曲创作》,《人民音乐》2008年第8期,第36页。

马淑伟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作曲家藏族特性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长大可当作曲家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