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年前,美媒预言:中国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2021-08-23

新传奇 2021年30期
关键词:巴伦杜威麻木

1921年,以“精准判断和透彻分析”闻名的《巴伦周刊》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中国已经从时代的麻木中觉醒,而美国注定要分享中国的经济转型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繁荣和财富。”它预言,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7月8日,美国财经媒体《巴伦周刊》(西方最早关注中国的媒体之一)在“回顾创刊百年”系列报道中写道:“在中国军事家孙子撰写《孙子兵法》25个世纪后,在郑和乘坐5倍于‘哥伦布号的大船出海6个世纪后,如今,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激动人心的事。”

百年前,美国媒体就一直关注着中国,以“精准判断和透彻分析”闻名的《巴伦周刊》还对中国有过精准预言。

“我们正亲眼见证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约翰·杜威与妻子爱丽丝开始了他们的中日两国之旅。杜威夫妇沿途给在美国的女儿写信,讲述这次东方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1920年,这些信件被整理成书出版上市。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首次对中日两国进行访问时,杜威夫妇最初的感受是两国发展的差距。自明治维新至1919年,日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日本新晋百万富翁们热衷创办学校以“满足人们职业方面的需求”,东京剧院里的观众“几乎与巴黎的观众一样专业”。同时,街道干净、人民礼貌。而中国留给杜威夫妇的最初印象无疑是令人失望和愚昧落后的。在杭州,贫穷的人们私自拆下城墙墙砖进行贩卖。在这个当时有着30万人口的城市,给孩子开设的学校却不足100所。童工使用泛滥,有的甚至没有工资。中国人的状态普遍是浑噩和麻木的。

但在对中日社会时局有着愈加深刻的洞察后,杜威的思想发生了变化。1919年4月30日,杜威抵达上海,不久北京爆发五四运动。近1个月后,杜威到了北京,见证了学生们的努力。“数百名学生在这里接受训练,然后走出去进行演讲。”杜威在信中写道,“我们正親眼见证着一个国家的诞生,而诞生总是伴随着艰辛。”

报道称,这趟东方之行确实让杜威有了大量的思考,他看到了日本表面看似进步背后的危机——民族主义在日本大行其道,军国分子以爱国的说法为侵略正名。

杜威日记中记载的中国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危险,当时世界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日本彼时正试图掌管中国,对中国东北基本实现了完全控制。杜威告诉女儿,日本在中国的武装部队比日本本土的军队还多。在中国,“任何数量的小物件,只要是有用的,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日本存在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城镇,就像一张网在悄悄逼近鱼群”。而历史告诉我们,杜威的预测在不久后就得到了印证。

“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到了1921年,《巴伦周刊》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中国已经从时代的麻木中觉醒,而美国注定要分享中国的经济转型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繁荣和财富。”它预言,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确实在觉醒,不过,与其说是从“麻木”中觉醒,不如说是从列强长达几个世纪的剥削中觉醒。20世纪上半叶,中国是美国眼中“巨大的、未开发的劳动力市场”。

最初,《巴伦周刊》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那些细心、温顺、肯吃苦的工人,“他们对每小时2美分的工资感到满意”。不久,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1923年出版的《巴伦周刊》称:“中国工人大概是运输界工资最低的。”到了1931年,该周刊觉察到,虽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仍然“低得可怜”,但“正在向前迈进”。

《巴伦周刊》第一次注意到毛泽东是在1937年,当时,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对抗日本侵略。1941年,美国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希望在这片土地“建立新的工业”。当时,美国许多公司在中国有“重大利益”,飞机制造商柯蒂斯-莱特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中美关系发生了改变,这种“对低报酬的顺从”彻底终结。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中美因此爆发军事冲突。《巴伦周刊》在当年7月的文章中写道,遇到久经沙场的中国军队后,美国国内一度出现了对糖、咖啡、汽车、轮胎、电视机、冰箱等商品的恐慌性抢购。

在那之后,东西方之间的冲突成了中美关系的主题。直到1972年,尼克松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对华访问之旅,让两国关系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当时,美国媒体对此举进行了“歌剧式的颂扬”。

今天的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麻木”,走向世界强国之列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美媒称,中国共产党推行了比较务实的战略,通过实现具体的发展目标来获得民众的支持。

1979年,美国正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不久,中美在贸易领域爆发冲突。1996年,美国威胁对中国实行知识产权方面的“严厉制裁”,中国表示将对美国进口商品实施“关税反制”。

那个阶段,在美媒刊载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描述:199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刚刚提速。当时,一个中国家庭通常由父母、孩子和祖父母组成,住在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人们大多靠自行车代步。骑着三轮车的农民用手提秤和算盘在路旁销售农产品。1996至2000年,中国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震惊。骑三轮车卖菜的人搬到封闭的市场摊位上,算盘换成了计算器。1998年,人们可以到超市购物,所有商品都被贴上了条形码,可以使用银行卡结账。

《巴伦周刊》撰稿人莱斯利·诺顿曾在2001年这样描述美国公司对华投资热情:“几乎没有哪家跨国公司不在公示中增加对华投资计划。”2013年,《巴伦周刊》撰稿人兰德尔·福赛斯在其著作《可怕的新世界秩序》中指出,中国一直在发展和变化: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不断缩小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之间的差距。

如今,距《巴伦周刊》第一次关注中国已经过了一个世纪。站在百年节点上,该杂志写道:“我们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麻木,走向世界强国之列。”

(《中国青年报》等)

猜你喜欢

巴伦杜威麻木
希尔顿酒店前CEO去世财产97%捐基金会
浮生一记
手脚麻木看哪科
让我们摇起橹来
无题(2)
ATM背后的爱情
手脚麻木多是疾病征兆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
小猫杜威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