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电影人的突围之路:浅谈当代中国电影扶持机制

2021-08-23王婵

艺术评鉴 2021年10期

王婵

摘要:近几年来,数名新生代导演借助各种扶持机制下设的各类平台和资源在电影界崭露头角,这一批青年导演已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新生代电影人的扶持机制是目前人才战略的基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注入中国电影市场。因此,对当代中国电影的扶持机制进行分类化研究,探讨政府部门总领引导、电影企业和机构多元打造、传承式的电影人扶持计划以及扶持体系系统化的节展平台等五种不同主体扶持机制的特色,对未来打造一个更科学、系统、协作化的中国电影扶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影扶持机制  新生代电影  青年导演

中图分类号:J905

一、何谓新生代电影人

目前对新生代电影的研究中,大多数电影研究学者使用“新生代”一词都是为了与第五代相比较,划分出来的传统意义上的“第六代”电影,如陈犀禾和陈平在《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一书中的序言部分,就将新生代电影指代为“后第五代”电影,并从关于父亲、英雄、中国、电影等这几个方面来论证新生代电影对第五代电影所进行的解构。

在界定时最典型的表述莫过于向璐舜学者在《中国“新生代”电影诞生的多元语境分析》一文中所言说的:“‘新生代创作群体是指在‘第五代以后崛起的新一代导演,在通俗的意义上是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文化教育,于90年代初初登影坛,到90年代中后期渐成气候的一个群体”。即以张元、王小帅、贾樟柯、张扬等人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

而笔者则是赞同葛颖所提出的“‘代的概念应该废止”这一观念,因为“当他们起来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像‘第五代那样抱起团来才能成为一个力量、才能在社会上生存”,而是作为个人艺术家的第一代。因此笔者对新生代电影人的界定是单纯从时间来对新生代进行划分,指代的是近几年创造出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优质电影作品的最新一代青年电影导演,本文选取的“最新”是以2015至2020年这一时间段为观照。

二、多主体的青年电影人扶持机制

与过去国有电影制片厂所启动的“北影青年工程”支持计划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的“青年电影工作室”不同,新的时代背景针对新生代电影人的各种扶持机制不再仅仅局限于资助青年导演们拍摄体制内的影片,而是更为多样化的给青年导演们不同的个性化艺术选择,除此之外,新时代背景下对新生代电影人进行扶持的主体和方式也显得更加多元化。政府部门、各企业和机构、知名导演、行业组织和院校以及国内外的各种电影节都发挥了各自的推动作用,不断助力新生代电影人崭露头角实现“突围”。

(一)政府部门总领引导

就政府部门的扶持机制而言,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各地电影管理部门联合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对我国新生代电影人扶持起到了总领引导的作用,成立的各项扶持计划通过专業评奖加上资金资助或推荐、推介和提供优质资源等方式,支持和促进了一大批青年导演的创作和生产。最典型的莫过于由国家电影局(原广电总局电影局)指导,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CFDG Young Director Support Program),暨“青葱计划”广为人知。该项目以挖掘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导演为目的,这里对“青年导演”的限定为“报名选手以尚未拍摄过院线长片作品的青年导演为主,在项目优秀的前提下,报名条件可以放宽至拥有不超过一部院线长片作品”。目前“青葱计划”已成功举办五届,第六届已于2020年11月26日启动,以“青年世代与文化自信”为议题,作为该赛事在新时代背景下衍生而出的2.0版本,其中第二届五强学员白雪的《过春天》获得万达影业的投资,已于2019年3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处女作带着一股湿漉漉的气息掷地有声的呈现了处于界限边缘的炙热、焦虑而迷茫的青春,获得口碑的同时还收获了905万票房。

除此之外,在国家电影事业发展基金的扶持方面,“2018年财政部共计下发7.4142亿元国家电影事业发展基金,资助和支持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新疆等30个省份的电影事业发展”。电影局举办的“夏衍杯”优秀剧本征集活动、中国电影华表奖以及依托各大高校推行的“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本计划”等,都是政府和各地方部门所出台的基础性、长期性的扶持平台,为我国新生代青年导演的“突围”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电影企业和机构多元打造

除了政府对新生代电影人的扶持机制外,各电影企业、电影机构也从源头上创办各项选拔和培养青年导演的计划,集合产业链和各项发展媒介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优势,为青年导演开辟优质的平台,同时源源不断注入的新生力量也保证了企业自身不断累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项目多是由不同的企业自发生成,针对各自的企业发展前景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电影企业和机构所打造的扶持机制是全方位且多元化的。

华谊兄弟的“H计划”和“新影人”平台、万达影业的“菁英+”计划和“未来大师工坊”活动、阿里影业的“A计划”和企鹅影视的“青梦导演扶持计划”都各有倾斜的对青年电影人进行扶持。2019年3月,华谊兄弟又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合作,通过新华网合作推出首届“魅力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

其中万达影业“菁英+”电影人计划扶持的首部作品《过春天》就入选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从华谊兄弟的“H计划”走出来的田羽生依靠《前任3:再见前任》收获票房19417万(2015);乌尔善凭借《鬼吹灯之寻龙诀》(2015)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在当前背景下的影视投融市场也愈发细分化,各大影业公司的举措有效的保证资源向着优质的电影项目倾斜,从多角度不断丰富中国电影类型,完善中国电影产业链。

(三)传承式的电影人扶持计划

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传承式的电影人扶持计划以代际相连,依靠电影人自身形成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保证了新生代电影人的不断涌现,新生代力量不断注入中国电影市场。通过个人的号召力及受众认知配备上投资、监制、宣发等各方力量,资源整合后能够有效地扶持不同风格的实力派新人导演,有助于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电影创作格局。

电影人扶持计划以代际相连的特征在宁浩导演的“突围”之路上得以精确体现。2005年宁浩受到由刘德华领衔的“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的资助,产出了极具个性化风格的“疯狂系列”电影第一部《疯狂的石头》,而后打出个人口碑和品牌效应,以作品中精妙的情节设计和拿捏到位的黑色幽默被称为“鬼才导演”。

深知电影人扶持计划在挖掘新生代电影人方面的重要性,由宁浩创办的“坏猴子”影业于2016年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宣布启动“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该项目采用新导演搭档资深影人的合作创作模式,作为一个有格局的发展平台,成功推出了在2018年引爆票房市场的优质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文牧野就像当年的宁浩一样,靠着电影人扶持计划走出来,并形成个人的口碑。文牧野将来又是否会继续将这股力量传递下去,同样值得期待。

(四)扶持体系系统化的节展平台扶持方式

根据《2019-2020年中国青年导演生态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共187份有效问卷中,有约60位青年导演表示自己处女作的发布平台为各类电影节和电影展。这一数据足以彰显影展平台对青年电影人的扶持作用十分明显,这一扶持方式几乎可以算作他们入行的“敲门砖”,不仅如此还提供了“独立开放的行业对话场域”,建立了直观且有效的影片投入电影产业的对话沟通机制,日渐成为我国电影产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影节展通过聚集电影产业要素,从项目孵化、版权销售、合作制片、新人扶持培训等多个方面促进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影响力较大的老牌电影节有北京国际电影节(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中国长春电影节(Changchun Film Festival·China)、丝绸之路电影节(Silk Roa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等,近几年兴起的还有2011年落地西宁正式更名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17年由贾樟柯导演发起并创立的平遥国际电影展(Pingyao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18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Hain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以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为例,整个电影节的扶持体系非常系统化,以其为例进行重点分析。

1.针对青年导演常设创作培育系统

在对青年影人自身的培养方面十分精细化,为此设立了一个常设的创作培育系统。该创作培育系统中的投创会和训练营板块强调培养和训练青年导演的拍摄实践能力,如投创会还细分了投创工坊(主要针对剧本、陈述和提案等能力的培养)、产业论坛、一对一洽谈等环节,训练营开展为期10天的课堂授课和实景拍摄,全方位给每一个青年电影人表达、试炼的机会;而First实验室和First短片季环节则更注重对于剧本功底的打磨;山下纪录片实验室则是以注重对中国纪录片电影的关注为主要考量,细化分类的精准培养,对我国新生代电影人的多元化、个性化成长无疑是有利的。

2.为拓宽市场空间专设产业放映环节

除了对青年导演自身的培养,first青年电影展在市场方面所设置的产业放映环节,“针对电影节产业嘉宾提供内部专场放映机会,在映后促成片方与包括宣传发行、出品公司、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后期制作技术服务商等产业链条上多元身份代表进行洽谈对话”,贴近产业环节,从行业融资的角度保证导演能和制片人等产业链上的各方投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对话。许多从中走出来的电影计划业也已进入公众视野,仅2015至2018年四年期间,就推出了毕赣的《路边野餐》(2015)、忻钰坤的《心迷宫》(2015)、董越的《暴雪将至》(2017)、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2018)、陆庆屹的《四个春天》(2018)、许慧晶的《棒!少年》(2020)等多部优质作品。2020年7—8月举办的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放映环节促成的交易洽谈场地达206场,同时首次增设向产业公司公开陈述特别推介环节;还首次与12家品牌合作伙伴打造多个创新场景,不断为青年电影人的创造力开发施用空间。截至2020年8月,影展向青年创作者提供短片制作支持和奖金支持合计1205万元。

3.面向影迷受众设主动放映环节

在竞赛、投创会、产业放映等电影节活动之外,影展还相应的设置了一套自上而下、针对多主体不同受众的影像文化传播机制,即通过“主动放映”巡展和“在场”电影沙龙活动有效的把控受众持续的关注度,并辐射式的将影展的影响延展至多个城市、不同高校的影迷群体,通过口碑效应有效地发掘潜在受众。2020年,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有效预约观影人次达11060人次。

以First青年电影节为代表的节展扶持方式因针对不同主体分门别类的下设了不同环节,保证了整个扶持系统的体系化,除通过影展主体竞赛活动保证行业吸引力及宣传集聚效应,该影展自身的策展精神也能通过下设的放映活动扩大影像文化传播的外延影响力,获得持续发酵的传播效应,只有在此前提下新生代电影人才能够实现成功“突围”。

三、对今后我国电影扶持機制的思考

中国电影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总票房204.17亿,相比2018年下降66.5%,相比2019年下降68.2%,但自2020年7月20日复工以来,已拥有了良好发展态势,年度票房首度超越北美,成为2020年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灯塔研究院《2021春节档市场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春节档最终达到了78.22亿元的大丰收,较之2019年大增32.5%,创下新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史上最强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总体观之能有多元化的题材供给的良好态势,数字化新营销方式的不断更新也在为此添砖加瓦。

但与我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水平、电影年生产数量相比,我国新生代导演群体的数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各种扶持机制依然有较大的需求。据《2019-2020年中国青年导演生态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针对有效问卷187份的调查统计结果,就首部作品资金来源这一问题,最大的比重仍是来自家人或自己投资,占比达33%;有50%的比重都是因为“缺少资金”。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扶持机制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以求反思才能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挖掘新生代电影人。

为此,我国亟需在现有的多种主体扶持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各方融合协作的扶持体系。各主体要形成整体意识,进行多方协作,构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扶持机制,政府与社会、电影企业及节展结合更加紧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相辅相成,在校期间就多创造两者的交流与沟通,保证有实力人才的流动,实现从学校到社会全产业链扶持的转变,保证新生代电影人的不断涌现。

四、结语

当代中国的电影扶持机制保证了我国新生代电影能够有一个稳健的渠道和平台来进行创作和产出,真正实现从个人的剧本项目到院线电影的“突围”之路,建立科学、系统、协作化的中国电影扶持机制是人才战略的基础环节,扶持有实力、有想法、有热情的新生代电影人,让他们各展所长,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创作资金、市场资源,从源头促进我国电影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陆佳佳,刘汉文.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J].当代电影,2019(03):13-20.

[2]董璇.FIRST青年电影展及其影像文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3]向璐舜.中国“新生代”电影诞生的多元语境分析[J].电影评介,2014(04):13-14.

[4]韩云杰.关于中国电影年轻创作力量扶持机制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3(08):9-12.

[5]葛颖著.漂移在影像的河流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6]陈犀禾,石川主编.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7]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组委会.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简介[DB/OL].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