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2021-08-23王敏敏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王敏敏

摘 要:目前,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对教育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作为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措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形成自主构建知识架构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深刻认知,帮助学生产生经验,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文章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具有较为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开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并顺应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况,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并通过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综合水平。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创建更加合理的小学数学情境,需要从数学角度对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资源。用丰富的数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刺激,让学生掌握问题提出和产生的时机,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

首先,要求引出小学数学学习的具体话题。教师要创设出具有生动性以及挑战性的数学课题情境,让学生接受数学因素的信息刺激,聚焦课堂话题,助力教学的开展。

其次,需要结合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心理需求,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自身的认知基础上主动思考数学现象以及产生原因,让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探索情境中不同数量以及空间位置的演变过程,并能够感受到数学问题解决中存在的巨大认知差异,了解到数学问题的社会价值。比如,在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对五本教材进行包装,将其放到一个盒子里,需要用多少张硬纸板?引入这样的问题具有实践性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知识点。

最后,需要重视适当地消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障碍,营造更加合理的数学认知学习课堂,培养学生思考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开放地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的不断复习以及巩固环节,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以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基础,来开展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工作。将学生对数学方面的认知能力基础,作为衡量数学教学工作推进的标准,数学有效情境的创设应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使其具有实践价值。

其次,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适合的方式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需要教师尽量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体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满足小学生的多样性思维需求,使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然后,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关注學生整体的多样性以及个体性特点,明确学生数学认知角度以及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和心理特点等,尊重学生差异,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最后,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性格方面的差异是合理的。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一)创设更加优质的小学数学学习情境

首先,创设的优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应当和小学教学的内容存在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所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中要具有数学思考价值,防止数学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教师还应当将本节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知识的客观需求产生紧密的结合。另外,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创造出的问题情境要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角的认识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情境中将角的具体图形进行列举,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角的具体概念和含义。在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图形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让学生自己创造角。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到角的顶点是两条边的交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加深对于角的认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体现出兴趣。

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够帮助激发学生的联想,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启迪作用。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比如,思考车轮的轴装在圆心的具体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圆心到圆周各个点的距离都相等,进而让学生发现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圆的半径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猜测这些可能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半径。如果学生看到了直径是15cm的圆,猜测其可能是盘子;如果是半径大概在6cm的圆,则猜测其可能是碗口,从而让学生对圆的半径大小产生更加直观的认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样性思维的培养。

(二)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引出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自我尝试解答,这能够让学生基于原本的数学认知来产生新的认知,让学生提高自我探究的水平。比如,在小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先从能够平等分开的物体引入,进行除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能等分的分数和总数,进一步分析不能平分的情况,从而让学生了解余数知识点。

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测,估计得数,再进行严格的计算以及解答。等到计算的结果出来之后,让学生验证,并与其原本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产生丰富的综合推理判断效果,使其在后续的解答练习中具有更高的自觉性。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