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7-19林雪珍
林雪珍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日常生活、实际行动相结合,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践行感恩、体验感恩。本文笔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让学生发至内心地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老师之恩,尊敬老师;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
[关键词]感恩教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报效祖国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与讲大道理上,更应该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老师之恩,要尊敬老师;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
一、校园“感恩文化”现状概述
2008年至2012年,在这四年忙碌而充实的辅导员生涯期间,笔者一直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期间对一件事情印象很深刻。一天,笔者突然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老师,您好。我是小齐(化名)的家长,我小孩这几天都不接我的电话,首先跟老师确认下我小孩是否平安在校,再有能否麻烦老师让小齐跟我们通下电话。麻烦您了。”家长的语气中透着焦急与无奈。笔者经过引导了解事情缘由,原来小齐父母曾答应为其购买一部时尚、新潮的手机作为升学礼物,但后来因为学费问题而未能兑现承诺,小齐也因此对其父母心存不满,甚至不肯与父母联系,最后导致以上事件的发生。经过笔者的教育引导后,小齐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主动承认自己的任性与不懂事,并得到家长的谅解,这件事情最终得到较圆满的解决。
但是这次事件却引起了笔者对当今校园“感恩文化”现状的反思。首先,天下父母心都想把最好的给儿女,而自己甘心受苦受累。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呢?有些人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知道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不记得他们的生日。有的人总是不断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顶撞父母。其次,在今天的校园里,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例如课间不擦黑板、上课违纪吵闹、课外见了老师绕道而行或者擦肩而过如同陌路人不打招呼;对老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老师”都不会说的学生也不少见;更有甚者还给老师起各种绰号。
二、校园“感恩文化”现状分析
当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对亲情漠视,淡然地对待父母,只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對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不良风气。
第一,家庭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下,他们身上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表现为外在的自主与自信。但是他们同时又成长于“非常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在长期、多重宠溺中,他们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他们随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养成骄横任性的不良习惯,而逐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第二,学校教育。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升学率和就业率,感恩教育难以真正地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关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就业问题,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可以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导致了学生缺乏修养、自私自利的现状。感恩教育本该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是感恩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视甚至遗忘了,即使仅有的感恩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讲大道理上,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渐渐暴露出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弊端。这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自发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危害极大的价值观。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冲击下,当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亟待得到正确的引导。
三、校园“感恩文化”建设对策
基于以上关于校园“感恩文化”现状反思及原因分析后,笔者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宇宙之主宰,亦有感恩之心及感激之情。心怀感恩,首先从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做起。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相关主题的教育引导工作。
1.正视“衣食”父母,走出“理所当然”误区。把别人对自己长时间的照顾误以为理所当然,这是当代大学生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思维,即使是对亲生父母。对此,笔者特意安排了三段视频资料:“大学生千里寄脏衣”、“错位的角色:父亲为大学生儿子求职”、“大学生起诉父亲,要求垫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组织学生针对第三段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胜诉还是败诉?”。讨论过后,笔者进行总结:大学生把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老父亲代儿求职,可笑、可悲、可怜、可耻;大学生为费用起诉父母,也是同样严重缺乏独立意识。笔者还将以上案例延伸到当今大学生身上,指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跨人大学甚至毕业后依然严重依赖父母,视父母为真正的“衣食”父母,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应该全力呵护自己,这纯粹是种认识误区。最后,笔者提出要求:大学生,尤其作为一名成年人,不应该过多地依赖早已完成抚养义务的父母,而应该正确对待我们的“衣食”父母,抛掉各种“理所当然”的错误思维,应该而且必须开始独立生存的思考与行动,为父母分忧,为自己规划未来。
2.算算亲情账,感念父母恩。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08年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我国福州、苏州、南京等地的调查也显示,一个普通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40万元。据此,笔者组织学生各自算了笔“亲情账”:算算自己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会花掉父母多少钱;还让学生预估自己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经过一番计算后,学生得出了“天文数字”,有的学生算出来自己大约需要花掉父母40万元,还有些“高标准”的达到近百万元。如果按照每月1000元计算,需要33年才能“还清”不计利息的养育费40万元。这些直观的数字,引起学生内心强烈的震撼,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父母亲的艰辛与不易。
3.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在前面已有的教育基础上,笔者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相继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班会内容主要有:首先是《感恩的心》背景音乐及学生们的集体手语,为感恩主题营造氛围;其次是学生们的激情演讲,表达感恩之情;第三是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与交流,回忆曾与父母共度的美好时光,反思曾经的叛逆行为;第四是学生们的总结与表态,同时笔者也借机动员学生将当时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书写《致父母亲的一封信》,并由笔者统一邮寄回家与父母亲一起分享;最后是总结,一方面笔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们化感恩之情为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从点滴做起,如定期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规定假期里对父母亲能做与不能做的几件事,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做到既然不能给予经济上的,那么就给予父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二)感念老师之恩,尊敬老师
所谓“师如父母”、“尊师爱生”,这充分体现学生“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老师是人类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与知识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无不凝结着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笔者特意组织学生干部采访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实际工作、日常生活情况并将相关资料制作成PPT《我院辅导员老师真实的一天》。(笔者本意是想制作DV,因条件受限只能制作成PPT。)该PPT如实展示了我院辅导员老师每天的工作生活:凌晨6:50的早点名督导、7:45的课前学风督导、8:00-17:00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晚上为宿舍走访或个别学生辅导工作时间、23:00的学生社区晚熄灯督导、00:00-02:00(有时甚至更晚)为辅导员工作日记时间及兼课辅导员的备课时间。笔者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老师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体会老师的艰辛与不易,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感激自己的老师。随后,笔者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从一声“老师,您好!”做起,遵守课堂“十要十不要”,节假日向学院老师发送祝福短信等,引导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及尊重老师的学术成果。
(三)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
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文化生命的灵魂。在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延续到今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绝对有必要把这种民族精神继承并弘扬下去。
对此,笔者利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我与祖国共奋进”等感恩祖国系列主题班会。感恩祖国,要求我们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因此,笔者通过祖国的人文地理图片展示,让学生热爱的山河、人民、文化;通过回顾祖国的历史(尤其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现代史),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國旗、“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相继上天等感人场景的回放,引导学生与祖国共荣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切切实实地付诸实践。“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本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该与日常生活、实际行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践行感恩、体验感恩。总之,一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让学生发至内心地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老师之恩,尊敬老师;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