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分析

2021-08-24张维宇刘献辉王明瑞赖金惠许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肌无力特发性源性

王 起,张维宇,刘献辉,王明瑞,赖金惠,胡 浩,徐 涛,许克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北京 100044)

骶神经调节术 (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利用X线定位,将短脉冲的刺激电流连续施加于骶神经,激活或抑制该神经通路,干扰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等骶神经支配的靶器官[1]。膀胱逼尿肌无力(detrusor underactivity,DUA)在下尿路症状中约占11%~40%,男性及女性均较常见,国际尿控协会定义逼尿肌无力为“膀胱收缩力减小,导致膀胱尿液排空延长或者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排空膀胱”[2]。逼尿肌无力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点,SNM的出现为DUA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例行SNM治疗的DUA患者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采用SNM治疗的6例DUA患者,年龄46~65岁,平均58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尿动力检查确定DUA的诊断,平均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8.43±5.21) cmH2O (1 cmH2O=0.098 kPa),平均残余尿量为(421.7±62.4) mL。行膀胱镜检查排除肿瘤,同时明确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男性患者均行前列腺电切术,1例女性患者行膀胱颈切开术,术后排尿症状及残余尿量均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前均留置膀胱造瘘管。所有患者无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史。

术前、术后纳入评估的指标包括:24 h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平均每次残余尿量。术前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SNM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术前及术后排尿日记的比较Table 1 Compare of the void diary of the patients with DUA treated with SNM

1.2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体验期(Ⅰ期植入)和永久植入期(Ⅱ期植入)。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提供的自固定电极3889。

Ⅰ 期植入:患者取俯卧位,臀部抬高,采用十字定位法确定并标记S3神经孔。局部麻醉下将穿刺针插入S3神经孔,通过术中X线片了解穿刺针位置及深度,采用210 μs脉宽及14 Hz的电刺激穿刺针,通过神经测试确定S3定位准确后,最大电压不超过2 V,将导线沿穿刺针置入S3神经孔。撤出穿刺针,切开皮肤,以扩张器扩张切口,将电极通过皮下穿刺通道器引入一侧臀部皮下脂肪处,扩张皮下囊袋,将延长导线与电极尾端相连,延长导线通过皮下隧道穿出体表,同时与体外刺激盒相连,关闭切口。测试1~4周,患者持续记录各项排尿指标,并与植入前的指标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行Ⅱ期植入手术治疗。

Ⅱ期植入:患者取俯卧位,局部麻醉下切开原腰臀部放置的临时电极处,注意皮下切口有无感染,辨认连接体外刺激器同侧的延长导线并将其剪断,在延长导线穿刺皮肤出口处拔除,利用扭矩扳手拆卸延长导线与电极连接处,扩张皮下囊袋,以灭菌注射用水彻底清洗切口并止血,将电极与InterstimTM(美国Metronic公司)永久刺激器连接后埋入皮下囊袋内,测试刺激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缝合皮下筋膜及皮肤,术后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随访

Ⅰ期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植入永久性骶神经调节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各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的排尿日记,通过膀胱造瘘管记录每次残余尿量。此外,还需要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即是否发生感染、出血、神经或血管损伤等手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6例患者均接受Ⅰ期SNM治疗,Ⅰ期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 (62~135 min),Ⅰ期电极植入后测试时间平均为2周(1~3周),4例因症状显著好转而接受Ⅱ期永久电极植入手术,转换率为66.7% (4/6例),另2例患者在Ⅰ期植入后症状虽改善明显,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但因自觉尿频症状改善程度未达到预期,而放弃进一步治疗,于术后3~4周拔除了电极。

Ⅰ期植入后,6例患者的24 h平均排尿次数为13.5次(9~18次),平均每次尿量为192.5 mL (150~255 mL),平均每次残余尿量为97.5 mL (60~145 mL),与Ⅰ期植入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表1)。4例Ⅱ期永久电极植入的患者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1.3个月,患者平均每次排尿量为(232.5±24.5) mL,平均残余尿量为(47.5±42.8) mL。4例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自行间歇导尿治疗,导尿频率为每晚睡前导尿1次,导尿尿量约150 mL,患者自诉满意,其余3例无需间歇导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切口感染、电极移位、疼痛刺激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DUA作为下尿路症状中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需要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才能得以确诊,由于DUA常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所以一般都需要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RP)或者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neck, TURBN)治疗。既往研究显示,男性DUA患者接受TURP后短期内的效果较满意,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3]。SNM可能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更好的方式,SNM作为排尿和/或排便功能障碍的创新性微创治疗方法,近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将其用于尿频-尿急综合征、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以及大便失禁的治疗,SNM的相对适应证还包括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4]。

目前关于SNM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对于逼尿肌无力治疗的机制假说是,SNM促进了排尿过程中整体盆底肌的松弛,减少了尿道括约肌及尿道的阻力,从而促进排尿[5],因为女性尿道产生的阻力更小,因此有研究提出其对女性逼尿肌无力的治疗效果更优于男性[6]。

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患者,SNM一般采用低频参数为主,而对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患者,则多采用中、高频参数。本组患者设置的参数基本为高频参数,结果表明SNM对DUA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SNM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潴留症状的改善程度是患者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患者无需接受间歇导尿或长期留置尿管,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相当明显的,这也是患者愿意接受永久植入手术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1例女性患者需间歇导尿,但原因是患者为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及既往习惯才行睡前导尿,实际上结合患者的排尿量及残余尿量的整体改善情况,考虑可无需间歇导尿。

我国目前多家医院均开展了SNM,但目前主要针对OAB、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较多,且效果显著[7-9]。虽然临床面临的逼尿肌无力的问题较多,但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方式还没有定论,因此很多中心均在探讨采用SNM治疗逼尿肌无力的方法[10]。

导致逼尿肌无力的病因可以分为特发性、神经源性和肌源性,因为逼尿肌收缩的整个过程依靠复杂的神经肌肉通路产生,所以通路上的任一环节产生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如果除外了神经源性、解剖异常等明确病因,则可以诊断为特发性DUA。以往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逼尿肌肌力会逐渐下降[11]。脑梗塞、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逼尿肌无力为神经源性,膀胱出口梗阻导致的逼尿肌无力为肌源性,因为长期的膀胱出口梗阻导致的膀胱内高压,膀胱逼尿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肌力下降,这种情况多见于男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本组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情况并不严重,虽然男性患者都进行了TURP,但TURP术后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组6例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均属于特发性DUA。既往文献也指出,此类特发性DUA的SNM疗效要优于神经源性及肌源性DUA[12],这也为判断预后提供了思路。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对于特发性DUA患者,可以选择SNM治疗,而对于神经源性DUA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及神经系统的病情程度来酌情考虑,可以尝试Ⅰ期SNM治疗,根据SNM的治疗效果来确定是否行Ⅱ期植入治疗,但对于特发性DUA,整体而言因为Ⅰ期植入的效果较好,可以缩短观察时间或同期行永久电极植入。

逼尿肌无力的治疗选择在目前而言还不是很确定,治疗的目的是改善下尿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残余尿增加导致的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功能不全和尿失禁。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长期留置尿管、膀胱造瘘或者间歇导尿,其中间歇导尿是首先推荐的治疗选择,一般需要3~4 h导尿一次,因为有创操作的不便性及其所带来的副作用,很多患者难以接受这种导尿的治疗方式。因此,SNM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正逐渐被用于治疗逼尿肌无力的患者。既往研究也发现,SNM可以达到33%~90%的缓解率[13],因为缓解率差异较大,所以Ⅰ期实验很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1999年就发布了SNM用于逼尿肌无力治疗的适应证,一项meta分析指出,70.83%的患者在67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改善明显,症状改善能够达到50%。虽然相关研究并没有完全区分哪一类患者的效果更佳,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改善率,但是综合而言,SNM对于DUA的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纳入患者的例数较少,需要大宗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另外,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中远期手术效果的评估欠佳,需要长期随访验证。

猜你喜欢

肌无力特发性源性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anti-CCP、RF、ANA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诊治价值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PD-1和IL-23水平及其与AChR-Ab、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眼皮下垂警惕重症肌无力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