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c-myb表达及流行病学情况

2021-08-24王胜蒋明王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食道胃炎食管

王胜 蒋明 王敏

(1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普外科,海南 儋州 571700;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

胃食道反流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大多数发生在食道远端且通常无症状,当反流物病理性流入食道后则会导致食道黏膜发炎、糜烂和溃疡,诱发反流性食管炎(RE),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据统计,在亚洲国家RE的患病率在5%左右〔2〕,我国在1999年对30~40周岁RE患者症状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但未对老年群体进行统计〔3〕。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RE的发病率逐渐增加〔4〕。原癌基因c-myb是一种核内癌基因,常分布于人体消化道上皮细胞中〔5〕,参与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和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报道显示,c-myb在上消化道相关疾病中异常表达〔7〕,但c-myb在RE中的表达情况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了R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食道黏膜中c-myb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水平在诊断RE中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就诊的150例老年RE患者和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志愿者1 450例。纳入研究的RE患者均符合下述条件:①有反酸、胃灼热等典型症状;②经电子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和肿瘤等器质性疾病;③无胃部及十二指肠炎症;④无腹部手术史;⑤无肝胆疾病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⑥无结缔组织病和糖尿病病史。RE患者中男78例,女73例,平均年龄(69.4±6.7)岁。1 450例志愿者中包括十二指肠溃疡546例、胃溃疡193例、萎缩性胃炎372例及糜烂性胃炎273例,其中男797例,女653例,平均年龄(70.1±6.5)岁。共发放1 600份调查问卷,其中RE患者150份,健康志愿者1 450份。RE组最终收回110份,志愿者(非RE)组最终收回1 432份(89.50%)。参与本研究的RE患者及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居住地、RE常见症状发生情况(健康志愿者不需要填写)和日常生活习惯。

胃镜下取110例RE患者和54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处1块胃黏膜组织,妥善保存后用于后续检查。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款速分析化学法尿素酶诊断试剂盒(100人份/盒,山东博迈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Hp检测。193例胃溃疡、372例萎缩性胃炎和273例糜烂性胃炎患者另取胃黏膜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Hp。

胃镜下取RE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溃疡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和糜烂性胃炎患者食道下部黏膜组织,并妥善保存。采用RT-qPCR,以β-actin对上述患者食道黏膜组织中的c-myb mRAN水平进行检测。c-myb上游引物序列为:5′-GGCATAACCACTTGAATCCAGAACG-3′,下游引物序列为:5′-CAGTTCGTCCAGGCAGTAGC-3′。内参基因β-actin上游引物序列为:5′-ATCGTGCGTGACATTAAGGAGAAG-3′,下游引物序列为:5′-AATGGGGAGAAATTCGGCTGT-3′。使用2-ΔΔCt计算c-my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OR<1.1表示该因素为无关因素,1.1≤OR≤1.5表示该因素为轻微影响因素,1.6≤OR≤2.0表示该因素为中度危险因素,OR>2.0表示该因素为高度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分布情况 两组年龄和居住地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分布情况〔n(%)〕

2.2患者常见症状发生情况 RE组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其次为反胃和胃灼热,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和下咽困难的症状。另外,大部分患者发生上述症状的频率较低,每日发生1次及以上者仅占少数。见表2。

表2 RE患者常见症状发生情况〔n(%),n=110〕

2.3患者Hp检出率 RE患者Hp阳性检出率〔25.45%(28/110)〕明显低于十二指肠溃疡〔66.85%(365/546)〕、胃溃疡〔55.96%(108/193)〕、萎缩性胃炎〔41.94%(156/372)〕和糜烂性胃炎患者〔91.79%(196/273),χ2=65.319、26.354、9.720、63.347,P=0.000、0.000、0.002、0.000〕。

2.4调查人群反流性食管炎危险因素分析 肥胖、经常大量吸烟、经常大量饮酒和经常过饱饮食是导致患RE的高危因素(P<0.05);经常喝咖啡和经常吃甜食是导致患RE的中危因素(P<0.05);经常喝浓茶、经常吃辛辣食物和经常吃油腻食物对RE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危险因素分析〔n(%)〕

2.5患者血清c-myb水平及参考价值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c-myb mRNA水平在RE患者食道组织样品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00±0.14,1.36±0.27;t=22.849,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组织样本中c-myb mRNA的水平在诊断RE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作为诊断RE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AUC=0.955,95%CI:0.091~1.000,P=0.000),见图1。

图1 RE组血清c-myb水平的诊断价值ROC分析曲线

3 讨 论

RE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的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据统计,RE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老群体中〔8〕,可见对于RE患者的防治重点人群应为老年。我国早在1999年就对30~40周岁的人群进行了RE流行病学调查,但缺少老年群体的数据〔3〕。

本研究发现,在年龄大于60周岁的老年群体中,66~75周岁是RE的高发年龄段。另外,年龄和居住地对RE的发生率有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功能退化导致的胃肠道功能失衡而引起的;同时,因居住地的不同导致不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的差异致胃肠道及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导致胃排空能力受阻使胃反流物增加。RE的临床表现以胃灼热、反酸、范围等症状为主,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9〕。由于不同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耐受性不同,因此并非所有RE患者表现出上述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灼热、反酸和反胃是RE患者的主要症状,胸骨后疼痛和下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由于不同研究方法和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因此很难对RE主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但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的是,在老年群体中RE主要症状的发生相当普遍〔8〕。Hp是与消化道疾病发病有关的致病菌种,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10〕,与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11〕。研究显示,Hp感染通常不会引起人体的胃食管反流病,本研究结果提示RE患者中Hp的感染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Hp感染降低了以胃部炎症为主的患者胃反流的能力〔12〕。

目前研究认为RE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多因素事件,由RE引起的食道鳞状上皮损伤发展至Barrett食管最终发展为食管腺癌〔13〕。相关报道显示,RE患者Barrett食管的发生率为10%左右〔14〕,而Barrett食管患者的食管腺癌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数十倍〔15〕。同时,也有研究证实RE还可能引起部分患者上呼吸道、肺部和口咽部疾病〔16〕。因此,对RE危险因素的研究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寻在该病的防治中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经常大量吸烟、经常大量饮酒和经常过饱饮食是导致RE发生的高危因素,而经常喝咖啡和经常吃甜食是导致RE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证实,原癌基因c-myb具有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任春蓉等〔13〕的研究显示,c-myb的表达水平与食管腺癌的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是BE发展为食管腺癌的早期事件之一。鉴于此研究,推测c-myb有作为诊断RE发生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研究结果提示c-myb可作为RE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总之,在RE的防治工作中应加强66周岁以上及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的筛查力度,同时应对高危因素暴露人群展开教育工作。另外,在临床上检测食道黏膜组织中c-myb mRNA水平有助于RE的早发现早治疗。

猜你喜欢

食道胃炎食管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玫瑰花茶饮 可缓解胃食道逆流
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行食道扩张的治疗体会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