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分析

2021-08-23王联昌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王联昌

摘 要:少年强中国强,而中学作为小高衔接的重要阶段,更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课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又能强健体魄,提升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中学生大多沉浸在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加上很多体育课被占,学生日常的体育学习时间不能保证。但毕竟所有的一切,包括好的学习成绩,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所以体育教学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缓解学习文化知识压力的一种方式,又是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差异化引领;心理素质训练;榜样教学

一、 引言

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被贴上“玩”的标签,似乎热爱体育就代表学生不爱学习,不重视学习。一名心理专家曾说过:“如果想要塑造一名学生的完全人格,那么首先应依靠体育。”这足以证明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现阶段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加上一系列因素也让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认识到,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那么,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仅要足、要齐,更要全面改善、健全,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身心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快乐、阳光地度过学生生活。体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从运动中学习到一些技巧,更多是引导学生去体验体育精神,而体育运动更能培养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 专业化的体育教学 引导学生认识体育

体育教学一样讲究专业化,专业化的教师、专业化的教学、专业化的引导。授课前,体育教师要确保自身受过专业的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从专业角度带领学生认识体育。例如,一些运动项目的起源和技巧,都需要教师对学生充分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重视体育,认识到体育的初心及发展历程,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好奇感。当然,体育教学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要有实践和组织能力。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通过对身体机能的激发,促进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转变,从而真正做到育身、育心同步发展。

体育教学专业化要求的不仅仅是教师,更多也是对学校的要求。首先,学校要保证每位学生的受教育权益,提升体育课程设施的品质、种类以及质量。比如,体育教材、教室、健身器械是否齐全等,从而推进学校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其次,对学校的要求就是教师的专业化,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并组织体育教学学案研究,做到鼓勵创新,淘汰落后,让每位教师居安思危,能够有所创新,从而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三、 心理教学融入体育 引导学生走进体育

初中是非常特别的一个时期,学生不会像小学时期那样对教师比较依赖,又不会向高中大学时期一样对教师多一份理解。所以,可以说初中是学生的一次特别的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期,对于这些转变教师与家长需要特别关注。体育课是一项具有差异化的教学类别,教师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步入青春期,学生的整体身心都会出现各种变化。现阶段,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过度沉浸其中,而忽视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例如,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虚型肥胖、体质弱、瘦小等身体问题,体育教师更要从专业出发,给予学生专业合理的建议和规划,并做好监督,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从心理层面来讲,初中学生处在敏感期,加上文化课程的学习压力,不免会患得患失,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疾病。而教师则可从体育课程着手,让学生正视压力,找到适合自身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如,男生较为喜欢的篮球、足球等运动方式。

四、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重视体育

部分人对体育教学存在误解,认为体育教师就是带学生一起打打闹闹,一起玩乐,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留给人们的印象。但实则体育这门课程同样博大精深,值得探究。体育项目的多样化是部分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原因,但中学学生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比如,女生格外的安静,比较喜欢一些低运动量的运动,而男生则喜欢高强度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专业性,在教学中做到个性化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体育项目,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让学生能够处在一个身心都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尽量做到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同时体育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给予专业化的建议。比如,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无法高强度训练,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低强度、高技巧的项目。再比如,平时比较热衷挑战的学生,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教学,先对学生的热情表示肯定,同时要对每次新的尝试做一定的规划。学生的自由发挥加上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让学生真正体验教育的乐趣。

五、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引导学生正视体育

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时间相对来讲比较完整,中学生身体发育较为迅速,很多方面的潜力也逐步显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创新教学,以学生为本,让体育课不仅仅在课堂上,在理论里,更多的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体育中的轻松、愉悦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确保教学的全面性,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一方面让学生对体育有更全新的认识。如果学生真正喜欢某项体育项目,他们在日常实践中也会找到真正的快乐,也能在体育学习中发现自身潜能,加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指导,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展示自己,这也为学生在今后文化课程的学习中提高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于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学生,以及对体育学习较为迷茫的学生,体育教师更应该做到积极引导。教师要转变角色,转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学生主动分析迷惑以及失败原因,让学生真正从:“我不会”“我不敢”中走出来。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中跳出来。转变思维方式,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推荐,体验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找回乐趣,活跃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