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提速 估值定价问题凸显
2021-08-23刘增禄
刘增禄
·编者按·
年内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速,323家新股年化后的数据已经打破新股上市峰值。在大量新股上市过程中,不乏有混水摸鱼者,这一点在每逢监管机构抽查时有直接体现,总会有大量公司选择撤回申报材料。
在新股发行阶段,因利益驱使,有大量资金开始从二级市场转战IPO发行询价环节,通过“抱团压价”方式获取利益最大化,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直接融资,且也破坏了上市规则,很明显是有碍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此外,因部分公司上市时过于美化自身的基本面,也导致自身的估值定价存在失真情况,而上市后业绩变脸或股价出现“破发”也是必然的结果。
今年以来,A股IPO发行节奏明显提速,仅成功上市的新股就有323家,若从年化结果来看,上市数量已创历史新高。此外,已经过会或过审的还有数百家。
《红周刊》记者发现,在新股上市节奏明显加速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譬如被抽中现场检查的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者明显增多;询价过程中,机构“抱团压价”、“地板价”或面值附近价格发行等。前者反映了上市公司对自身提交材料的信心不足,后者则反映了询价机构可能因利益驱使而人为压低了发行价。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不利于企业融资,也破坏了A股的发行环境。
发行过程中的估值定价一旦不真实,必然会影响到企业上市后的股价表现,而非正常的股价波动也必然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不理性“炒新打新”,结果就是,风险越积越大,直至爆雷。
年内IPO融资额或将超5000亿元
[年内新登陆资本市场的323家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达2835.07亿元,规模已超过2010年、2020年以外的其他年份。]
统计A股市场往年新股发行情况,目前上市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上市者达438家,而今年时间虽然仅过了8个多月,但新上市公司家数已经达到2017年全年首发公司数量的73.74%,这一规模超过了A股历史90%以上的年度发行数量。
IPO发行提速,使得新股融资规模也水涨船高。统计数据显示,年内新登陆资本市场的323家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达2835.07亿元,规模超过了2010年、2020年以外的其他年份。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在公司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及前景展望》中表示,随着“十四五”规划战略推进,政策利好助力相关产业IPO及注册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今年下半年IPO仍会继续活跃,预计2021全年A股多层级资本市场获得IPO企业数量将达430~490家,融资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超过5000亿元。
2010年至今历年A股IPO发行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在今年也按下了IPO的“加速键”,年内已有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3家公司登陆A股,而拿到批文等待上市的还有上海农商银行。据证监会披露消息,目前还有13家银行正在排队中,其中城商行5家,农商行8家。从审核进度来看,湖州银行为“已反馈”,其余12家银行均为“预披露更新”。
催化A股IPO发行节奏明显加速的最主要推动力,无疑是注册制的实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曾在公开场合表态:“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先后落地,改革第三步就是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会明显提高。”
事实上,统计数据也清晰显现,实施注册制后,创业板在今年已经有119家企业完成了IPO发行,科创板年内也有113家企业完成IPO发行,而依然在执行核准制的沪、深主板市场,年内分别只有68家公司和23家公司完成IPO发行,合计数量91家。仅从发行数据对比来看,注册制下的IPO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很多,给了更多企业直接融资的机会。
强监管“吓退”拟IPO企业
[在强监管下,年内已有105家公司很“自觉”地撤回了IPO注册审核申请。]
注册制的实施不仅加快了企业上市融资的进程,同时也缓解了A股新股发行的老大难问题——新股排隊“堰塞湖”。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审核制,“带病闯关”者似乎也出现更多,每逢现场检查时,总会有一众公司选择撤回注册审核申请。经统计,强监管下,今年年内已有105家公司很“自觉”地撤回了IPO注册审核申请。
“在注册制实施后,上市标准有所放宽,很多企业都想尝试一下。”一位要求不具名的上海投行人士对《红周刊》记者表示,中介机构本着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如果企业不是确实有硬伤,一般都会尽量鼓励上市。多数企业通常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果是非实质性的问题,一般就会上报材料,但如果涉及到实质性问题,就会要求撤销,中介机构也是有自己的把控尺度的。“在以往核准制下,拟IPO公司也会被现场检查,但那时公司可以慢慢排队,排到把自身问题解决,而现在的现场检查则是出现问题就直接劝退。”
专门从事IPO业务的某律所合伙人也向《红周刊》记者表示,拟IPO企业主动撤回申请,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其信息造假等违规成本在加大。介于监管层在注册制推行所配套的监管设计上更趋于完善下,与其因自身存在的问题被监管层抓个现行,还不如主动撤回,毕竟撤回后进一步完善材料,还是可以再次申报的。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类似的解答,他认为被现场检查的拟IPO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旦被抽中,此前的侥幸心理就会被打破,下次排队上市可能很麻烦。为此,保荐机构也不愿意冒险,选择主动撤回也是为了避免进入黑名单或受到相应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