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

2021-08-23刘倩

今日财富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业

刘倩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谁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掌握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源,成为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农业的发展亦如此。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信息化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将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结合上述问题,就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和发展对策展开分析。

一、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常规意义上,我们认为农业信息化即“互联网+农业”,实际上这样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是狭隘的。把农业信息化简单的定义为将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及知识运用到农业发展当中,这可谓是管中窥豹。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其利用多种技术与智能化工具促进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动态的,是全视域的,是战略格局的。

二、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一)时效性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助力下,农业生产可以与市场经济动态进行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对接,第一时间完成完整、科学的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对市场变化更为敏锐,对农业生产的风险可控性增强。

(二)智能化

大数据、云计算、集成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与新兴科技软件的结合加快了智慧农业的建设进程,逐步实现了农业可视化管理、远程诊断管理、灾情预警等各种管理手段的创新与应用,农业生产方式改进的同时,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三)全程化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农业中的地域和行业壁垒,产业上下游供应端的联系更为密切,对市场中客户需求数据的挖掘也更为深入和及时,产业链在横向和纵向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阐述

振兴农业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一直以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要以信息化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针对“十四五”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更是指出,要加快推进数字化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畅通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总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的人是农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时刻,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互联网资源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具有时代性的战略意义,其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资源配置的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等等都进一步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要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开阔农民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格局,协调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和引导。

四、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引擎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在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运输不便、信息闭塞、政策传达不畅等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要素,农户之间协同合作少,单打独斗现象突出,对市场客户需求信息掌握不及时也不全面,缺乏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规划和灾害抵抗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的供需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农产品的种养殖由市场直接导向,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也有科学化的体系加以指导,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的深化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农民在稳产增收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产品收益率的最大化。

(二)有利于平衡城乡资源配置

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人力和资金是维持生产活动的主要来源,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缺少科技的支撑,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使得资源向城市倾斜,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加速资源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和共享,科学合理调整优化村建制规模和布局,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三)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

对于任何产业而言,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也不外乎如此。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人力劳动与简单的机械劳动是主要方式,技术含量较低,生产效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信息时代,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农业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应用渠道都得到拓宽,先进管理理念被引入,技术服务落到了实处,从而实现了试验示范品种多样化、技术推广应用普及化、乡土人才培养常态化、产业发展服务信息化、脱贫攻坚帮扶精准化。

(四)有利于农产品營销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以线下交易为主,规模小,耗时费力,流通速度慢,收益率低。产品的流通大多局限在县域内或市域内,市场需求后劲不足。互联网+营销模式下,农产品不仅卖出了好价格,还壮大了农业产业,让贫困户稳脱贫不返贫。利用电商手段及时下火爆网络的网红带货经营,把其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新手段、新模式,通过构建互联网云数据分析及定位农产品需求和市场营销商业、农业金融服务等,从种养殖、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入手,逐步打造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让消费者快速接触到农产品,不断拓展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及竞争力。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产品争奇斗艳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