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米在中国
2021-08-24潘腾凯
潘腾凯
一粒稻米在田野里,顶着炎热的夏日。农民戴着斗笠,黑黄的皮肤上淌着汗,无暇去擦。他们用简单的镰刀在这片小小的稻田收割。米有点瘦,因为它不大吃得饱,它看到农民也瘦,它猜他们也常常吃不饱。
它猜的是对的,那个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都吃不饱。但它猜不到为什么这些农民脸上洋溢着朝气,似乎烈日和饥饿对他们不起作用。直到日近山头,它被選作种子,暂时躺在农民家中的角落。主人一家四口,围着破旧的餐桌吃饭。
父亲因为要劳作,吃着馒头,母亲和两个儿子端着稀得不能再稀的粥,他们唯一的菜是昨天剩下的咸豆。
父亲操着浓重的乡音说道:“再也不用给地主打工了,还分到了土地,这种起来就是不一样!”
母亲附和道:“是啊是啊,多亏了国家的土改。”
小儿子奶声奶气地叫道:“还有共产党!小刘哥哥,他可帮了我们好多呢!”
小刘是年轻的共产党员,土改刚进行时,他和其他党员不仅常为农民搭把手,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大儿子总结说:“我们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跟着党走,将来生活会越来越好!”
父亲说:“会的会的……”
说着说着,一家人笑了起来,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他们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晚霞红得像火,那是希望的火。稻米仍在麻袋里躺着,它虽然听不懂这家人在讲什么,不过它内心被那种兴奋感染了,仿佛看到了在以后的某一天,自己的子孙有着饱满的身躯,傲然挺立在富饶的大地上。而这同时也是农民脑海里正在勾勒的未来景象……
大约70年后,同样炎热的夏日,在这同一片田野上,另一粒稻米醒来了,它恰巧是先前那粒稻米的后代,它们家族兜兜转转几十年,终于又回到了这片土地。
机器声不停地响着,自动收割机从早上开始收割,不到中午,这一片田地的稻子都进了箩筐,包括稻米所在的那一株。农民呢?稻米只看到一个身影,笑容满面地站在棚子里,很悠闲。很巧的是,他是稻米的祖先遇到的那个农民的孙子,房子搬迁过,但这片地一直保留着。现在由他来管理。
几天后,这粒稻米作为一粒饭进了瓷碗,被端到了餐桌上。它看到客厅的布置,已经和它从长辈们那里听来的大不相同了。农民和他的小孙子面前摆着一个矩形的电子屏幕,画面上是农民的儿子。它听到老农民说:“儿子,你啥时候能回来?”小孙子也在同时说:“爸爸,你回来了吗?”
过了一会儿,从画面中传来了儿子的声音:“新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我作为主治医生和一名共产党员,要在抗疫前线坚守。你们在家,要好好听从党和国家的指示,不串门不聚众。”
“好!我们听你的。我是农民,书读得不多,但也知道我们能好好生活都靠党和国家,这疫情期间东西不好卖,还多亏了村里的党员帮我们农民搞直播卖农作物。儿子,你也是党员,是我们家的骄傲,你一定要坚守岗位,努力报效祖国,不要太担心我们,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呢!”
“我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做共产党员,报效祖国!”小孙子可能不知道当共产党员的具体概念,但他的眼睛里流露着最炙热最淳朴的感情,那是爱国情,那是报国志。
“儿子,你们少年是国家未来的脊梁,少年强才有国家强,一定要好好学习,勇担责任,力争上游,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
这粒小小的稻米听了这么一番对话,看了这么一些景象,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与祖辈们的描述相比,它现在所处的这片小小的土地已经发生了令人惊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反映出了整个神州大地、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这些变化离不开被农民们称作共产党的那群人。
它预感到,像眼前这个小孙子一样的无数天真的中华少年,将接过他们父母以及祖辈传下来的党的接力棒,用朴素的爱国之情、热切的强国之志、积极的报国之行,诠释他们的爱国主义,去创造中国的崭新未来。
(指导教师:李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