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契约视角下IT行业90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研究

2021-08-23成胜楠

管理学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知识型量表契约

成胜楠

[摘 要] 新一批90后知识型员工具备知识与技能,对处在IT行业的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心理契约、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等核心概念,然后提出了IT行业90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进而分析了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的研究,构建出心理契约视角下IT行业90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研究——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的理论模型,最后总结出这次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 心理契约;IT行业;9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3-0048-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BGL1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7YJC630074)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带动着整个IT行业的快速发展,90后更是与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这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90后逐渐进入职场,在企业中从事管理、技术研发、营销等脑力劳动,被称作知识型员工,他们逐渐成为IT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但目前来看,90后知识型员工这个群体更换工作速度较快,离职率较高,这导致了整个IT行业的不稳定。

针对9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率偏高的现象,管理学界展开激烈讨论。国内外学者对员工离职倾向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众多的研究,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具体针对IT行业90后知识型员工,尤其是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不够完善,主要原因在于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多而散,且这批90后知识型员工初入职场。

因此,笔者基于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首先,阐述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理论概念;其次,构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模型,揭示影响IT行业9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因素;最后,提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

心理契约的萌芽最初产生于《经理人的职能》这一经典著作,该著作强调了在变革时代雇主与雇员沟通的重要性。而离职倾向是员工离开现在所在职位,去新的岗位工作的心理倾向强度(March、Simon,1958年)。心理契约违背了经典模型——雇员的 EVLN 行为分类模型中提到,如果员工受到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就会采取退出、呼吁、组织忠诚以及忽略行为[1-5]。针对第一种行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心理契约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负面影响。

H1: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为负相关,且是显著的。

(二)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

面对外部环境因素,员工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都感到满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满意度(Hoppock,1935年)。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证明了这一观点,Porter(1998年)研究发现雇员与雇主的心理契约的差距与员工的满意度呈负相关;周兴(2008年)通过调查银行柜员,发现柜员的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是正相关的[6]。

H2: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为正相关,且是显著的。

(三)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

工作满意度实际上反映的是员工个人的主观感受(李利玲,2013年),会影响员工行为及绩效,甚至员工会离职。虽然对于这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实证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少数学者认为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而大多数学者发现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如国外学者Hutchins和Tuttle(1979年)发现员工离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满意现在的工作[7-9]。

H3: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为负相关,且是显著的。

(四)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内外部工作因素对员工心理感受产生不同作用,而这就说明了工作满意度受到多方面影响。之前有学者已研究出工作满意度在多个变量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例如,国外学者Turnkey 和 Feldman(2000年)发现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之间,工作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效用;国内学者张勉和李树茁(2001年)研究发现在人口变量与离职倾向之间,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中间变量[10-12]。

H4:在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之间,工作满意度具有中介效用。

(五) 实证研究模型

本研究将90后知识型员工作为研究對象,探讨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了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调研对象与样本收集

本研究针对IT企业的 90 后知识型员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18 份,回收问卷 118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8 份,回收率为 100%,有效率为 100%。

(二)测量工具

心理契约量表参考Rousseau (1998,2000年)编制的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和 Millard (1998年)编制的心理契约测量问卷以及李原(2002年)设计的员工一企业关系调查问卷。工作满意度量表借鉴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短式量表(MSQ)。关于离职倾向量表,本研究编制出相关的4个问题。这三个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记分。

(三)量表信效度

本文对心理契约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其KMO值为0.770,大于0.7,表示相关情况良好。心理契约量表数据显著性概率为0.000,企业责任和员工责任两个维度的 Cronbachα值分别为 0.778、0.773,说明这份心理契约量表是可以接受的量表。关于工作满意度量表,结果显示其KMO值达0.760。关于工作满意度量表的 Cronbachα值为0.82,达到理想水平。关于离职倾向量表,结果显示 KMO 检验值为0.779,大于0.7,说明样本数合适。离职倾向量表的 Cronbach α值为0.804,达到理想水平。

三、實证分析与结果

(一)相关分析

心理契约、企业责任、员工责任与离职倾向在0.01显著水平上的负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240、-0.292以及-0.173。心理契约、企业责任、员工责任与满意度为 0.01显著水平上的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868、0.842及0.839。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为在0.05显著水平上的负相关,其系数为-0.215。

(二)回归分析

1.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离职倾向为因变量,心理契约企业责任和员工责任为自变量[13]。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F值为7.344。心理契约量表数据显著性概率是0.001。且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098,那么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对离职倾向有9.8%的解释力。心理契约的企业责任对离职倾向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而员工责任对离职倾向有正向影响。

2.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心理契约企业责任和员工责任为自变量。从回归分析效果来看,F值为175.80。心理契约量表数据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01,非常显著[14-16]。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749,可知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对离职倾向有74.9%的解释力。心理契约两个因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正向的。

3. 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离职倾向为因变量,工作满意度为自变量。从回归分析效果来看,F值为5.60,工作满意量表数据显著性概率为0.02。因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038,可知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有3.8%的解释力。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为负向影响。

4. 检测中介作用

回归模型1中,离职倾向与心理契约回归系数为-1.142,其回归关系显著相关。回归模型2中,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契约回归系数为0.868,显著相关。回归模型3中,离职倾向与工作满意度回归系数为-0.215,显著相关。回归模型4中,离职倾向与工作满意度回归系数为-0.023;离职倾向与心理契约回归系数为-0.220,这两者关系都显著相关。但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回归系数绝对值从回归模型1中的1.142下降到回归模型4中的0.220,这说明在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工作满意度起部分中介作用。

四、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经过阅读文献、问卷设计与调查及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确定了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个人特征不会对心理契约及其各维度、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产生显著性影响,整体规律性不强,方向也并非一致[17-18]。对于研究假设的检验,假设回归模型1、2、3中的验证结果成立,假设回归模型4中的验证结果部分成立。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一,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是借鉴国外学者开发的问卷,但不一定适合我国背景,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我国背景下开发更适合的问卷。

第二,本研究搜集的问卷数量不足,针对个人特征对心理契约及其各维度、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是否有显著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之后的研究应该增加问卷的数量,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

第三,本研究研究的变量仅仅为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三个变量,所以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入其他的变量,例如组织政治知觉、组织承诺等,一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崔京京.90后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研究[J]. 管理观察,2015(12):188-190.

[2]陈恬. 90后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9.

[3]陶小红.9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8.

[4]马菱,车丽萍.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J].改革与开放,2015(20):62-63.

[5]兰玉杰,张晨露. 新生代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 2013 (09):81-88.

[6]冯丽娜. 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24):84-85.

[7]曹威麟, 陈文江. 心理契约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2007(05):682-687,694.

[8]何霞. 心理契约违背国内外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 2009 (22):54-56.

[9]魏峰. 组织—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研究[D/OL]. 上海:复旦大学,2004.

[10]苏中兴, 刘松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 结构与违背研究[J].管理评论, 2007, 19(11):35-41.

[11]朱晓妹, 王重鸣.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5, 23(01):118-122.

[12]郑子林.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析[J]. 管理世界, 2014 (04):1-4.

[13]曾斌.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实证研究[D/OL]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0.

[14]Hicks M, Monroy-Paz J. Into the Looking Glass: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2015;46(1):77-101.

[15]Bal P M, De Cooman R, Mol S T. Dynamic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with work engage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ten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13, 22(1): 107-122.

[16]McDonald D J, Makin P J.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emporary staff[J].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000, 21(2): 84-91.

[17]Rayton B A, Yalabik Z Y. Work engagemen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job satisfactio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4, 25(17): 2382-2400.

[18]Qian X, Shi Y, Zhou H. Chinese New Generation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s: Effects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Perceived Opport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ringer,Berlin, Heidelberg, 2015:1077-1085.

猜你喜欢

知识型量表契约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契约精神在国企成长未央
群体认同调节下的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卖地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