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24李爱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初筛抗原灵敏度

李爱红

(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6550)

艾滋病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其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相关数据显示,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达98%,其中70%为男男同性传播[1]。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是16~60岁人群的主要致死疾病,是严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临床尚缺乏艾滋病有效治疗方案,及早确诊并抑制疾病进展、预防控制传播是主要限制方法。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的主要依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胶体硒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ICA)、明胶颗粒聚集试验(gelatin particles agglutina,PA)均为临床常用检测方式,但何种方法对急诊HIV抗体初筛诊断效果更好,仍需进一步数据证实。本研究选取疑似艾滋病患者,以分析ELISA法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7例急诊疑似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59例;年龄28~52岁,平均(40.17±5.44)岁。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②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检测明确最终结果;③临床资料完善。(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②经抗HIV治疗。

1.3 检测方法

1.3.1采集血样 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 3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于-80℃待检。

1.3.2ELISA法 选择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充足HIV1+2抗原、HIV1+2包被的微孔板,根据说明书步骤采用ELISA法检测HIV1+2抗体,试剂盒购自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60419。

1.3.3ICA法 根据免疫层析原理对血样HIV1+2抗体进行定性,若血样内含有HIV1+2抗体,则硒胶体-抗原将与HIV1+2抗体结合,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生产批号为42903U100。

1.3.4PA法 重组HIV1、HIV2抗原包被于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试剂盒购自日本伯乐富士瑞必欧株会社,生产批号为M260302。

1.4 观察指标(1)ELISA法、ICA法、PA法检测结果。(2)ELISA法、ICA法、PA法诊断效能,包括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度为真阳性与真阴性例数之和与总例数之比;灵敏度为真阳性例数除以真阳性和假阴性例数之和;特异度为真阴性例数除以假阳性与真阴性例数之和;漏诊率为假阴性例数除以真阳性与假阴性例数之和;误诊率为假阳性例数除以假阳性与真阴性例数之和。

2 结果

2.1 ELISA法、ICA法、PA法检测结果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107例疑似急诊艾滋病患者检出阳性63例,阴性44例。ELISA法检出阳性63例,阴性44例;ICA法检出阳性59例,阴性48例;PA法检出阳性58例,阴性49例。

2.2 ELISA法、ICA法、PA法诊断效能比较ELISA法、ICA法、PA法诊断急诊艾滋病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法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最高,漏诊率、误诊率最低。见表1。

表1 ELISA法、ICA法、PA法诊断效能比较[%(n/N)]

3 讨论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其在全球迅速蔓延,在特定人群及局部地区呈现高流行趋势,如何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是医疗部门的研究重点。早期诊断是临床防控的有效措施,既便于控制患者自身疾病进展,又能防止传染他人。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相比,HIV检测要求严格,任何细小的差别均可能对受检者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要求HIV检测具有较高特异度及灵敏度。2004年卫生部门规定HIV检测需分为初筛、复检两个步骤,其中复检采用的免疫印迹法,为HIV抗体检测金标准方案,准确率极高,但其局限性在于费用高昂、操作复杂,难以适用于临床广泛性筛查。为进一步减少检测人员工作量、降低经济支出,临床要求HIV抗体初筛应尽可能准确。因此,选择准确率较高的HIV抗体初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ELISA法、ICA法、PA法均为HIV抗体初筛常用检测方式。ICA法可对血样中HIV抗体进行定性,若血样中含有HIV抗体,则抗体与硒胶体-抗原相结合,在被固相包被的合成肽、重组抗原捕捉固定,形成红线,从而明确诊断结果[2]。相关研究指出,ICA法用于HIV抗体检测具有较高价值,对提高HIV阳性筛查检出率有积极作用,可作为HIV感染诊断及风险评估的参考[3]。本研究中ICA法检测存在数例漏诊、误诊情况,其原因可能与抗原抗体效价、层析材料及渗透膜质量、试剂条保存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明胶颗粒对HIV抗原具有致敏作用,而PA法以明胶颗粒为载体,与待检血清混匀后,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产生明胶-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凝集效应[4]。相关研究证实,PA法可辅助HIV抗体诊断,尤其对老年人、不孕育龄女性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特异性[5]。ELISA法是一般抗体检测较为简单的常用方法,应用于HIV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特异度、敏感度,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实验室常用ELISA法HIV检测试剂盒为第4代试剂盒,与第1代、第2代、第3代相比特异度、敏感度明显提高,且可同时检测HIV p24抗体及抗原,与第3代相比可明显缩短检测窗口期,对HIV早期感染确诊有重要价值[6]。相关报道证实,ELISA法检测HIV抗体对高、低值质控血清检出率均较高,显示阳性样本带型分布,与常规胶体层析法相比尤其适用于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7]。ELISA法将HIV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酶标HIV抗原通过底物显色,同时可采用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放大作用,进而提高抗体反应灵敏度[8]。ELISA法检测具有较高稳定性,几乎不受溶血、脂血影响,室温下即可操作,无需特殊设备,一次可见检测多个样本,适用于临床广泛性筛查。本研究结果显示,ELISA法、ICA法、PA法诊断急诊艾滋病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ELISA法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最高,漏诊率、误诊率最低,提示ELISA法应用于HIV抗体检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另外,本研究中ELISA法检测发现假阳性、假阴性各1例,这可能与环境、人为因素、试验时间长、类风湿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在通过ELISA法进行检测时,应注意加强质量控制,选择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的试剂进行检测,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对检测结果不明确的样本,可结合ICA法、PA法诊断结果或采用不同试剂再次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ELISA法应用于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提高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可作为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的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初筛抗原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