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者忆碾庄圩战斗细节

2021-08-23

新传奇 2021年30期
关键词:华野铁桥淮海战役

一个团长回忆,当时,他的部队里有一个班,只有班长是参战前的华野战士,副班长以下的战士全是刚从国民党军解放过来的。看到副营长跟着突击队一起脱下棉衣涉水冲锋,那些刚解放过来的战士再也没有丝毫犹豫。战场上,共产党员永远冲在最前面。

73年前的淮海战役,我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60万战胜80万的世界战争奇迹,而这场胜利正是始于碾庄圩。

“捷报,捷报,全歼黄百韬4个师”

在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的淮海戰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的展板上,陈列着一封73年前的电文。1948年9月25日,这封标有“AAAA”的绝密电文发自西柏坡,收电人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这是一封效率惊人的电文。从提出构想到完成批复,仅用了36个小时。毛主席亲自批复说:“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1月6日黄昏,粟裕向前沿阵地各指挥所发出了总攻命令。

黄百韬兵团仓皇西逃,被华野部队围在了碾庄圩。“当时敌人就藏在碾庄圩第一道圩子后面,等解放军展开进攻,他们就从背后突然出现,用机枪疯狂扫射,解放军部队伤亡很大……”讲解员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每每回忆起突击碾庄圩的场景,时任“济南第一团”1营营长的董万华依然激动不已。当一切战斗准备都布置好后,来到前线的首长们问突击排的每一名战士:“你怎样跃出战壕?”“你冲到哪里扔手榴弹?”最后,首长们又蹲下身来,亲自检查每一名战士的鞋带。

“这不是一个营在进攻,而是全师、全华野在进攻!”董万华如此感叹道。

碾庄圩战斗后期,出现了这样一幅令人惊讶的场景:部队损失惨重,却越打越多。一个团长回忆,当时,他的部队里有一个班,只有班长是参战前的华野战士,副班长以下的战士全是刚从国民党军解放过来的。看到副营长跟着突击队一起脱下棉衣涉水冲锋,那些刚解放过来的战士再也没有丝毫犹豫。战场上,共产党员永远冲在最前面。

11月23日,解放军一个骑兵飞驰着经过驻地村庄,喊着:“捷报,捷报……全歼黄百韬4个师。”

以血肉之躯为桥

踏访昔日沙场,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两座桥。

第一座桥是运河大铁桥,当年,黄百韬兵团就是从这座桥撤退的。老一辈人对当年黄百韬兵团过铁桥的记忆十分深刻:1948年11月8日,黄百韬选择从运河大铁桥过河,退守碾庄圩。10万余军民以及大量的物资要从狭窄的桥上通过,混乱场面可想而知。为了快速通过,有些国民党军官甚至用机枪开道,手无寸铁的百姓死伤不计其数。大军尚未完全过桥,黄百韬就下令炸桥,车、马、人纷纷落入河中……

村民杜继业还记得当时的惨烈场景:“后来,我们去运河大铁桥清理战场,掉到桥下的死人都顶到了桥梁上。”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用“铁桥大溃退”这个标题,定格了这段历史。解说员说:“‘铁桥大溃退让黄百韬既失了军心,又失了民心,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座桥则以门板为桥面,以血肉之躯为桥墩。碾庄圩西部二三十公里处,有一条河叫不老河。只要过了不老河,就能迅速对黄百韬兵团形成包围。关键时刻,不老河上的桥被敌军炸断了。

为了让解放军顺利过河,几十名青壮年拆掉自己家的门板,以人为桥,站在了被炸毁的桥下。敌机在空中不断轰炸,有人牺牲了,立即有群众来接替。鲜血染红了河水,将士们含着泪水快速从桥面通过。这历史一幕被铸成雕塑,永远定格在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门口。

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碾庄圩战斗胜利后,许久没顾上吃饭的粟裕一边嚼着高粱小米做的煎饼,一边对警卫员说:“这煎饼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这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来的,他们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爬冰卧雪、忍饥挨寒,用生命换来的。”

在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墙上有这样一串数字:担架3790副、大车1050辆、小车4580辆、小挑12750个、牲畜14758头……这仅仅是邳县(现邳州市)在碾庄圩战斗中作出的贡献。这些数字暗藏着一支军队胜利的密码,在战争的开端已经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纪念馆馆长杨冬回忆,有一个叫于培义的老兵参加过碾庄圩战斗。复员后,他主动申请回到碾庄镇看守烈士陵园。

于培义守在离牺牲战友最近的地方,一守就是一辈子。后来,这个山东籍老兵成了碾庄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告诉我们,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

(《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华野铁桥淮海战役
粟裕五计定胜局
从淮海战役档案见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力
吴蜀界碑
淮海战役中的华野特种兵纵队
世界首座铁桥开始大修
从淮海战役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步骤
铁桥
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中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