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

2021-08-24姜玉佃

山东农机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机收保护性播种机

姜玉佃 张 利

保护性耕作是依托机械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实施硬茬播种和施肥的耕作技术。其技术实质是依靠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少耕免耕,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风蚀和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保护土壤,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耕翻作业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蚀和风蚀,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此外,秸秆焚烧、乱堆乱放和大量施用化肥,会严重污染环境。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实现“四节、三增、二省、一保护”的效果。“四节”即秸秆还田及化肥深施,节省化肥20%左右;蓄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用水15%以上;减少机械进地次数,节约能源30%左右;减少作业环节,节省作业成本(450~600元/hm2)。“三增”即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相对增加0.04%以上;土壤持水能力增加15%以上;粮食增产5%~15%。“二省”即省工,每1hm2省工30~45个;省时,农田作业时间缩短2/3左右。“一保护”即秸杆还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同步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意义重大。

(二)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民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多年来不得不加大土壤的耕作力度,努力扩大复种指数,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灌水次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也迅速增加。在农业化学品投入及灌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频繁的耕作除了增加生产成本外,更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地力的下降、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作物秸秆,不断培肥地力,逐步减少化肥用量和灌溉用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性耕作是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重要措施

农村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群众经济基础较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能源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秸秆被随意堆弃或焚烧。有的堆放在村边地头,是农村火灾的重大隐患;有的由于农作物茬口紧张,不能及时还田,为不影响下茬播种,农民往往就地将秸秆烧掉,既浪费资源、毁坏土壤、影响交通,又造成污染环境的恶果。保护性耕作拓展了秸秆利用的领域,使秸秆变废为宝。助力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和环保型农业发展。

二、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有些农民受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的影响,认为土地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还可蓄水抗旱、灭草和消灭病虫害,玉米收获后必须深耕细耙,已形成了多年不变的耕作习惯,农民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的片面地把免耕播种或秸秆还田等单项技术的应用理解为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机具受制约

由于部分经济落后的镇村农民购买能力有限,而小麦免耕播种机价格高,全面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困难较大。另外,由于免耕播种机需要同时添加麦种、肥料及调整种量、肥量,播种机幅宽与地块大小不适宜等,作业效率不高。机具的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小麦免耕播种机对地域和土壤条件适应能力差、可靠性差,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服务不完善

由于免耕播种机操作相对复杂,绝大部分机手存在操作不熟练、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机械出现故障后机手排除不了,厂家技术人员服务不及时;个别部件损坏后,在市场上买不到配件,厂家发货要等较长时间,影响到机械的使用。

(四)技术推广有难度

小麦播种与玉米收获存在近20天的时间差,推广小麦免耕直播特别是“一条龙”作业(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有一定的难度。

三、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改变传统耕作观念

要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基地、组织培训班和组织群众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小麦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认识,转变传统耕作观念。

(二)加大补贴力度,加快技术推广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购买机具的农户累加进行补贴,减轻农民的购机负担;同时对实施免耕播种作业的农机手给予单位面积一定数额的作业补贴,有效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和订单作业,实现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加强示范引导,扩大推广效果

要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扩大示范规模,切实做到镇、村都有一定规模的示范田。组建农机作业队及农机作业小组,到示范点试验示范,统一进行作业。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让干部群众从试验田中看到保护性耕作的优势,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推广。

(四)培育专业组织,优化农机服务

要加大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保护性耕作专业组织,吸引农机大户投资。农机部门与厂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要求厂家每年适时对新机手进行系统培训,并在播种季节派驻专门技术人员,准备好必要的易损件,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保障。帮助生产厂家不断改进完善保护性耕作机械。针对不同地区的种植特点,搞好机具的研制开发,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五)农机农艺结合,完善作业模式

要结合近几年秋种时气温、地温较高的实际,倡导玉米晚种、晚收,尽可能地缩短玉米收获和小麦种植之间的时间差,避免因收获和种植之间时间过长造成土地失墒现象的发生。积极研究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小麦播种相配套的作业技术路线,完善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使“秋忙”变“秋闲”,实现玉米机收与小麦免耕播种“两促进、双提高”。

猜你喜欢

机收保护性播种机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基于PLC技术的播种机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究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免耕播种机使用性能的研究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